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AI创作最新资讯  > 正文

新研究称,利用AI创作者比人类更环保 碳排放更少

2023-09-25 10:21 · 稿源:站长之家

文章概要:

- 最新研究指出,人工智能系统如ChatGPT、BLOOM、DALL-E2和Midjourney完成的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碳排放比人类创作者要小得多。

- 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在排放3至4个数量级更少的二氧化碳的同时产生有用的文本和图像。

- 然而,研究也承认,排放数据没有考虑到人工智能替代人类的影响。

站长之家(ChinaZ.com) 9月25日 消息: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系统在文学和艺术创作方面的表现比人类创作者更环保。这项研究认为,像ChatGPT、BLOOM、DALL-E2和Midjourney等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可以以比人类工作人员手动创作或使用计算机协助创作时小3到4个数量级的二氧化碳排放来创建文学和艺术作品。

AI机器人写论文

近几个月来,人工智能的能力大幅提升,从一个炒作词汇发展为一项真正有意义和有影响力的技术。然而,这种技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潜在的侵犯版权、放大人类恶行和消耗有限资源等方面存在问题。

这项研究题为《AI与人类的文学和艺术创作碳排放对比》,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堪萨斯大学法学院等机构的作者共同完成。研究人员对两种常见的AI任务进行了详细研究,分别是AI文学创作和AI插图。

在AI文学创作方面,研究人员考虑了训练阶段的能源消耗以及操作能源的使用。为了衡量相同任务中人类的碳足迹,他们考虑了美国和印度普通个体的排放量,并单独计算了与计算机使用相关的能源。

另一个假设是“由AI生成的文本质量足以满足任何可能需要的任务”。关键发现是BLOOM的碳排放量比美国居民创作一页文本少了1500倍,而受欢迎的ChatGPT则以比人类低1100倍的影响度完成了工作。

在AI插图任务方面,研究人员指出,由于基于GPT-3,DALL-E2的碳足迹与上述计算的ChatGPT的碳足迹相似,约为每查询2.2克二氧化碳。与此同时,Midjourney估计每次查询负责1.9克二氧化碳排放。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观点,即“AI图像创作每张图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人类创作者少310-2900倍”。

尽管如此,该研究的讨论部分试图解决数据可能引发的问题。首先,这些比较数字背后存在许多大胆的假设,研究人员对此心知肚明:当任务从简单的画一个竹竿人到撰写“关于一个小众科学主题的深入、有大量引用的原创文章”等各种各样时,会出现非典型的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前的人工智能无法胜过人类。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将人类与AI完成任务进行比较是不恰当的。随着人工智能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并使用更先进的技术,这些比较是否仍然成立。

举报

  • 相关推荐
  • 韩国一男子因利用AI创作虐待儿童图像被判刑

    韩国法官首次判决一名涉嫌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儿童虐待图像的男子入狱,标志着南韩对AI技术滥用问题开始采取行动。一名年约40多岁的男子因在今年早些时候被抓获拥有大约360张虐待性质的AI生成儿童图像被判刑两年多监禁。这标志着南韩正在积极应对AI技术滥用问题,以保护儿童和社会免受虚拟儿童虐待图像的侵害。

  • Autolabel终结人工标注!AI标注比人类标注效率高100倍

    一家初创公司refuel上线了一个AI标注数据的开源工具Autolabel,它能够利用LLM自动对数据进行标注,大大简化了数据标注流程。Autolabel支持主流的LLM提供商,并可为开源和私有模型提供支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开发者承诺将向Autolabel添加大量新功能:如支持更多LLM进行数据标注;支持更多标注任务,例如总结等;支持更多的输入数据类型和更高的LLM输出稳健性;让用户能够试验多个LLM和不同提示的工作流程。

  • 抖音上线“作者新鲜事”变现新模式,为创作者带来哪些利好?

    还在担心内容变现太难?如今,内容创作者有了新的变现玩法。创作者接单往往大多是等待品牌询单,被动接受客户挑选;如今,创作者们终于可以争取更多从被动接单转变为主动变现。更好的变现环境,更多的变现机会,也将助力创作者在持续创作、优质创作的方向上走更远,实现变现与专业内容创作的良性循环。

  • 会员创作者人数持续增长,抖音专属会员为何这么火?

    “这么有趣又有用我一般不外传”“谁还没点有趣又有用的东西了”……九月,天气由热转凉,但抖音上的创作者们仿佛还在延续夏日活力。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拿出各自看家本领,有的教粉丝画画,有的陪粉丝读书有的和粉丝“面对面”下棋。”这一趋势值得创作者投入。

  • GPT-4终结人工标注!AI标注比人类标注效率高100倍,成本仅1/7

    【新智元导读】这个开源工具,居然能用GPT-4代替人类去标注数据,效率比人类高了100倍,但成本只有1/7。大模型满天飞的时代,AI行业最缺的是什么?毫无疑问一定是算力。让用户能够试验多个LLM和不同提示的工作流程。

  • 大模型总结摘要靠谱吗?比人类写的流畅,用GPT-4幻觉还少

    作为自然语言生成中的一项任务,主要用来将一大段长文本压缩为简短的摘要,例如新闻文章、源代码和跨语言文本等多种内容都能用到。随着大模型的出现,传统的在特定数据集上进行微调的方法已经不在适用。本文还发现微调模型生成的摘要往往具有固定且严格的长度LLM能够根据输入信息调整输出长度。

  • AI教父”承认担忧:AI可能接管人类

    著名AI研究者GeoffreyHinton,被誉为"AI教父",在一次采访中承认了他对人工智能可能接管世界的担忧。他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关于AI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前景看起来令人沮丧,但随着这个未知领域的不断发展,潜在的威胁,尤其是与人类滥用有关的威胁,继续值得考虑。

  • 《权力的游戏》创作者和其他作者起诉OpenAI侵犯版权

    多名知名作家对OpenAI提起诉讼,指责其旗下产品ChatGPT大规模侵犯著作权。原告阵容强大,包括《冰与火之歌》作者马丁以及畅销书作家约翰·格里沙姆等17人。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构建和谐共生的未来。

  • 文心一言有了新工作,百度输入法转型AI创作工具

    在经过了漫长的测试期后,第一款国产AI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在8月的最后一天已正式与大家见面,相信已经有不少朋友体验到了它的魅力。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宣布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文心一言的同时,百度还表示还将开放一批经过全新重构的AI原生应用,让广大用户充分体验生成式AI的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核心能力。所以百度输入法的“超会写”似乎确实是一个很有�

  • AI 成为“逆子”:人类该抽丫俩逼兜,还是给它一个拥抱?

    内容小提要科学家把AI称为“人类之子”。这个比喻意味深长,因为它背后有一串追问:这些问题,在几年前看来根本是杞人忧天的笑话;但在AI大模型出世之后,突然成了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朋友问:但是,到底是谁在学习?你还是机器?图灵说:我想,我们都是。

热文

  • 3 天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