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正文

中国载人火星探测“三步走”设想公布:核聚变推进技术梦幻

2021-06-23 23:13 · 稿源: 快科技

在太空探索上,中国航天系统最近取得了多个突破,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空间站也开始有航天员常驻了。至于未来的探索目标,航天科技高管公布了中国载人火星探测三步走”设想,里面甚至提到了核聚变推进技术,非常梦幻。

据中国航天报报道,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在俄罗斯召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IAF副主席王小军应邀作了题为《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的大会报告。

会上,王小军介绍了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和祝融号”探测器的任务概况、总体方案、相关数据和视频,以及中国未来深空探测计划。

王小军简要回顾了全球火星探测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载人火星探测发展路线及任务架构,明确了载人火星探测任务航天运输系统的组成、特点、总体方案与设计参数。

在这个报告中,王小军提出了载人火星探测三步走” 设想:

第一步机器人火星探测(技术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火星采样返回、火星基地选址考察、原位资源利用系统建设等。

第二步初级探测(初步应用阶段)

主要任务:载人环火、轨道探测、载人火星着陆探测、火星基地建设等。

第三步航班化探测(经济圈形成阶段)

主要任务:包括大规模地火运输舰队,大规模开发与应用等。

在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架构上,影响任务构架设计的因素有地火转移轨道类型、出发时间、出发点、推进技术、是否采用气动捕获等。

地火转移轨道类型:基本轨道分为长停留合式轨道和短停留冲式轨道。地球和火星之间也存在着循环轨道,可以定期重返地球和火星,适用于长期多次的载人火星探测任务。

出发时间:2033年、2035年、2037年、2041年、2043年等。

出发点:选择高椭圆轨道(HEO)的出发较为合适。

推进技术:核热推进是目前载人火星探测方案设计的重要选择。核聚变推进理论上具有更高比冲性能,需要理论和技术的突破,适合作为载人火星探测更远期的研究目标。

此外,我国还研究将天梯这一新型运输系统作为空间出发点,能降低火星探测运输的规模。

航天运输系统的组成

在初期载人探测的总体构架方案中,运输系统包括运载火箭、摆渡级地火转移运载火箭、火星着陆与上升飞行器等多个运载器。针对该任务构架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类型的运载器完成运输任务。

每个阶段技术特点

机器人火星探测阶段:

采用大型或重型运载火箭,直接将探测器发射至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采用化学推进,选择脉冲式合式轨道,并利用反推制动达到火星进行探测。

初期载人探测阶段:

针对轨道转移设计了一种新型任务构架,该构架采用核电核热推进组合、人货分运,在近地球轨道(LEO)组装,从HEO出发,配合使用火星气动捕获。

航班化载人火星探测阶段:

采用核动力一体化运输模式,从地球空间驿站、日地L2等基地出发,选择地火循环轨道,地火循环轨道上已布置转移飞行器,转移飞行器的推进剂由地面或空间加注站补给。

任务描述

进入地球轨道+地球轨道组装+地火转移+火星登陆与上升+火星轨道对接+返回地球

飞行时间:往返数百天

飞行距离:数百万公里到数亿公里

轨道交会对接:数次甚至10余次

设计参数

地球上升段:7枚重型运载火箭和1枚载人运载火箭,采用化学推进剂。

地球空间摆渡地火转移阶段:基于高比冲核电推进技术的摆渡级,以及基于高比冲大推力核热推进技术的地火转移运载器。

火星空间:基于化学推进的火星着陆与上升器。

地火转移运载器:采用核热核电双模式,以三台10吨级推力的核热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利用核电系统为各分系统提供电源。

载人型转移运载器:总质量为246吨,加注108吨液氢,可以运送包括深空居住舱、载人飞船等共65吨的有效载荷。

载货型转移运载器:总质量为328吨,加注76吨液氢,有效载荷质量为206吨。

举报

  • 相关推荐
  • 把握三个要点,搭建企业远程技术支持安全体系

    文章指出,远程控制技术是企业售后支持的关键,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声誉。为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性,贝锐向日葵作为国产领军品牌,提供涵盖事前身份验证、事中功能授权与水印保护、事后日志审计的全方位安全方案。该方案通过多因子认证、最小权限原则及客户主导的远程控制,确保操作合规可追溯,助力企业构建高效安全的远程支持体系。

  • 马斯克再发火星言论:坚信有生之年会将人类送上去

    昨日,马斯克在X平台发布推文,坚信星舰飞船有朝一日终将把人类送上火星。 据悉,网友在评论星舰第11次试飞之后表示:不确定星舰何时能成功,但确信在自己有生之年,这是唯一能研发出的、有机会将人类送往地月系统之外的宇宙飞船。” 对此,马斯克给予肯定,他回复称:我相信星舰飞船会把人类送上火星,这条道路是清晰的

  • 高新投三江重磅亮相中国国际消防展,三重进阶定义消防本质

    2025年5月1日起,GB4717-2024《火灾报警控制器》、GB4715-2024《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17945-202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三大消防新国标正式实施,推动行业向“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进阶。新标准强化设备早期感知与智能研判能力,提升系统可靠性,并推动跨厂商设备互联互通。高新投三江全线产品严格遵循新标,通过AI算法与大数据实现精准预警、高效疏散及智能联动,展现消防技术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的本质跨越。

  • Vidda 火星基地亮剑:C5 领衔四件套,改写影音产品性能规则

    Vidda在AWE展会发布多款创新产品:C5无界Master投影仪搭载SST架构DMD芯片、双激光器和122mm影院级镜头,实现6800CVIA高亮度和精准色彩;发现X2026电视采用"墨晶屏"技术,解决强光反光问题;同时推出V11开放式耳机与G11智能眼镜,以轻量化设计提升佩戴体验。整场发布会通过实机拆解和极限测试,展现品牌"技术平权"理念,强调用户体验优先于参数竞争。

  • 史上首个“AI+大消费”双11,阿里妈妈助力这些商家先“赢”一步

    2025天猫双11将于明晚8点正式开卖。 此前,双11预售于10月15日晚8点正式开启。数据显示,预售首小时有35个品牌成交破亿,1802个品牌成交翻倍,破亿品牌数、成交翻倍品牌数、活跃用户数均超去年同周期。 “AI+大消费”驱动的双11迎来全新局面。 商家侧的显著增长,离不开阿里妈妈的AI产品升级。今年9月,阿里妈妈将万相台无界版升级为万相台AI无界,以全新的AI投放能力帮

  • 重塑话语权:新时达硬核技术为中国半导体制造打通自主可控关键链路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成为国家科技安全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核心。中国半导体制造曾长期依赖进口设备,近年通过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新时达旗下众为兴半导体机器人系列实现Class1级洁净室量产,其自主研发的驱控一体化技术突破真空驱动壁垒,产品覆盖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场景,已在多家晶圆厂实现批量�

  • 品牌被AI主动提及 = 流量新入口? 11 步让你的品牌在AI答案中露脸(含工具推荐)

    在AI问答时代,用户习惯直接提问而非浏览网页,品牌若未出现在AI回答中将错失曝光机会。文章提出生成式引擎优化(GEO)概念,强调提升品牌在AI回答中的提及率是关键。核心策略包括:创建结构化、专业可信的内容;借助权威来源增强引用;优化网页技术确保可抓取;持续更新数据保持时效性。推荐使用AIBase工具量化监测提及率,通过11步实操策略系统性提升品牌在AI生态中的可见度与影响力。

  • 15年创新引领 三星Galaxy移动影像技术发展回顾

    随着移动影像技术快速发展,三星Galaxy系列持续推动行业创新。从2010年Galaxy S的500万像素摄像头,到如今S25 Ultra搭载2亿像素主摄及AI编辑功能,三星始终引领手机影像革新。15年来,其坚持"先于潮流"理念,不断突破移动摄影界限,开创了手机影像的全新纪元。

  • 王腾首次回应下一步计划:称在考虑些创业项目

    Redmi品牌10月17日宣布,年度旗舰机型K90 Pro+Max将于10月23日发布。该机被总经理王腾称为“史上最强K系列”,未亮相已引发行业热议。王腾在社交平台发文预热,并首次回应离职小米后的个人规划,称正考虑创业项目。值得注意的是,王腾此前因违反公司规定被辞退,他澄清不存在窃取机密等违法行为,呼吁关注新品。多位小米员工在评论区互动,氛围和谐。

  • 中国移动第三季度财报出炉:平均每天净赚3.4个亿

    中国移动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509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311亿元,增长1.4%。前三季度总收入7947亿元,微增0.4%;净利润1154亿元,增长4.0%。截至9月底,移动客户总数10.09亿户,其中5G客户6.22亿户。第三季度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8.3%,户均流量达17GB;移动ARPU为48元。家庭宽带客户总数3.29亿户,净增1420万户;家庭宽带综合ARPU为44.4元。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