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关键词  > 特斯拉最新资讯  > 正文

里程焦虑?来看看特斯拉是如何为车主提供充电方案的

2020-09-02 14:43 · 稿源: TechWeb.com.cn

【TechWeb】9月2日消息,2019年3月,最早一批特斯拉V3充电桩在美国旧金山一处停车场向用户开放。

由于这款充电桩在家用车领域,采用了史无前例的250kW超高设计功率,官方为部署V3,需要以极为苛刻的条件筛选能够驾驭超高负载的电网。

所以,直到2019年末,首批V3充电桩才在国内首次亮相。当时,特友们纷至沓来,有车主甚至在搭载2170电芯的标准Model 3上,体验到了“15分钟200公里”的急速补能体验。

据一家国内媒体测试,老款ModelX在V3桩上最大功率150kW;新款长巡航ModelS/X可以达到200kW。相比V2,18650电芯的车型同样在充电时长上缩短20%不止。

我们刚刚提到,安装V3需要苛刻的电网,而令人意外的是,北京第一座V3充电桩竟落户东三环繁华的地段:位于东三环与东四环之间的华贸中心。

图:特斯拉中国8月8日发布的Twitter

比邻繁华商业地段的V3充电站,更能显现出它的“快充”优势。TechWeb观察到,8月烈日下,来华贸地上停车场充电的车主,一般会选择在车内等待,整个过程不会占用太长时间,并且充电完成后的超时停车费,可能是培养用户习惯的另一原因。

如果用户预约V3电桩,系统提前将电池组加热至合适温度(On-Route Battery Warmup),这样可以将充电时间进一步缩短。

图:截自Tesla官网,在途预热可以减少V2下25%充电时间;V3更是能减少50%

除了V3快充,特斯拉还为车主提供了不同里程下的充电解决方案。8月28日,特斯拉就“Tesla充电网络布局”话题,在北京华贸体验店举办一场“T-talk”线下分享讨论会。

续航焦虑的本质,是充电焦虑。市面上很多纯电车型,已经可以在续航上与燃油车媲美,而充电上的不方便,才是用户焦虑的最大源头。

目前,具体有两大问题,一是充电桩数量太少,二是充电速度慢,两个问题对比的都是燃油车。特斯拉对此给出的答案是,根据用户出行场景布置多元的自营充电体系,并不断提升充电效率。

为应对不同出行场景上,特斯拉希望将充电桩搬到用户常去的地方。车主的用车场景一般分为城市通勤代步、周末近郊出游、低频长途自驾。特斯拉所做的,就是在这三个场景中布置大量充电桩。

一、城市通勤

在城市通勤代步中,最方便的充电方式是家充桩。家中有桩,心里不慌,晚上接上电源,次日满电出发,充电体验远胜于加油。针对无法安装家充桩的消费者,特斯拉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超充。特斯拉超充桩一般建设在商场、写字楼、城市核心商圈等高频场景,目的是为了让车主在逛街、吃饭、上班时,就能给车辆充电,半小时即可满足一周通勤需求。

二、周末近郊游

当用户需要100-400公里短途自驾游时,可利用“目的地充电桩”充电。目的地充电桩一般布局在商圈、酒店、休闲庄园、周边景点、热门自驾沿线,充电速度与家充桩一致。如从北京出发,周边景点如承德、秦皇岛、张家口,都建设有目的地充电桩,车主到达酒店后充上电即可安心享受假期。加上特斯拉超长续航里程,解决了车主自驾游的充电焦虑。

三、长途出行

在长途出行中,特斯拉在全国主要路线都布局有超级充电桩。这些桩覆盖中国东西、南北主干道,车主可完成从北京到上海,哈尔滨到三亚、成都到上海、兰州到深圳等超长途自驾。

特斯拉表示,目前特斯拉是中国充电桩工程建设最早、自有充电桩数量最多,覆盖城市最广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企业,已经建成了超过2500+个超级充电桩,2400+个目的地充电桩,并且2020年计划在中国布局4000+超级充电桩,以跟上车主的增长速度。

通过“场景化”的充电布局策略,特斯拉率先解决了上述“充电桩数量太少不如加油方便”的问题。而针对“充电速度比加油慢”的问题,特斯拉采取的措施是提升充电速度。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迭代非常迅速,充电10小时已经是过去式,现代充电技术是以分钟来计算。例如特斯拉的V3超级充电桩,充电15分钟即可补充最多 250 公里续航电量,可以满足车主一周的出行需求。目前V3已经在上海、广州、北京三地正式开放运营,并加速铺向全国。

从车主角度来说,特斯拉这套充电网络已经消除了大部分人的充电焦虑,是很多消费者选择特斯拉的重要原因。对特斯拉来说,虽然自建充电网络是一条重投资、见效慢的路线,但是能让特斯拉在后续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且目前效果已经凸显。

*“T-talk”是特斯拉发起的线下活动,由官方定期邀请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讨论行业现状、技术发展,共同推进行业进步,特斯拉也借此搭建起与媒体及公众沟通的桥梁。

举报

  • 相关推荐
  • 轨道式移动充电机器人落地南京金基尚书里 破解新能源车“充电焦虑”新方案

    南京金基尚书里社区启用国内首个地下停车场轨道式移动充电系统,通过"轨道+滑触线"技术实现7kW移动充电机器人服务。该系统可覆盖6-12个车位,相比传统充电站投资减少75%,车位利用率提升300%,运维成本降低50%。创新性地采用"桩找车"模式,3分钟内完成充电对接,解决了地下空间充电设施利用率低等行业痛点。模块化设计支持未来扩展,已接入市级管理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该模式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轻量化解决方案,有望在全国80亿平方米地下停车场推广,助力新能源车产业发展。

  • 雷军说特斯拉确实了不起:引领了行业趋势 尤其是FSD

    今日午间,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文,对特斯拉表达了高度赞赏。他提到:“特斯拉确实了不起,在很多领域引领了行业趋势,尤其是其FSD(全自动驾驶)技术。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雷军的这番言论不仅表达了对特斯拉技术实力的认可,更在博文结尾特意配发了三个竖起的大拇指表情,以示强调。 雷军此次点赞的背景,是特斯拉近期完成的一项历史性成就。�

  • 特斯拉自动驾驶新突破:车辆将首次从生产线直接开到客户家中

    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宣布,Robotaxi公开试运营预计将于6月22日开始,首辆实现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计划于6月28日从工厂生产线直接开到客户家中。 如果这一计划成功实施,将标志着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马斯克一直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充满信心,并多次预测该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广泛应用。 此前,马斯克称,供个人使用的

  • 喂养不焦虑!小熊电器「托管级」喂养方案,安心直达

    文章介绍小熊电器推出的消毒泡奶一体机,专为现代家庭设计,解决传统喂养中的消毒、泡奶、摇奶等繁琐流程。产品采用12L不锈钢消毒仓和高效紫外线杀菌技术,实现99.99%杀菌率;智能定量出水系统可精准控制水温和水量;无水暖奶器通过450r/min双向摇动技术,避免奶块和气泡产生;40℃恒温热风系统快速加热。该组合设备简化了喂养流程,让父母从重复劳动中解脱,获得更多亲子时光,重塑科学育儿的轻松体验。

  • AI语音迎来「特斯拉时刻」,一条工作流「吃掉」全球百亿市场

    OpenAI推出新一代语音模型GPT-4o系列,包括语音转文本和文本转语音功能,开发者可通过API接入。趣丸科技推出的"趣丸千音"平台依托MaskGCT模型,在语音相似度、质量和稳定性上取得突破,实现视频翻译全流程自动化,日处理量超1000分钟,效率提升10倍。该技术已应用于短剧出海、新闻视频多语言分发等场景,使译制周期从30天缩短至3天,海外用户增长300%。AI语音技术正�

  • 特斯拉中国宣布Model 3/Y长续航版续航提升

    特斯拉中国官网信息更新显示,特斯拉Model3长续航版本售价已调整至28.55万元,较此前上涨1万元。此次价格变动伴随着车辆性能的显著提升,新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从原先的4.4秒缩短至3.8秒,为驾驶者带来更为迅猛的加速体验。 同时,Model Y长续航版的续航里程从719km提升至750km,而Model3长续航版则从713km增加至753km,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长途出行的需求。

  • 雷军自曝买Model Y:进行对标学习 希望小米汽车超越特斯拉

    昨晚的直播中,雷军再次深情回顾了小米YU7开启大订后自己的内心感受,直言“我其实是愣住了”。当“3分钟20万订单”这一惊人数据摆在眼前,不仅让雷军本人感到意外,更足以震撼全球汽车产业。要知道,创造这一辉煌成绩的小米,进入汽车行业仅仅一年零三个月,这无疑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奇迹。

  • 小米YU7上市后 小鹏G7也要硬刚特斯拉:下周见!

    小米全新SUV YU7将于本周上市,而同样是在今日,小鹏官宣全新G7将于下周上市,不过具体时间未知。 在本月11日,小鹏G7已经开启了预售,价格为23.8万元,当然了,按照小鹏的既往操盘,可以预见的是这款车的正式售价势必也有惊喜。 G7是小鹏今年发布的第一款全新车型,定位中型SUV,采用了家族式设计风格,提供多达六种外观配色以及四种内饰配色。 其长宽高分别为4892*19

  • 取消标配半幅方向盘:新款特斯拉 Model S / X配置公布

    新款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的配置信息已经公布,其中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取消了基础版本的半幅方向盘配置。 特斯拉在2021年对这两款车型进行更新时,曾将半幅方向盘作为标准配置推出,这一设计当时引发了广泛争议。 批评者认为其存在安全隐患,而支持者则表示这种设计让驾驶体验更加有趣。 随后,特斯拉推出了圆形方向盘的选配方案,并最终将其作为这两款旗舰车型的�

  • 重新定义人车关系!特斯拉Grok AI即将上线:每辆车都有独特“性格”

    特斯拉即将推出的车载 AI 助手 Grok 即将上线,有望重新定义人车关系。 尽管目前 Grok 尚未集成到车辆中,但相关固件代码显示,该功能将带来更逼真的交互体验。 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此前透露,Grok 将在未来不久被引入车辆,且随着特斯拉计划推出 Robotaxi 平台,Grok 的上线似乎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