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太阳质量最新资讯  > 正文

人类终于能够测试霍金关于暗物质起源的理论

2022-01-08 07:54 · 稿源: cnbeta

在20世纪70年代,霍金提出,暗物质,即构成宇宙中大多数物质的无形物质,可能是由大爆炸最早时刻形成的黑洞构成。现在,三位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理论,不仅解释了暗物质的存在,而且还解释了宇宙中最大黑洞的出现。

这份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耶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普里亚姆瓦达-纳塔拉詹(Priyamvada Natarajan)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个人认为这个想法超级令人兴奋的是,它优雅地将我所从事的两个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探测暗物质的性质和黑洞形成与增长统一起来,并一举解决了它们。更重要的是,一些新的仪器,包括刚刚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可以产生最终评估霍金这个著名概念所需的数据。

暗物质占宇宙中所有物质的80%以上,但它不会以任何方式与光直接互动。 它只是漂浮在巨大的周围,影响星系内的重力。它很容易让人想到黑洞可能是生产这种难以捉摸东西的原因。毕竟,黑洞是出了名的黑暗,所以用黑洞填满一个星系,在理论上可以解释所有对暗物质的观察。不幸的是,在现代宇宙中,黑洞只有在大质量恒星死亡后才会形成,然后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塌。所以制造黑洞需要许多恒星,这需要一堆正常物质。科学家们通过对早期宇宙的计算,知道宇宙中有多少正常物质,在那里形成了第一批氢和氦。而且,根本没有足够的正常物质来制造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有暗物质。

霍金在1971年提出,黑洞是在大爆炸最初的混乱环境中形成的。在那里,小块的物质可以自发地达到制造黑洞所需的密度,在第一颗恒星闪烁之前就已经充斥着宇宙。霍金提出,这些"原始"黑洞可能是暗物质的来源。虽然这个想法很有趣,但大多数天体物理学家却专注于寻找一种新的亚原子粒子来解释暗物质。更重要的是,原始黑洞形成的模型遇到了观测上的问题。如果在早期宇宙中形成了太多的黑洞,它们就会改变早期宇宙剩余辐射的图景,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微波背景(CMB)。这意味着该理论只有在古代黑洞的数量和大小相当有限的情况下才有效,否则它将与CMB的测量结果相冲突。.

2015年,当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发现第一对碰撞的黑洞时,这个想法又被重新提起。这两个黑洞比预期的要大得多,解释其大质量的一种方法是说它们形成于早期宇宙,而不是在垂死的恒星的心中。在最新的研究中,Natarajan、迈阿密大学的Nico Cappelluti和欧洲航天局的Günther Hasinger深入研究了原始黑洞的理论,探索它们如何解释暗物质并可能解决其他宇宙学挑战。为了通过目前的观测测试,原始黑洞必须在一定的质量范围内。在新的工作中,研究人员假设原始黑洞的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4倍。他们构建了一个宇宙模型,用这些相当轻的黑洞取代所有的暗物质,然后他们寻找可以验证(或排除)该模型的观测线索。

研究小组发现,原始黑洞可能在宇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第一批恒星、第一批星系和第一批超大质量黑洞(SMBHs)提供了种子。观测结果表明,恒星、星系和SMBHs在宇宙学历史中出现得非常快,也许快得无法用我们在当今宇宙中观察到的形成和增长过程来解释。如果原始黑洞真的存在,它们很可能是所有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种子,包括位于银河系中心的那个。

而且这个理论很简单,不需要用新粒子的动物园来解释暗物质。这项研究表明,在不引入新粒子或新物理学的情况下,就可以解决现代宇宙学中从暗物质本身的性质到超大质量黑洞的起源等谜团。到目前为止,这个想法只是一个模型,但它是一个可以相对较快地被测试的模型。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在推迟多年后于圣诞节发射,专门用来回答有关恒星和星系起源的问题。下一代引力波探测器,特别是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LISA),准备揭示更多关于黑洞的信息,包括原始黑洞。 这两个太空天文台加在一起,应该给天文学家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拼凑第一批恒星的故事,并可能发现暗物质的起源。

举报

  • 相关推荐
  • 周鸿祎:人类命运已被改变 AI某些方面已超越99%人类

    快科技12月24日消息,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今日分享了他对AI的最新见解。他提醒公众,在过去的十二天里,人类及全球的命运或许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但许多人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在这短短的十二天内,几家国际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据周鸿祎观察,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近甚至超越人类的某些能力极限。它在逻辑推理、问题解决以及模仿�

  • 胡家奇:第十一次致人类领袖的公开信

    致:各国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顶级科学家与学者、知名企业家、知名媒体人。 尊敬的各位领袖:回望刚刚过去的 2024 年,我深感,我们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科技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也带来了同样深刻的危机。作为“拯救人类行动组织(人类会)”的创始人,我怀着极大的焦虑与责任,再次写信给您们。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科技发展的挑战,更是�

  • 未来人类将消失!马斯克:火星殖民后应实行直接民主

    SpaceX航天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认为,火星殖民后应按直接民主原则管理。马斯克在回答X社交网络用户关于火星将以何种方式管理的问题时写道:火星人将决定他们将有什么样的管理。今年9月,马斯克表示,人类应掌握星际飞行,否则未来人类可能会因为太阳膨胀或地球与小行星相撞消失。

  • 马斯克过圣诞还操心人类生育率:日本人口每年减少近百万

    近日在过圣诞节的全球首富马斯克,周三在X平台上发布的两条推文,再度聚焦全球生育率下降的严峻问题。马斯克在其中一则推文中写道,日本人口目前每年减少近100万”。鼓励生育的马斯克曾表示,联合国对人口增长的预测是一派胡言”。

  • 马斯克预测:2027年左右AI智力或将反超人类

    科技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预测,其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马斯克认为,AI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人类的认知速度,他预言到2025年底,AI的智力水平将超过任何单一的人类个体。马斯克的预测和Hassabis的警告,共同勾勒出了AI发展的双重图景,既有巨大的潜力也有不可忽视的风险。

  • AI教父辛顿发声:30年内AI致人类灭亡几率达10%-20%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素有AI教父”之称的辛顿表示,AI有10%-20%可能性在未来30年内导致人类灭亡。当主持人询问辛顿对可能出现的AI末日和10%发生机率是否有变化时,辛顿称没什么变化是10%到20%。”,唯一能迫使这些大型公司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安全研究,正是政府的监管。

  • OpenAI最强推理模型o3发布:AGI能力暴涨 接近人类水平

    OpenAI连续12日圣诞发布”终于迎来激动人心的大结局,OpenAI推出重磅收官新品,其迄今最强前沿推理模型的升级版o3。OpenAI号称o3在一些条件下接近通用人工智能,共有o3和精简版o3-mini两个版本。12、o1下一代模型o3亮相,推出两个版本,正式版o3以及精简版o3-mini。

  • 奥特曼惊呼奇点临近!95%人类饭碗将被AI抢走,2028年百万AI上岗

    奇点将至?奥特曼再次释放「六字」神秘信号!谷歌文档之父、机器学习博士纷纷预测,AGI降临那天,95%人类工作或被AI取代。奇点又进了一步?!昨天,OpenAI智能体安全研究员StephenMcAleer突然发出一番感慨:紧随其后,奥特曼发表了意味深长的「六字箴言」:nearthesingularity;unclearwhichside——奇点临近;不知身处何方。从道德上讲,公司应该与公众分享计划中的细节,尤其是影响力更大的A

  • AI教父称30年内AI有几率致人类灭亡:人工智能发展远超预期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被誉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在BBC广播4台的《今日》节目中提出警告,他认为在未来三十年内,人工智能导致人类灭亡的概率可能在10%到20%之间。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非常非常快,比我预期的要快得多”,并强调这一变化速度远超预期。辛顿的言论提醒我们,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和进步的同时,也需要对其潜在的风险保持警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o3模型智商157,比肩爱因斯坦!AI只用7个月,超过人类100年

    根据OpenAI公布的数据显示,新模型o3在Codeforces上的评级为2727,比全球99.8%程序员都要好。如果转化为智商大约在157,历史上的爱因斯坦还能与AI较量一下。同时很多困扰人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数学、物理难题都可能得到解决。

热文

  • 3 天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