近日,江西余干横空出世了一份具创新的“穹界光耘”项目,在农业与光伏能源融合领域开辟了新的篇章,成功展示了两者深度融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与广阔前景。该项目不仅使用智能控制系统优化的新能源利用技术积极响应了国家“双碳”战略的号召,而且以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的深度融合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并应用低碳农业技术,为余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颖且实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突破:毫秒级响应的“农业电站双胞胎”
当下,余干县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设备“沟通”不协调。而项目的核心“三维动态数字孪生平台”,首次实现光伏电站与农业大棚的实时双向映射。系统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自动触发灌溉、遮阳等操作,以确保作物生长环境始终处于最优状态;搭建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来构建农场三维模型,整合光伏发电、作物生长、游客动线等数据;多模态传感器网络以每秒10次频率采集环境数据,边缘计算节点在350毫秒内完成光照、温湿度动态调节。项目通过部署轻量级边缘推理框架,使田间设备只要在本地就能完成数据分析与决策,实现压缩至100毫秒内的响应延迟,使光伏发电效率提升5%-8%,高附加值作物增产25%-40%。同时系统能根据电价波动和天气变化,自动切换发电与种植优先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些创新性技术完美的解决了余干县面临的窘境。
经济赋能:百亩土地发电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如何推动余干县的乡村振兴模式?项目创造性地构建“棚顶发电、棚内种植、智能管控”三位一体模式。一座百亩光伏植物工厂年发电量达600-700万度,配合药材、有机蔬菜等高附加值种植,亩均产值达传统农业3倍。更通过自动化控制减少70%人力成本,为江西某试点基地年节省人工支出80万元。项目已申请12项软件著作权及6项专利,其碳足迹追踪模块帮助农产品溢价30%,并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达成碳汇开发合作。
全球布局:创新技术助力一带一路低碳农业
目前,该项目积极投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农业发展合作,通过引入AI智控光伏农业技术,帮助东南亚、中东等光照资源丰富地区降低农业用电成本约60%,显著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绿色转型。这种国际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先进技术的全球化布局,也提升了我国农业光伏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为全球碳减排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穹界光耘引领新发展潮流
展望未来,“穹界光耘”项目将继续秉承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技术研发,拓展应用场景,推动农业与光伏能源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同时,项目团队也将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不仅为余干县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与新模式,更为实现全国,全世界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余干项目以其前瞻性的技术创新、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坚定的绿色低碳承诺,不仅为农业与光伏能源的融合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更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余干项目负责人李家琦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科技的力量,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穹界光耘’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份对未来的承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国际合作,建立起一个跨地域、跨行业的绿色低碳生态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