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信也科技——亿万“小店”背后的科技筑路者

2023-07-13 11:2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摘要:传统金融机构都难以啃下的小微“硬骨头”,金融科技公司是否就一定能够做好?信也科技躬身入局,在漫长的攻坚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辞去朝九晚五的销售工作,吴玲“变身”南方某城一家包子铺的老板。创业初期,她需要面对房租、人工、食材等多重成本压力,因不想给亲戚朋友平添麻烦,吴玲选择独力支撑,但持续蔓延的资金焦虑让她的嗓子一度失了声。偶然机遇下,吴玲发现信也科技旗下提供贷款服务的App,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得到了关键的“救急”资金,小店经营得以继续。

如今,吴玲苦尽甘来,小店月营收已逾万元。“多亏当初那笔贷款,才让我有撑下去的勇气和资本。”像吴玲这样经营小店的个体工商户,在中国数以亿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 69 亿户,其中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 5200 万户,个体工商户1. 1 亿户,两者占各类市场主体比例分别达到65%和96%。

作为普惠领域最贴近民生的迷你型市场主体,个体工商户遍布全国各个行业与角落,被视作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并与小微企业共构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推动实体经济做实做优做强,政策层面持续加码扶助小微等群体,金融支持更是成为“重头戏”。但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尽管融资供给空间巨大,但供给结构失衡问题愈发明显。

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公司乘势而上,通过构筑起金融机构与小微等群体的链接桥梁,力图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小微服务之路并非坦途,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同,科技公司亦面临如何平衡效益与风险等难题。漫长探索中,诸如信也科技一类的金融科技公司克难攻坚,持续打磨“金刚钻”,并已初见成效。

初探:三年科技筑桥路

近年来,小微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 2022 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截至 2022 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达到59. 70 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 1000 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 60 万亿元,同比增速23.60%。

小微金融市场规模迅猛增长背后,部分企业的信贷需求却仍未得到满足。

“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率相比五年前已有很明显的提升,但当前小微融资面临着供给规模不足与供给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近日,在 2023 年第十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信也科技(NYSE:FINV)首席运营官王玉翔基于近几年公司所做调研,指出如上问题。

信也科技首席运营官王玉翔

根据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报告,截至 2021 年末,小微企业贷款未被满足的需求空间超过50%。

而庞大但脆弱的“小店”群体,在小微融资供给服务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更为突出。上述三方研究机构报告显示,以个体工商户为例,截至 2021 年末,中国超过 1 亿个体工商户中仅21%获得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低于小微企业法人机构群体的26%。

究其原因,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难以与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贷款需求实现有效匹配。

有金融业资 深人士指出,个体工商户多点开花的市场现状决定了小微信贷服务难以标准化,而他们多业态多场景的金融需求,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相当于一道天然的服务壁垒。同时,投入产出难平衡、合规成本不明确、轻资产业务缺乏抵押物等也在不断拉高机构的风控成本。

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数字科技链接小微群体和传统金融机构,是包括信也科技在内的金融科技公司近几年反复思考的问题。

通过多方位深入小微企业发展一线,信也科技敏锐捕捉到小微企业深层次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信也科技亦发现,通过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风险评估方式,可以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拓宽小微客户覆盖面,进而增强服务小微的能力。

于是,自 2020 年起,信也科技将小微业务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在行业中率先迈出先行先试步伐。

经过三年探索,信也科技小微业务已初见成效。据王玉翔介绍,从帮助金融机构促成小微金融服务角度看,交易额从 2020 年的 37 亿元上升至 2022 年的 434 亿元,三年增长 10 倍以上,小微业务交易额占总成交额比达到25%, 2022 年受益的小微群体超过 90 万家。

今年以来,信也科技进一步深化小微业务布局。一季报显示,该公司单季服务小微用户42. 5 万户,促成小微用户的信贷服务占季度总交易量的24%。

亮眼成绩的取得,是“探路者”在科技研发上的持续投入。财报显示,信也科技今年一季度在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达到1. 3 亿元,同比增长12.3%;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 20 亿元。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该公司共登记软件著作权 219 项,已成功提交 164 项专利申请, 45 项已授权专利。

淬炼:蓄力与发力

墨西哥一家已于 2007 年上市的小额信贷服务机构——康帕多银行,向客户收取高以上的利息作为信贷服务费;巴西很多城市的小额信贷机构提供的贷款年利率达到60%;南亚大多数小额贷款机构给穷人的贷款年利率约为25%……

上述内容,出自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合著的《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在两位作者看来,小额信贷机构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双头怪物,兼具盈利使命和社会使命。也正因如此,上述信贷机构向微弱群体收取高额服务费的做法,长期以来备受市场争议。

毋庸置疑,强实体、助小微,既是责任,亦是担当。机构若一味追求收入规模而忽略社会责任,最终便难以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传统金融机构都难以啃下的小微“硬骨头”,金融科技公司是否就一定能够做好?

答案存在不确定性。从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实际展业情况来看,由于很难在小微市场平衡好风险与收益,只能按下业务“终止键”。市场关注,在部分金融科技公司选择退出小微领域的当下,信也科技为何能坚持至今。

在王玉翔看来,相较同业,信也科技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C端用户起家,拥有较好的个人信贷用户基础,而这其中便有不少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

“我们积累了大量的C端用户,如果没有这样的用户基础,就很难拥有足够的业务规模;而若没有足够的规模,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很难在小微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信也科技王玉翔认为,较强的风控能力亦构成信也科技的核心优势之一。

据悉,在察觉到众多小店经营与家庭生活融为一体的特征后,信也科技基于长期在个人用户授信方面积累的经验,结合小店店主个人信用进行评估,而并非简单依照难以捕捉的经营活动。由此还原客户更真实的资质与能力,更好地满足其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依托过往 16 年沉淀的业务经验和科技能力,在大幅提升小微客群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同时,信也科技的数字化服务能力亦得到了更多金融机构的认可。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末,信也科技已累计为近 80 家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服务,累计为 2800 万用户提供信贷便利化服务。

“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原动力,也是信也科技在消费金融和小微金融领域布局的重要生态合作伙伴。未来,我们将继续加深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提升自身科技服务能力,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服务于小微等客群,最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王玉翔表示。

进化:谋局新未来

越来越多的“小店”店主正通过信也科技的信贷产品,让生活质量再迈新阶。

“做我们这一行,经常需要囤很多的货。出生于草根,资金对我们来说就是弱项。还好能够通过信也科技平台,解决了我们囤货所需的资金问题。”在合肥开冷柜店的袁先生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未来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好。

当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正逐步恢复,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奠定基础。对此,信也科技感受颇深。

“从我们上半年经营状况来看,结果是令人欣喜的。最初以为此前疫情会使个体工商户等客群的信贷风险指标差于大盘,但实际上却是明显优于大盘。这就说明,个体工商户等客群具有极强的韧性,大家都在用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王玉翔说。

基于较好的风险表征,王玉翔透露,信也科技上半年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持续加深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提升授信额度、扩大规模。虽然我们预计今年小微群体还将面临较多挑战,但我们对他们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 2022 年,信也科技联合中国举重队,共同推出了面向小微和农户群体的亿元免息贷款。帮助小微企业主与农户们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协力推进小微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

对于未来发展,据悉,信也科技正着力推动三项举措快速落地,进而深化小微业务布局。具体来看,首先,以准确满足小微真实需求为目标,强化科技型“小店”金融业务;其次,以提升小微用户数字化能力为目标,加强数字化服务产品矩阵建设;最后,以提升产业科技服务力度为目标,在垂直小微服务领域加速推进SaaS业务布局。

(文中吴玲为化名)

文/孟希 编辑/吴霏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信也科技升级智能广告投放“操盘手“系统,助力精准营销

    信也科技升级智能广告投放"操盘手"系统,通过精准识别高价值用户、自动匹配主流媒体平台,实现数据回传和效果追踪全流程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流程和标准化技术,使广告回传配置更灵活高效,投放成本降低18%,高价值用户占比提升超20%。未来将引入AI预测用户价值并动态调整策略,实现从投放到运营的全流程闭环优化。

  • 《在千年滕王阁发布科技产品:前行者的科技+文化+情绪伙伴新融合》

    10月18日,外设品牌前行者在南昌滕王阁举办新品发布会,推出多款高端定制键盘、鼠标及虚拟歌姬洛天依联名款X87键盘,以技术创新与跨界合作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发布会核心包括品牌战略升级、产品矩阵革新,覆盖电竞、文化、女性设计等多场景,并完成从硬件制造商向“科技+文化+情绪伙伴”生态构建者的转型。通过电竞合作、虚拟偶像联名等跨界实践,彰显国风科技定位,推动输入设备体验变革。

  • 未来视界的「红楼入梦」:科技、美学与家的三重奏

    在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举办的"十二金钗·十二金钗"主题活动中,行业专家与艺术家探讨了科技如何赋能传统文化。通过百吋大屏的沉浸式体验,观众得以"走入"《红楼梦》剧情,感受花瓣飘落、泪光闪烁等细节。现场发布了《2025电视观看距离标准》,为"家有三米看百吋"提供科学依据。京东推出"免费送装一体"服务解决入户难题,蒋梦婕分享百吋大屏让家庭互动更亲密。这场科技与人文的对话,标志着大屏电视正重塑家庭视听体验,推动行业进入更沉浸、更温暖的新阶段。

  • 全民参与,共享π对!这场免费开放的科技盛会,10月必来温州打卡!

    2025青科会“万有引力π”将于10月23-26日在温州举办,打造全民共享的科技盛会。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设置展示区、研讨区、社交区、公众开放区四大板块,汇聚20余家头部科技企业及顶尖学术机构,展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成果。现场设有学术展示墙、科技开放麦等互动空间,推动产学研跨界交流。活动免费向公众开放,结合科普市集、非遗展示、美食体验,让硬核科技变得可触可感。

  • 融资传言背后,月之暗面再向海外走了一步

    一年没有拿到融资的月之暗面,终于也迎来了好消息。 据悉,月之暗面近期将完成数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还有消息源指出,这次融资将以海外基金领投,且指向了a16z,这或许标志着月之暗面接下来将把发展重心转向海外市场。 针对上述消息,光锥智能问询了月之暗面,但截至发稿前,暂未收到月之暗面的回复。 近期,著名投资人、“SPAC之王”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Cham

  • 触觉增强世界模型引关注,一目科技IROS首秀定义机器人感知新维度

    在2025年IROS大会上,中国AI企业一目科技凭借触觉感知与具身智能领域的突破成为焦点。公司展示了全球最薄仿生视觉触觉传感器,厚度大幅缩减,实现0.005N三维力分辨率和120fps输出帧率。CEO李智强提出"视觉-触觉-语言-行动"新范式,指出触觉能捕捉物理世界的隐秘维度。通过创新仿真平台和生成式AI技术,突破传统数据收集限制,显著提升机器人操作技能训练效率。现场机械臂成功演示易碎品抓取等复杂任务,验证了触觉感知在精细操控中的核心价值,为"操控即服务"产业愿景提供技术支撑。

  • 政策落地·行业转向:装库科技用AI和数字化定义“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二十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写入公报,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装库科技作为代表性企业,通过"AI设计+数字化供应链"双核驱动,构建覆盖新房、二手房、城市更新的全链条服务平台,以售前美化和租前焕新等方案提升房产展示力与交付效率,推动"好房子"理念落地。目前公司已服务全国上千项目,未来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助力实现"好生活""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 九昆仑低碳科技——引领低碳未来,共筑绿色家园

    九昆仑是全国首个支持“碳数据+绿色碳汇供应链金融+资质培训”的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生态资源价值,为政府、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碳中和技术方案。平台以“让生态价值可量化、可交易、可持续”为核心,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通过自主研发“碳擎”数据中台,整合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技术确保碳汇数据透明可信,覆盖全国200多个林业碳汇项目。核心业

  • 你我贷科技赋能,全方位提升用户服务体验

    在数字金融时代,你我贷作为深耕行业十余年的平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竞争力。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信息系统与决策引擎,整合多维度数据实现秒级授信响应,并针对小微企业、绿色消费等场景提供定制化信贷方案。平台建立24小时极速响应机制,人工客服平均3分钟内解决问题,构建了“技术+人文”的服务闭环,既突破传统金融效率瓶颈,又弥补数字服务温度缺口,让用户感受到便捷与温暖。

  • 解构光影的艺术:海信100寸电视画质背后的硬核法则

    文章回顾显示技术从CRT到液晶、OLED的演进,指出百寸电视时代画质标准已升维为涉及光学、芯片与算法的系统工程。以海信100寸旗舰E7Q为例,其通过黑曜屏技术实现1.8%超低反光率,AI画质芯片实现像素级画面重构,配合4224分区RGB MiniLED背光系统,构建了从输入到输出的全链路画质优化体系。这套融合光学、算力与控光三大核心的技术方案,重新定义了高端电视的系统性标准。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