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智能家居最新资讯  > 正文

石头扫地机器人2024年全球销量&销额双 持续领跑行业

2025-03-17 15:00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2025 年 3 月 17 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 2024 年第四季度《IDC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数据跟踪报告》。报告显示,石头扫地机器人 2024 年全球销量&销额双首先,这也是石头扫地机器人连续第二年在全球市场跻身销额首先。

报告同时指出,石头科技 2024 年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0.7%,是全球前三品牌中仅有实现正增长的品牌。量势齐升的市场成绩,彰显了石头科技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统治力,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领先地位。

行业增势强劲,石头科技全球市场表现惊艳

在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扫地机器人正加速渗透到家庭场景。据IDC数据,全球智能扫地机出货量已经从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550 万台,增长到 2024 年第四季度 590 万台,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近年来,以石头科技为代表的国产扫地机器人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日益提升。IDC数据显示, 2024 年,石头科技不仅在出货量上初次超过iRobot拔得市场头筹,更是以22.3%的市场份额,连续 2 年蝉联市场销额首先。

在土耳其、德国、法国、韩国等市场,石头扫地机器人的发展优势则更为明显,多个市场均实现了量额双首先。这主要得益于其在出海过程中,优先布局对智能家居产品需求较高的发达国家,并针对低、中、高端不同市场打造完善的产品矩阵,同时采用深耕本地化、线上线下并重、研发销售同步发力等经营策略,最终在海外市场构筑起强大的竞争壁垒。

截至目前,石头科技的产品已经进入全球 2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为超过 1700 万家庭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智能清洁解决方案,其APP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突破 170 万大关,用户粘性与品牌认可度持续攀升。

夯实技术底座,激活创新动力与发展活力

市场表现强劲的背后,是石头科技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深耕。自 2014 年成立以来,石头科技始终是行业技术革新的引领者:从大规模应用LDS激光雷达导航技术,推动扫地机器人从“随机碰撞”迈入“全局规划”时代,到首创底盘升降,实现比较高4cm越障,大幅提升扫地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清洁能力和脱困能力,再到G30 Space探索版首创 5 轴折叠仿生机械手,让扫地机器人从单一的地面清洁工具,进化为空间避障与家庭整理的全能助手,石头科技不断用创新为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今年初,石头科技还将DeepSeek-R1 接入到RRmind GPT智慧交互大模型,实现了深度思考、即问即答的语音控制能力。

专注用户需求,以长期主义心态构筑较好的体验

面对全球家庭环境差异大、用户需求多元化的挑战,石头科技选择以“用户导向型创新”破局。例如,针对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宠物毛发缠绕难题,石头科技首创 0 缠清扫系统,通过“卷、聚、剥、吸”四个步骤,实现了有效毛发 0 缠绕,为用户免去手动清理的困扰。

同时,石头科技关注到用户的家居美学需求,新品P20 Ultra机身至薄7.98cm,搭配纯白温润外观,可美好融入各种家装风格,成为用户品质生活的美好点缀,引领纤薄美学风尚。

秉承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石头科技持续深耕技术创新,力求将最前沿的科技应用于产品之中,为用户打造卓越体验,在不断夯实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石头科技也将继续以用户为核心,推出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把更有品质感的生活带到千家万户。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普渡机器人发布3D感知AI扫地机器人PUDU MT1 Max,重塑智能清洁新高度

    普渡机器人于2025年8月20日发布3D感知AI扫地机器人PUDU MT1Max。该产品在MT1基础上大幅升级,搭载3D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显著增强复杂场景感知与避障能力。通过AI技术实现自适应清洁、垃圾识别、巡检清洁等功能,支持10万平方米以上大场景作业。具备自动振尘过滤和智能避雨机制,提升安全性与运维效率,重塑智能清洁行业新标准。

  • INDEMIND三目AI避障-脏污检测模组,扫地机器人的“全能副手”

    文章介绍了扫地机器人避障技术的最新发展。传统避障方案(ToF、线激光、视觉)各有优劣,而"激光雷达+视觉"组合成为高端机型标配,因其能精准识别拖鞋、线缆等复杂障碍物。随着智能化需求升级,INDEMIND创新推出三目AI避障-污渍检测模块,融合立体视觉避障、AI物体识别、高精度污渍检测及彩色视频传输功能。该模块具备1.5米避障距离、40+类物体识别能力,污渍检测准确率超95%,且计算资源占用极低,可无缝替代现有方案,为扫地机器人提供"智慧之眼"和"敏锐嗅觉",推动清洁设备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 小学生不想扫地2小时造扫地机 用废纸箱制作而成

    近日,一位来自天津的 10 岁男孩凭借其亲手制作的自动扫地机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据相关视频显示,这位充满创意的小男孩因不愿扫地,竟萌生出自己动手制作一台自动扫地机的想法,并且仅用两小时就大功告成。不仅如此,他还有着诸多奇思妙想,想放松时便设计出一台自动捶背机,想要科学养植物时又造出了自动浇水机。 据孩子家长透露,小男孩平时

  • 2024年提升工作效率的必备AI工具精选清单(附终极挑选攻略)

    在AI工具泛滥的当下,许多人陷入效率困境:安装大量应用却效率不降反升。关键在于选择真正适合的工具,而非数量。好工具需匹配需求、成本预算及易用性。AIbase.cn作为导航平台,通过场景化分类、智能筛选和对比功能,帮助用户高效定制专属工具清单,从“喂鱼”变为“教钓鱼”,提供持续适用的方法论。

  • 智能“机器狗”亮相广博会 视源股份四足机器人提供展会、赛事安保新思路

    广州博览会上,本土企业视源股份自主研发的四足机器人MAXHUB+X7引发关注。该机器人具备全地形适应能力,可稳定穿越35°斜坡、台阶及沙石路面,支持自主导航、自动执行任务。搭载双摄像头、气体传感器等模块,能替代人工在复杂环境中执行巡检、灭火等任务,适用于展会安保、救援等多场景。其核心价值在于动态风险预测与人机协同响应,已在北京等地的实战中验证能力。产品未来将在广州多个城市管理场景部署,提升生产效率。

  • 世界机器人大会|远东股份助力机器人产业实力出圈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落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历史性跨越。以优必选Walker S2为代表的中国整机产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实用潜力,其突破性技术实现了机器人运行的"柔性神经"。远东南缆等企业构建的国产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为行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大会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件前沿展品,其中100余款全球新品集中亮相,勾勒出机器人深度融入人类生活的图景。从2024年"概念元年"到2025年"落地打工",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远东南缆研发的机器人专用线缆实现千万次弯折寿命,通过材料创新赋予电缆卓越柔韧性,其专项实验室获CNAS国家认证,为产品可靠性保驾护航。随着AI技术发展,机器人群体智能将推动生产效率跃升,具备综合优势的国产供应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 周鸿祎与机器人PK球技:带球突破 被机器人抢断

    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决”——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现身加速进化机器人展台,亲自下场与机器人展开1V1足球大战,以球技较量科技实力,引发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根据现场拍摄的视频画面,这场人机足球赛战况异常激烈。比赛伊始,周鸿祎迅速进入状态,展现出灵活的盘带技术,在绿茵场上灵活穿梭,甚至一度险些晃过面前的机器人对手,

  • “未来家庭智能体BAOBAO”全球首秀! 镜识科技携三款尖端机器狗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

    镜识科技将于2025年8月8-12日携三款战略新品亮相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包括: 1. 全球首款双形态机器人BAOBAO - 具备娱乐陪伴和家庭管家功能,支持14小时续航和多场景交互 2. 工业四足机器人Apollo - 载重140kg,极速8m/s,适应极端环境作业 3. 破纪录四足机器人黑豹II - 以10.3m/s速度刷新世界纪录 公司通过"技术-场景-情感"三重创新,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BAOBAO将重新定义家庭智能交互,Apollo和黑豹II则突破工业机器人性能极限。展会将展示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的最新成果,呈现AI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未来生活图景。

  • 小米最强扫地机!米家扫拖机器人5 Pro开售:国补3399.15元起

    小米米家扫拖机器人5Pro 正式上市,定位 米家最强” AI 清洁主机,带来全方位智能清洁体验。 其经典水箱版售价3999元,券后3849元,叠加国补后3399.15元起;薄嵌上下水版4699元,券后4549元,国补后3994.15元起,性价比突出。

  • 从24小时直播到破界进化:智元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图景

    智元机器人远航A2在上海浦东新区完成全球首次24小时户外行走直播挑战,成功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在高温、弱光等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行走能力。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圆桌论坛,探讨AI与机器人融合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形态。专家指出,通用智能的核心在于泛化能力,需突破传统自动化规则式弱AI的限制。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养老护理、太空建设等场景实现突破,逐步成为人类生活的延伸工具。安全是商业化前提,需构建覆盖硬件、软件、算法的全链路冗余体系。当前技术瓶颈在于小脑与大脑的协同,需上下游生态伙伴共同攻克。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