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正文

何小鹏:人形机器人想要走进千家万户还需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2025-02-21 18:11 · 稿源: 快科技

机器人领域火爆,人形机器人受关注

近来,国内机器人产业备受瞩目,尤其是春晚的助推下,人形机器人引起广泛关注。相关企业也成为投资热点。

小鹏汽车布局机器人赛道

在汽车行业,小鹏汽车长期涉足机器人领域,并在去年 11 月发布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 Iron。

何小鹏冷静看待人形机器人市场

与行业内狂热的追随者不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持更加冷静的看法。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近期人形机器人市场十分火热,他已与头部企业进行了交流。

人形机器人当前处于早期阶段

何小鹏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自动驾驶的 L2 初级阶段,但都希望尽快实现可量产和商业化的 L3 初级能力。这一跨越需要数十倍的能力提升和难度增加,也是小鹏 Iron 机器人的目标。

人形机器人与自动驾驶不同

何小鹏强调,人形机器人与自动驾驶不同,自动驾驶的 L3 阶段可能达到 iPhone 4 的里程碑,而通用人形机器人可能要到 L4 阶段才能实现,并且还需要数年的努力。

小鹏汽车定义通用机器人能力等级

小鹏汽车将通用机器人定义为五个层级的能力:

  • L1:无自主操控 机器人完全由人控制,不具备任何独立控制或决策能力。
  • L2:基础辅助智能 操控监督 机器人执行预编程动作,保持稳定,但需要持续的人工监督。
  • L3:具身智能 训练监督 机器人经训练后可在大多数场景中独立运行,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人工监督。
  • L4:自成长智能 轻微监督 机器人能执行复杂任务,适应环境,在最少监督下适应。
  • L5:AGI/ASI 完全自主 机器人在认知和物理任务上达到或超越人类,在法规和机器人法则下自主运行。

举报

  • 相关推荐
  • 连快递员的饭碗也要抢!亚马逊将测试用人形机器人送快递

    电商巨头亚马逊可能要来抢快递员的饭碗了。 据悉,亚马逊正在着手测试将人形机器人用于包裹投递服务,计划让人形机器人从其Rivian电动送货车中走出,并将包裹直接送至消费者家门口。 数据显示,亚马逊目前已投入超过2万辆Rivian电动送货车用于包裹运输,预计到本十年末,该数字将增长至10万辆。 目前,这些车辆仍由人类驾驶员操作,并由人类完成包裹投递,但未来�

  • 人形机器人潜力凸显催生新需求,微美全息(WIMI.US)逐鹿前沿赛道或重构产业版图

    2025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办,设置五大竞赛赛道,旨在推动上海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形机器人作为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产物,正加速商业化落地,预计2040-204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将实现工业和服务场景规模化应用,市场规模达5000亿至1万亿元。微美全息等企业正加速布局该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家庭服务等场景的应用。专家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未来有望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

  • 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展会启幕,微美全息(WIMI.US)AI+具身智能产业跃迁新范式

    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技术展览会将在浙江举办,聚焦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路径。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的专业展会,为期3天,汇聚全球200余家企业及专家,覆盖从零部件到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展示仿生驱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特斯拉、阿里云等领军企业参展,分享技术产品与场景应用。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6万亿元,总量5900万台。微美全息等企业加速技术落地,推动产业升级。展会将成为行业风向标,促进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 外媒:亚马逊正在训练人形AI机器人,用来“送快递”!

    机器人不会疲劳、不需要福利、也无需加班费,对企业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低成本替代者……

  • 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普渡机器人领航全球服务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普渡科技在江苏盐城建湖超级工厂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标志着其产品累计出货量达重要里程碑。该工厂占地4万平方米,年产能10万台,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公司业务覆盖60多个国家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超80%,其中商用服务机器人"贝拉"成为出海代表产品。普渡已构建配送、清洁、工业配送三大产品线,并率先完成专用、类人形、人形机器人全形态布局。2023年公司以23%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预计203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950亿美元。

  • 女子长时间久坐刷手机致眼中风 医生提醒科学用眼刻不容缓

    ​近日,江苏泰州发生一起因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引发的健康事件。52岁的周阿姨某日清晨起床后突然发现右眼视力骤降,眼前一片漆黑,随即前往医院就诊。经眼科专家详细检查,确诊其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即俗称的“眼中风”。医生指出,该病症与其长期不良用眼习惯直接相关。 据周阿姨自述,她每日使用手机刷短视频长达8小时,且习惯在夜间关灯后继续观看,常持

  • 何小鹏与雷军商量过G7和YU7上市时间

    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就小米YU7的市场表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何小鹏透露,他与小米创始人雷军就小鹏G7和小米YU7的上市时间进行了多次深入讨论。在交流过程中,何小鹏对小米YU7的细节格外关注,不仅在研发阶段提供了诸多建议,还从雷军那里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反馈。 基于这些交流与对小米YU7的了解,何小鹏大胆预测,小米YU7的销量将会显著�

  • 强强联手!华沿机器人与基恩士共同赋能工业检测升级

    6月5日,基恩士(KEYENCE)精密测量部门负责人到访华沿机器人,双方就全新"飞扫激光"测量技术展开深度交流。该技术采用电机扫描光切断方式,无需照明和编码器,0.2秒内即可完成尺寸、外观等检测,重复精度达0.3μm。双方在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联合展示了该智能检测方案,吸引众多电子制造行业客户关注。华沿机器人表示,其协作机器人可达到±0.02mm重复定位精度,与基恩士技术完美匹配,能实现1+1>2的效果。未来双方将深化合作,拓展更多行业应用场景。

  • 何小鹏也下单了YU7:催雷军早点交付

    今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文透露自己下单了小米YU7。何小鹏在文中首先祝贺小米YU7上周发布取得优秀成绩,他分析认为YU7成功的核心在于产品竞争力强劲,基于此,他在发布会当晚就下单了YU7,并表示静候雷军早点给自己交付。 何小鹏还提到,小鹏G7也将在本周四上市发布,小鹏汽车会继续努力,争取为消费者带来惊喜和不同的选择。

  • 和机器人做工友?华为博士天团详解盘古具身智能的工业落地

    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25聚焦具身智能技术发展,多位专家围绕机器人智能化展开深度探讨。会议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基础运动控制,但需突破3D空间理解、长序列物理推理等核心技术。华为云推出CloudRobo平台,通过数字仿真、生成式AI等技术解决工业场景数据短缺问题,已应用于物流分拣等场景。专家预测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将率先落地,家庭陪护机器人仍需长期技术突破。会议特别强调需建立机器人伦理边界,确保技术发展与社会价值相协调。华为将持续探索AI与机器人融合,推动具身智能在千行百业的应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