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南京大学最新资讯  > 正文

南京大学 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孵化中心揭牌,引领高校科研生态新模式

2024-11-13 15:09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11 月 12 日,南京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南京大学 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孵化中心”(以下简称“孵化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未来双方将依托孵化中心,基于鲲鹏昇腾技术路线,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建立高校科研生态发展新模式。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科学技术处处长姜田,计算机学院院长马晓星,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黎铭,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高阳,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张熙伟,华为南京研究所所长李峰等出席并见证签约,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剑峰,华为计算产品线战略与业务发展部副部长崔玫芳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

(揭牌仪式)

郑海荣对孵化中心的成立致以祝贺和肯定,表示新时代对大学发展提出很高要求,既考验科研创新,也要求落地转化,凸显产学研创新体系的重要性。过去几十年,南京大学与华为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和新机制,推进科研创新和协同育人,取得了丰硕成果,孵化中心的建立,旨在充分发挥双方各自在计算技术与应用领域的优势,将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融合,共同为国家信息科技、智能科学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张熙伟表示,长期以来,华为积极与主流高校和产业合作,解决科研难题,推进产教融合,通过IT软硬协同构筑系统优势,努力打造一个能自主演进、持续创新、对标国际主流技术的平行生态体系。今天很高兴见证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孵化中心在南京大学正式落地,期待未来借助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和了解鲲鹏、昇腾技术,不仅会用、还能用好,将人工智能与大气科学、地球物理、生物医药等交叉学科进行融合探索,孵化引领世界的科研成果。

随后,南京大学科技处处长、孵化中心主任姜田对孵化中心的团队构成、算力环境、科研课题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高阳分享了昇腾在打造垂直领域大模型方面的应用。南京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孙建带来《机器学习加速的材料模拟方法发展及其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课题报告,展现交叉学科对于算力资源的核心需求,以及鲲鹏计算在“AI+X”领域的广阔前景。在交流座谈环节,华为与南京大学就加强产学研合作、助力高校开发者、完善生态协同等交换意见。

数智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成为人才培育、科研创新和生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孵化中心定位为基于鲲鹏昇腾技术路线的校级生态合作平台,它将围绕大学计算产业前沿课题研究、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为产业输出高质量鲲鹏昇腾原生人才,孵化和培育根植中国的原生科研创新成果。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北京大学 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突破:自主创新软件SPONGE性能超越国际主流GPU方案

    北京大学杨立江团队在鹏城处理器支持下,成功优化分子模拟软件SPONGE,实现性能超越国际主流GPU水平。该成果通过区域分解并行算法和数学库优化,使并行效率提升80%;利用矩阵加速能力提升模型推理速度,单鹏城处理器性能达国际GPU的102%。优化后的SPONGE已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模拟,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有力工具。相关代码已部分开源,未来将持续推动国产计算平台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应用。

  • 昇腾算力赋能视频生成革命 浙江大学团队攻克长时一致性难题

    浙江大学朱凌霄团队基于昇腾AI平台,研发出首个无需训练的长序列视觉指令生成框架LIGER,解决了视频生成领域长期存在的时序一致性难题。该技术通过历史提示和视觉记忆机制保持内容连贯性,并采用基于DDIM反演的记忆校准技术提升准确性。团队还提出引导式渐进蒸馏方法,在保持视频质量基础上实现8倍加速。研究成果入选ICLR2025,构建了包含569个任务的评估数据集。未来将深化多模态生成技术研究,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生态体系。

  • 一场看得见的科研之旅:弹动邀合作伙伴开启科研溯源之旅

    7月28-29日,弹动品牌与爱库存联合举办"科研溯源之旅"活动,20位品牌星推官深入研发基地,全面了解产品从原料到生产的全链路。活动通过五大体验区展示品牌科研实力:1)原料溯源区呈现全球优质原料;2)时间胶囊室回顾品牌发展历程;3)蓬松实验区实测产品使头发蓬松度提升60%;4)生产流程区展示自动化质检体系;5)个性化定制区提供头皮检测及专属配方服务。品牌方强调立足亚洲头皮特性构建研发体系,通过CSL(清洁+维养+奢护)科学体系打造高端洗护体验。活动强化了渠道伙伴对品牌科技实力的认知,未来将持续深化科研投入,建立更精准的亚洲头皮数据库。

  • 成都一木百年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以优质售后服务铸就品牌口碑

    成都一木百年装饰材料公司凭借优质售后服务赢得市场口碑。文章通过刘女士案例说明,该公司建立"24小时响应、48小时上门"服务机制,即使过保产品也提供专业维修和免费保养。公司定期培训售后人员,涵盖维修技巧、沟通礼仪等,维修师傅上门必带鞋套、防尘垫,完工后主动清理现场并讲解保养知识。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公司积累大量回头客,售后成为其鲜明标签。未来公司将继续完善服务体系,为更多家庭提供高品质售后服务。

  • 聚焦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 北大依托昇腾突破细粒度混合并行技术

    北京大学崔斌教授团队在鹏城实验室支持下,研发了面向大模型的高效分布式训练框架。该框架通过统一训练接口、细粒度模型切分与并行策略搜索算法,解决了训练任务多样性和负载不均问题,实现训练效率提升15%。同时利用昇腾计算资源管理能力,优化硬件通信效率,通过计算通信重叠技术提升流水线效率。研究成果已在NeurIPS等顶会发表3篇论文,展现了国产算力在分布式计算领域的潜力,为AI产业自主化突破提供支撑。

  • 深化中坦经贸合作 谱写东非璀璨新篇!东非商贸物流中心(EACLC)正式启航

    2025年8月1日,东非商贸物流中心(EACLC)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隆重开业,标志着这一中坦重点合作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总投资超1.7亿美元,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可提供2060个商铺和1000个停车位,将打造连接非洲与全球市场的战略枢纽。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出席典礼,盛赞该项目对促进当地经济现代化、提升贸易效率的示范作用。作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项目,EACLC已促成中非进出口总额达9亿美元,其中山东企业贡献占比60%,极大提升了中国商品在非洲的影响力。项目计划到2026年扩展至13万平方米,目标实现年贸易额20亿美元,服务超千家中资企业,成为中国商品进入非洲的前沿窗口。

  • 文远知行与阿布扎比综合交通中心合作,扩大Robotaxi在阿运营范围

    2025年7月29日,文远知行与Uber合作在阿布扎比推出Robotaxi服务,覆盖阿尔雷姆岛和阿尔马里亚岛等核心区域。这是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车队,采用文远知行新一代GXR车型,每车可载5人。服务范围已覆盖阿布扎比近半核心区,包括主要住宅区和商业中心。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车队规模已增长三倍,日均完成数十次订单。该项目是阿布扎比智能交通战略的重要部分,目标到2040年实现25%公共交通依赖智能出行。合作方表示,这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中东地区的主流化应用。

  • 智元机器人将召开首届合作伙伴大会

    智元机器人将于8月21日举办首届合作伙伴大会,展示具身智能领域最新成果。大会将呈现科技感十足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重点展示讲解接待、文娱商演、工业智造等八大核心服务场景。远征A2、精灵G1等多款机器人将现场演示迎宾接待、数据采集等硬核技能。当晚还将举办"百台机器人派对",展现自主完成调酒、送餐等餐饮服务的创新应用。公司计划通过渠道网络建设和生态体系发展,加速技术研发与商业落地的核心突破,推动具身智能在更多场景规模化商用。

  • 突破风电运维瓶颈!上交大联合昇腾实现联邦学习训练性能飞跃

    上海交大李艳婷课题组基于昇腾算力平台,开发出轻量级集群联邦学习框架(CFL)和可分离残差网络(LMSRN),显著提升风电故障诊断效率。该方案训练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58%,同时保持诊断精度不变,解决了风电行业数据异构和隐私保护难题。昇腾平台的强大算力与硬件优化能力,为模型高效运行提供支撑。这一创新成果为风电智能化运维提供了兼顾性能与安全的新方案,验证了国产算力平台在工业智能领域的适配潜力。

  • 昇腾赋能三维生成新突破!浙大团队实现跨模态可控3D CAD建模

    浙江大学与魔芯科技团队合作,基于昇腾平台NPU开发了首个三维模型生成算法Img2CAD。该技术突破性地将草图、图片等多模态输入通过Transformer结构高效转化为三维几何信息,无需可微渲染器,完整在NPU上实现训练和推理。研究成果可生成高精度3D模型,直接导入CAD软件编辑,已应用于3D打印、数字制造等领域。项目完成3篇论文,包括1篇中科院1区期刊和2篇CCF-A类会议论文,部分成果实现商业化落地。该技术标志着智能三维内容创作进入"低门槛、高效率、高质量"新阶段,未来将为工业设计、AR/VR等行业提供创新动能。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

热文

  • 3 天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