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非遗文化最新资讯  > 正文

十八数字文化助力文化传承迈入新时代

2024-10-28 11:0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非遗”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独特的民族记忆,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迈入新时代

非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是艺术创造的精神源泉,孩子是最年轻的传承者,他们决定着非遗的未来。“非遗进校园”项目由十八数字文化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公益基金携手共同发起,旨在将非遗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以期通过常态化教育,在学校形成浓厚的非遗传承氛围,增强青少年一代传承非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早在 2022 年 11 月,十八数字文化就携手暖流计划向全国范围内 20 所偏远小学捐赠了 600 套皮影戏教材,助力中国皮影戏这一非遗技艺的守护与传承,而《中国皮影戏》也成为了国内首套少儿皮影教材。

2023 年 4 月及 11 月,十八数字文化又与暖流计划围绕“非遗进校园”及“百件青少年非遗创作展”,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各类主体参与+专业机构组织+媒体立体传播”的非遗传承新模式,以非遗“滩头年画”、“非遗脸谱”、“竹纸制作”、“兔儿爷”为切入点,打造出“视频教学一教学课件—匠人亲临授课一数字确权一成果展示”为一体的文化数字传承体系,以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让非遗文化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得到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促进会、马栏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高腊梅年画作坊等单位与协会的指导与支持,并受到了湖南日报新媒体客户端、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数字化共享 让非遗焕发新光彩

配色大胆且个性的京剧脸谱、艳丽且神秘的滩头年画……,新与旧交融碰撞,为古老的非遗增添了不少活力。十八数字文化创始人柏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非遗手作的形式让孩子们思考并表达,接触非遗、了解文化,并在创作过程中把非遗与生活接轨,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传统文化弘扬、保护、创新中来。十八数字文化不断通过数字艺术,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依托数字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数字化成果,通过多样化的数字创新形式与内容,让非遗这一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数字赋能公益 科技助力创新

数字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数字+”为文化传承创新与公益践行找到了鲜活的载体。作为国内数字版权资产交易平台,十八数字文化不断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展示地区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通过“数藏+”的形式,传递新时代传统技艺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创新传承的新成果新进展。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同时,十八数字文化联合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袁梦计划”发起公益活动,推出禾下乘凉梦、水稻中国梦、水稻全球梦、亿亩荒滩变良田梦等数字版权资产,以区块链技术及数字生态,助力科研农业发展、虚实联合,传播公益声音。与敖汉博物馆(敖汉旗文物保护中心)推出《遇见敖汉》系列数字资产,作品首发收入,已全部捐赠敖汉博物馆(敖汉旗文物保护中心),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与文物保护事业。

十八数字文化创始人柏松表示,未来将不断实践并落地“区块链+公益”应用,多元融合,延展公益、艺术与技术边界,构建从创作者发掘、内容孵化、IP价值发现到应用场景运营的完整业务生态,为非遗、民俗、美术、文旅、公益等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舞台。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联合国向善机器人青少年挑战 首次登陆中国

    国际电信联盟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起的“2025-2026国际电联机器人向善青少年挑战赛”在中国启动。这是联合国官方支持的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活动首次在华举办,标志着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赛事以“粮食安全”为主题,邀请全球10-18岁青少年设计机器人应对农业挑战,探索AI在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中国区活动由复旦大学等承办,将于2026年3月在上海举行总决赛,优胜队伍将代表中国参加全球峰会。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向善理念,通过实践提升创新能力与全球视野。

  • BOE(京东方)“百堂故宫传统文化公益课”暨2025照亮成长路收官 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可持续发展

    10月31日,京东方“百堂故宫传统文化公益课”暨2025“照亮成长路”收官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该项目自2023年启动,依托京东方智慧教育方案与数字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已走进云南、陕西、山西、四川、青海等地近40所学校,惠及超两万名学生。活动融合科技与教育,助力偏远地区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可持续发展。故宫博物院与京东方表示将持续深化合作,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

  • 前行者双11全面爆发,以“文化科技”重塑外设行业价值范式

    2025年双11期间,国产外设品牌前行者表现亮眼,多款产品霸榜各大平台。明星产品X87机械键盘、X23鼠标、S9鼠标、V80静音键盘等持续热销,在细分赛道斩获头部排名。全渠道销售额同比飙升160%,销量突破120万件。品牌通过“技术内化+场景化设计”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并借助BOSS直播等创新互动强化用户情感连接,实现从“工具”到“情绪伙伴”的战略升级,展现出成熟的爆款孵化与多品类运营能力。

  • AI赋能文化新生态 世纪华通确认参展2025长三角文博会

    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将于2025年11月20-22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世纪华通(002602.SZ)将参展并呈现AI与文化产业融合成果,包括首届"数龙杯"全球AI游戏大赛获奖作品、互动娱乐产品及文创周边。公司通过AI技术赋能文化创作与传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展现"十五五"规划下文化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 想象力智能中高考等教育品牌分析

    文章聚焦高考冲刺阶段家长如何选择提分产品。市面教育产品良莠不齐,存在师资模糊、错题多、服务差等问题。想象力智能中高考通过三大优势脱颖而出:1.名师团队与智能系统深度融合,精准定位薄弱点;2.动态迭代课程内容,紧跟考情变化;3.构建“测-学-练-固-汇”闭环服务体系,配备专属学管师。与速学霸、考试大师等产品形成鲜明对比,为考生提供真正高效可靠的提分方案。

  • 常熟市领导考察学大教育总部,探讨县域振兴视角下的职普融通新路径

    10月14日,江苏省常熟市副市长谈晓华率队考察学大教育集团总部,深入了解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理念及“成绩、成长、成才”育人体系。双方围绕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未来合作规划进行座谈交流。常熟作为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产业基础雄厚,近年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学大教育在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和文化阅读等领域积累深厚,致力于构建多元化成才路径,助力区域产业升级输送高素质人才。

  • “科技平权+伙伴同心”,华为智慧教育助力高校拥抱数智未来

    华为在2024年教育数字化战略中强调,教育数智化转型已从设备建设转向体验驱动,核心是通过“智能底座+场景应用+伙伴协同”推动技术普惠。华为发布“3+18”产品方案与“十亿众行”计划,以全光网络、AI校园助手等覆盖教学、管理全场景,助力县域及职业院校降本增效,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显示,数智化旨在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让技术成为普惠性公共能力。

  • 软通华方超炫3700四卡液冷工作站,澎湃算力擘画教育蓝图

    《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提出以智助教、助学、助评、助育、助研、助管六大应用场景蓝图。超炫3700四卡液冷工作站凭借强大算力、极致静音与全栈自主技术,成为实现智慧教育的关键力量。其1120T INT8推理算力和384GB显存可高效处理大模型及高并发任务,液冷技术将噪音降至45dB,适配教研场景。全栈国产化生态支持开箱即用,显著降低本地部署门槛,助力教育工作者释放潜能,推动教学质效飞跃。

  • 京东方“照亮成长路”北京研学-探索数字化教育新路径

    2024-2025年度京东方“照亮成长路”教师培训项目于10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开展。该项目由京东方科技集团出资,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办,北京四中校友促进教育基金会执行。活动期间,来自山西静乐县、娄烦县的乡村教师通过参观京东方显示技术公司、体验数字艺术中心、深入校园观摩交流等环节,沉浸式感受科技与教育融合的魅力。京东方此前已向参与学校捐赠智慧黑板、护眼设备等教学物资,为改善乡村教学条件、推进教育数字化奠定基础。此次活动为乡村教师提供了理论培训与实践应用的关键衔接,助力县域教育提质发展。

  • 视源股份旗下希沃参与1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建设,助力智慧教育规范化发展

    视源股份旗下希沃深度参与国家与行业标准制定,主导《移动学习终端功能要求》国家标准及两项电子行业标准编制。三项标准均于2025年下半年陆续发布,涵盖终端功能、护眼性能及多场景适配等关键技术规范,填补了多媒体学习终端领域长期缺乏统一标准的空白。公司通过标准化工作持续输出技术领导力,已参与制定超130项各类标准,未来将继续以创新技术驱动教育数字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