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韩庚最新资讯  > 正文

韩庚用AI“复活”卢靖姗父母:来一场跨时空对话

2025-02-28 17:14 · 稿源: 快科技

2月2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在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韩庚精心为卢靖姗制造了一波浪漫,还用AI让爸爸妈妈来了一段跨时空的对话。

那句再也听不见的我爱你”成为了久违的惊喜,这段视频看哭了观众,有网友表示,这一刻突然明白了AI存在的意义。

据了解,让老照片复活”是利用了生成式AI技术,老照片作为家庭记忆的重要载体,往往承载着我们对过去亲人、时光和故事的深深眷恋。

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AI能够分析老照片中的人物特征、表情、姿态以及背景环境等诸多元素,为照片中的人物赋予生动的动作和表情。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视频生成大模型还被用来制作影片,在巴黎奥运会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制作并播出了一部16分钟时长的微电影《百年前的那次出发》。

影片在时间上跨越100年的时间轴,但是影片内容并不是传统旧影像资料的修复,片中85%的镜头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

举报

  • 相关推荐
  • AI正在触发一场身份革命 | 李檬相对论

    2025年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拥属于自己的“AI分身”。AI只是你的“技能容器”,比如电视台已经广泛启用AI主播,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播报新闻,错误率仅是人类主播的1/20。就像凯文·凯利说的,不要做最好的,做最好的很难,要做唯一的。

  • 百度、优酷,要打一场“横竖争夺战”

    当小屏幕上收获的注意力超越大银幕,互联网大厂们的集体All in戏码再度上演。国家电影局今年元旦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2024年电影市场总票房为425.02亿元。《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中则提到,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4.4亿元。而此前的2023年,电影对比短剧的优势差额还在150亿元之上。形势逆转之快,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在短剧刚刚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

  • 阿里云,一场对阿里关注度的无声转移

    随着DeepSeek的出圈,通义大模型团队也有了更多大的压力,一位通义的员工称,他们的模型现在最大的困扰是“叫好不叫座”;虽然阿里云作为开放平台,可以部署其他家模型,但是保持住自研大模型的领先性,“守住开源的地位”成了高层对他们的新要求。‍‍‍‍‍‍‍‍‍‍‍‍‍‍阿里云,对于阿里,很重要。阿里云在长期基础设施的大投资下,是负重前行;加上与华为�

  • “甲亢哥”中国行,一场人文与科技的偏见粉碎

    一位海外创作者的中国行直播,掀起了2025年全球网友的第一场网络“狂欢”。要说全球最火的视频创作者,以狂野抽象风格著称的美国网红Speed一定会有一席之地。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一次真诚对话都弥足珍贵。

  • 专访中国时空AI领域技术创新专家路新江

    当数字浪潮席卷产业变革,时空AI便成为了指引方向的关键力量。 2024 年某公司智能云在"中国MaaS市场"与"中国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成绩突出,分别以32.4%和17%的市场份额划展现出在AI领域的显著优势。基于城市大数据的时空AI技术建成的AI原生地图,用户规模已突破一亿大关,日均对话量超千万次,成功跻身国内破亿大模型产品行列;与山东省港口携手打造的“智慧运营助手”

  • 美的 X 站酷 | 一场关于集团IP设计生态的破圈实验

    IP作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具有从情感与精神上链接品牌与用户的天然优势,品牌入脑,IP走心,IP营销也从品牌的选修课变为了必修课。每个品牌都有故事可讲,品牌IP刚好可以作为品牌故事的灵魂,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更丰富多元的认知。站酷期待与美的品牌继续携手创意人群,共同探索品牌IP营销的新方向,为美的品牌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 时空AI专家路新江:用创新时间序列编织智慧未来

    文章介绍了时空AI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分析历史交通数据,AI能提前15分钟预测主干道拥堵节点,并与智能信号灯协同优化通行效率;在地质监测站,毫米级土壤位移数据被转化为时间序列,AI模型能提前40分钟预警滑坡灾害;在城市规划方面,AI结合人口迁徙和卫星数据,可模拟20年后城区扩展形态。中国学者路新江提出创新性D3VAE框架,结合能量模型和变分自编码器,首创"生成式时序预测"模式,显著提升预测性能。他还开发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Table-to-Text方法,推动结构化数据处理。这些技术已应用于雄安新区规划、风力发电预测等多个领域,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 全球首部AI电影登陆院线:70分钟的长片,AI怎么做?|对话主创

    全球首部AI长片《海上女王郑一嫂》在新加坡上映,标志着AI影视制作进入新阶段。该片由FizzDragon团队耗时两年完成,通过AI技术生成70分钟完整剧情和流畅画面,突破了AI内容时长限制。制作过程中面临剧本复杂度、人物一致性、镜头调度等挑战,团队采用分镜训练AI、后期人工修正等方式解决技术瓶颈。影片原型为传奇女海盗郑一嫂,展现了女性在男性主导领域的奋斗历程。 文章指出AI影视制作已从短片扩展到长片领域,但技术仍存在局限:长镜头和复杂对白处理困难,人物形象难以保持完全一致。Netflix、芒果TV等平台已尝试AI动画和综艺制作,而《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等商业大片也运用AI技术提升特效效率。 业内态度从抵触转向接纳,AI可降低60%重复性工作成本,成为创作效率的"双轮驱动"。快手、字节等互联网大厂加速开发AI工具,推动影视工业基建完善。专家认为AI不会完全取代人类创作,而是成为提升质量与效率的新工具,为行业带来新的解题思路。

  • 吉卜力在ChatGPT找到了“数字归宿”?这,更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

    2025年3月,OpenAI发布了GPT-4o模型的更新,推出强大的图像生成功能——用户可将普通照片一键转化为吉卜力风格的梦幻艺术品,柔和的色调与魔法般的氛围,仿佛出自吉卜力画师之手。各大SNS、网络社区等平台上掀起了“换头像”的热潮,好友列表中也充斥着吉卜力风格的图片。我们也需要学会辨别“界限”,理解艺术家、以及他们所其珍视的艺术的真正价值。

  • 小红书56万篇“人机恋”笔记背后,Soul正在上演一场社交叛逃运动

    “深夜两点,她打开手机,虚拟恋人准时发来晚安语音。屏幕微光中,那句‘今天辛苦了’像一颗电子布洛芬,短暂缓解了孤独,却让空虚感在寂静中愈发尖锐。”这是《 2025 年社交趋势报告》中一位用户的真实独白,也是Z世代社交困境的缩影:既渴望“溏心蛋社交”的半熟安全感,又执着于“回形针情感”的弹性空间。这种矛盾的本质,是年轻人在不确定的社会环境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