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反映,微信支付页面中出现疑似广告内容。
对此,微信支付官方回应称,相关内容并非广告,而是针对特定用户开放的「分付」功能。
据悉,「分付」目前处于测试阶段,系统会根据用户信用状况评估是否开放该功能,用户无法主动申请。
「分付」提供借贷额度,其利率和额度根据用户评估结果设定,按日计息。
用户在微信支付页面中无法关闭「分付」提示,但可以选择不使用该功能。
目前,「分付」最高额度为 20000 元。
(举报)
近期,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反映,微信支付页面中出现疑似广告内容。
对此,微信支付官方回应称,相关内容并非广告,而是针对特定用户开放的「分付」功能。
据悉,「分付」目前处于测试阶段,系统会根据用户信用状况评估是否开放该功能,用户无法主动申请。
「分付」提供借贷额度,其利率和额度根据用户评估结果设定,按日计息。
用户在微信支付页面中无法关闭「分付」提示,但可以选择不使用该功能。
目前,「分付」最高额度为 20000 元。
(举报)
小米官方今天发布公告,开启小米AI眼镜新功能内测特邀用户招募。 这次新功能包括当初发布会上提到的支付宝「看一下」支付功能,可以通过小爱唤醒扫码支付,通过眼镜的相机扫码付款,无需手机。 此外还有小爱随口记、拍摄后水平校正等一批功能,具体如下: -新增支付宝「看一下」支付功能:可唤醒小爱协助扫码支付,便捷完成交易 -支持小爱随口记:涵盖语音随�
今天早上,小米雷军在个人微博宣布,小米SU7 Ultra广告牌正式亮相首都机场。 雷军还以互动口吻向网友提问:Ultra 这样的车型,大家觉得,是不是应该多做点广告,让更多人知道?” 从雷军的微博内容来看,小米SU7 Ultra此次选择在首都机场投放广告牌,显然是瞄准了机场庞大的客流量与高曝光度。
腾讯旗下消费信贷产品微信分付”近日悄然推出借款功能新服务。 该功能目前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符合条件的用户可基于历史大额交易记录,将额度提现至银行卡,用于微信支付体系外的消费场景,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
8月29日七夕节,微信延续九年传统,再次开放520元大额红包功能,限时24小时。该功能仅在情人节、5月20日、七夕等特殊节点推出,平时红包限额为200元,超过需分次发送。此次开放后,用户可通过定制红包封面表达心意,但律师提醒需注意法律风险。 节日期间发送的520元、1314元等具有特殊含义的金额,易被认定为赠与行为,分手后难以要求返还。她建议,若涉及大额资金
今日,微信消息撤回时间规则成为网络热议焦点。有网友发现,通过文件形式发送的图片可享有3小时撤回时限,较常规消息显著延长。对此,腾讯客服正式回应称,当前微信平台对不同类型消息设置差异化撤回时间:语音、文字、图片、视频、名片、位置及分享链接等常规消息支持2分钟内撤回,而Word、Excel、PPT等文件类内容则延长至3小时。
百度旗下的AI搜索AppTizzy.ai”已完成了前期的测试,并正式更名为梯子AI”上架。 这款应用最初于8月10日发布,当时名称为Tizzy.ai”,更新后版本号从1.0.0直接跳至1.2.0。 据介绍,梯子AI定位为智能搜索助手,依托百度多个大模型能力开发而成,主打无广告智能搜索,整合深度思考、资源检索及影视娱乐功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简单搜索,一触即达”的极致体验。
腾讯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不仅稳住了增长曲线,还在核心业务上打出了“加速度”。 从具体业务板块来看,如增值服务业务持续发力,第二季度收入达914亿元,同比增长16%。营销服务业务增长势头强劲,第二季度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20%。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第二季度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0%。 用户数据方面�
这是《窄播Weekly》的第65期,本期我们关注的商业动态是:美图抓住AI带来的战略机遇,让付费订阅收入实现了连续增长,超过广告业务成为主要营收支柱。 美团在8月18日发布的最新一份财报显示,其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8亿元,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4.7亿元,同比增长71.3%。其中,以付费订阅为主的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达到13.5亿元,同比增长45.2%,占总收入的74%。 这背后是
据小米官方社区账号@玩转小米澎湃OS介绍,小米应用商店开启了应用猎人”招募令,召集用户成为广告狙击手”,治理广告违规应用。 据介绍,为保障用户体验,小米应用商店每年投入大量的审核资源识别广告违规应用,但是这些应用会屏蔽审核机型、审核城市,让传统审核手段失效。 这些违规应用经常会弹出令人崩溃的广告: -刷手机时突然弹出广告霸屏,关了又弹像打�
今年家电企业面临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海外市场压力加大。海尔智家凭借全球化布局和本土化策略,实现逆势增长:2025上半年收入1564.94亿元、归母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5.6%。海外市场收入增长11.66%,其中欧洲增长24.07%,新兴市场增速显著。通过差异化产品和本土供应链布局,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与需求疲软,展现全球协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