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双11最新资讯  > 正文

这个双11,95后在天猫买出几条百亿新赛道?

2024-11-12 17:51 · 稿源: 定焦one公众号

这届双11,年轻人忙着“抄作业”。有用户在豆瓣发帖称,自己的直男男朋友突然开窍,每天早十晚八蹲守某猫双11的“美妆惊喜券”,再叠加平台满减,凑单买了祖玛珑香水送给她当礼物。“姐妹们,还不赶紧让你们的男朋友来抄作业!”就在这条帖子的评论区,不少网友找双11拼单搭子,还有

......

本文由站长之家合作伙伴自媒体作者“定焦one公众号”授权发布于站长之家平台,本平台仅提供信息索引服务。由于内容发布时间超过平台更新维护时间,为了保证文章信息的及时性,内容观点的准确性,平台将不提供完全的内容展现,本页面内容仅为平台搜索索引使用。需阅读完整内容的用户,请查看原文,获取内容详情。

举报

  • 相关推荐
  • 次抛消费正掏空年轻人钱包 专家:警惕消费陷阱

    2025年,“次抛消费”在年轻群体中愈发盛行,正悄然掏空年轻人的钱包,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今,“次抛消费”在年轻人生活中无处不在。坐高铁时,自带一次性坐椅套成为一些人的选择;为体验各类活动,一杯奶茶钱就能薅遍体验课;旅游时,“次抛衣”穿完就扔;甚至玩剧本杀都要组“次抛局”。在消费市场,次抛护肤领域发展迅猛,预计2025年中国次抛�

  • 在天猫买“设计师款”的年轻人,捧红一个百亿市场

    消费正在加速分化。 一方面,各种平替经济、白牌商品纷纷崛起,市场对质价比的追求日益强劲;另一方面,被买断货的泡泡玛特,老铺黄金门口大排长龙的景象,又印证出当下的另一种消费逻辑—— 用户对于消费意义的追求,变得更多元了。在购买商品时,他们不再单纯追求功能性,而是更关注商品能否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主张乃至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所契合。 从宠�

  • 瞄准关键人群,这个品牌跑出双11“十一连冠”,拿下两个行业第一

    13年深耕,袋鼠妈妈如何从一个专注母婴领域的品牌,不到一年时间,在一个全新赛道上再次实现领先? 对于袋鼠妈妈集团总裁潘美红而言,“妈妈”身份并不影响她开创了一番事业天地。在她的微信签名里,至今仍有一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为“妈妈们”这一角色奋斗的路上,她的经历也与时代浪潮暗合,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创业潮,正是她事业的起点。 在当时�

  • “每天被抢空!”年轻人买爆“划水神器”,有商家销量狂增100多倍

    今年入暑以来,桨板这一水上运动成了很多人的“夏日新宠”。 从线上看,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北京亮马河、上海苏河湾、杭州西溪湿地、武汉东湖等地都是近期爆火的桨板胜地,“水上落日直拍”“户外亲水新体验”等新奇玩法被网友解锁;除了各种晒照,不少以“某某水上生活”“XX式漂流”为ID名称的博主纷纷涌现,其中不少博主的一条桨板漂流视频笔记,往往就能�

  • 第一批用AI做生意的年轻人已年入千万

    在泉州,“丑拖鞋小哥”刘世奇用AI生成上百款设计图,并用AI业务员接单,外贸生意人效达到500万元; 在义乌,日用品工厂老板舒凯用AI做市场调研、开发沙滩巾新图样,利润率提高了20%-30%; 在广州,二次元女孩饼崽使用AI助手,将她的“谷美”(对谷子进行装饰和收纳的产品)创意灵感,转化成工厂生产方案,5000元的启动资金做成了毛利率35%、复购率45%的好生意…… 在这�

  • 花千万买豪宅的年轻人开始维权了:展现对居住品质高要求

    ​近年来,豪宅市场迎来新变化,年轻买家比例显著增加。这些年轻购房者中,有人依靠父母财富购房,也有人通过时代机遇实现阶层跃升,从农村自建房搬入城市豪宅。 然而,豪宅购置后的实际体验与开发商宣传存在差距,引发年轻业主的维权行动。深圳有业主发现豪宅价格虽高,但地段、装修、服务等方面与承诺不符,如豪宅服务“缩水”、装修质量差、小区绿化与效果

  • 邪修做饭、拍照,年轻人开始在小红书开发“旁门左道”

    ​微波炉8分钟炼猪油,养乐多当叉烧秘方,减肥靠“假装自己是狗”,奶茶杯抠洞拍照秒出氛围感…… 在小红书,#当我成为兴趣邪修 话题下8.6万篇笔记正掀起7200万浏览量的狂欢。

  • 暑期演出单月34.23亿票房,这届年轻人更爱“情绪产品”了?

    2025年暑期的演出市场,从内容到市场都称得上热闹。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7月,全国上演总票房为34.23亿,其中演唱会占比高于九成,票房为29.41亿。对比2024年7月22.19亿的成绩,几乎是翻了近六成。若是对标暑期档电影7月总票房40.67亿的成绩,会发现,演出市场与电影票房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除了鸟巢演唱会连开12场的五月天、780元票价在二级市场飙涨至万元的易烊千

  • 年轻人流行骑自行车送外卖 带薪减肥:专家提醒健康为先

    这个夏天,一股“骑行送外卖”的新潮流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不同于传统的送外卖方式,这批年轻人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将汗水换算成卡路里,爬楼梯成了体能训练,享受着“带薪减肥”的乐趣。 然而,骑行送外卖并非人人适用。自行车载重有限,面对大件或重物订单时往往力不从心。此外,自行车送外卖的效率也远低于常规骑手,订单超时的情况时有发生。尽管如

  • 当特色商品遇上兴趣消费,宝藏小店正迎来「春天」

    河南姑娘小林的购物车最近多了件特别的东西, 一支陶瓷花瓶。某天,她刷手机时,无意间点进一段直播,镜头里摊主正举着手里的瓷器,热情地讲解着:「您瞧这釉色,烧窑时火候差一度就出不来这层雾感」。小林突然想起阳台,自打去年搬进来就空着,缺的正是这样的物件 ,等回过神来,手机屏幕上已经跳出了 「订单提交成功」 的提示 这样的消费场景正在频繁上演:有人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