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平板7系列震撼亮相
- 12.45英寸LCD屏幕,16:10纵横比,144Hz刷新率
- 骁龙8 Gen2移动平台,性能强劲
- 120W有线闪充,充电迅速
小米平板7系列搭载澎湃OS系统,带来无缝协作体验。与小米汽车SU7联动,可流转应用,实现跨端无缝连接。后排安装平板,轻松与车机互动。
澎湃OS融合小米生态,实现人车家完美闭环。平板与汽车生态共享,打造便捷、高效的使用体验。
这款平板预计将于2月底发布,届时还将推出小米影像旗舰小米14 Ultra。

(举报)
小米平板7系列搭载澎湃OS系统,带来无缝协作体验。与小米汽车SU7联动,可流转应用,实现跨端无缝连接。后排安装平板,轻松与车机互动。
澎湃OS融合小米生态,实现人车家完美闭环。平板与汽车生态共享,打造便捷、高效的使用体验。
这款平板预计将于2月底发布,届时还将推出小米影像旗舰小米14 Ultra。
(举报)
小米17系列首销成绩亮眼,5分钟刷新国产手机销售纪录,销量突破100万台。雷军宣布延长首销权益至10月31日,并提供碎屏险、只换不修等三大权益。其中Pro Max机型表现突出,突破6000元价格门槛,实现产品结构历史性改善。小米通过创新策略和用户需求洞察,成功打消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顾虑,市场反馈积极。
小米17系列手机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5天内销量突破100万台,远超往代产品。其凭借"妙享背屏"创新设计、卓越影像能力等亮点,迅速成为消费者新宠。小米正全力提升生产效率、增加备货,力求满足市场需求。部分热门版本已出现缺货现象,线上线下均供不应求。其中17 Pro Max单机型表现尤为抢眼,打破今年国产手机首销日销量与销售额纪录,彰显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小米17系列首销成绩远超预期,5分钟刷新国产手机销售纪录,5天销量破百万台。卢伟冰致歉称备货不足造成不便,同时宣布首销购机权益延长至10月31日。该系列凭借"妙享背屏"创新设计及影像能力受热捧,央视报道称其带动科技新消费。小米还紧急投产17标准版1TB版本,售价5299元,较前代更优惠。
小米17系列、REDMI K80至尊版、小米平板8系列等机型已经开启澎湃OS 3正式版内测招募,有需求的用户可以在小米社区报名。 澎湃OS系统主要存在三种版本,分别是Beta版、正式版内测、正式版,开放程度依次递增。 Beta版:面向发烧友用户测试新功能,收集反馈并修复问题。
小米17系列在十一假期首日销售火爆,5分钟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新机首销纪录。其中17 Pro Max打破今年国产全价位段首销全天销量和销售额纪录,占系列销量超50%。创新亮点包括可设置时钟、AI人像的妙享背屏,支持后置主摄自拍和一键贴屏功能。起售价分别为4999元(Pro)和5999元(Pro Max)。卢伟冰表示大胆创新虽有风险,但用户反馈和销量证明值得,预计销量将超越前代。
小米合伙人卢伟冰10月2日确认,小米17系列销量已突破100万台,刷新国产智能机首销纪录。其中Pro Max单款打破今年国产手机日销纪录。产品供不应求,部分版本缺货,公司正加紧生产备货。卢伟冰强调系列大胆创新获市场认可,同时回应首销缺1TB版本问题,宣布10月5日将开售5299元的1TB版本,比前代同配置便宜200元。
小米17系列正式开售,5分钟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首销纪录。小米总裁卢伟冰称,Pro版尤其火爆,其斥资10亿打造的背屏设计可定制壁纸、同步打车等超级岛信息,旨在打破同质化。该系列全面对标iPhone,其中17为最强标准版旗舰,17 Pro是最精湛小尺寸影像旗舰,17 Pro+是巅峰科技影像旗舰。
日前,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开启返场直播,回答大家关于小米17系列关心的话题,并透露小米下一代手机及REDMI新品信息。 卢伟冰表示,小米17整体销量比上代同比增长了20%,Pro系列的销量大概是上代的三倍。 他还透露小米17系列中Pro Max卖的最好,在提及小米17产品团队年终奖金翻倍时,其称可以考虑考虑。 根据小米公布的数据,小米17全系开售仅5分钟便刷新了2025年国产�
昨晚卢伟冰进行了直播,期间其透露,小米17系列真的是太好卖了,同时不少果粉也在加速转投到小米阵营中。 按照卢伟冰的说法,小米17系列自9月25日发布、9月27日开售以来,市场反响热烈,整体销量表现远超预期。 卢伟冰透露,截至目前,小米17系列整体销量相比上代产品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Pro系列销量约为上代的三倍,成为推动增长的核心动力。
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宣布K90系列将于下周亮相,并重新定义该系列战略定位:突破价格限制,允许与小米数字系列直接竞争。K90系列将首次推出Pro Max版本,瞄准4000元价位市场,在影像系统实现史诗级升级,搭载5000万像素超大底主摄并首次引入潜望式长焦镜头。这一决策基于小米17系列5天销量破百万台的成功经验,旨在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品牌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