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关键词  > 无人机最新资讯  > 正文

新冠疫情防控战中的高科技和大数据:语音机器人、同行查询系统

2020-02-04 16:05 · 稿源: 凤凰科技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 2 月 4 日消息,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高科技的使用得到了井喷式增长,它们被用来控制疫情的传播,例如,在隔离病房喷洒消毒剂的消毒机器人,向居家隔离的居民打电话提供建议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用来快速确诊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语音机器人

5 分钟可以打出 200 个电话的语音机器人

语音机器人 5 分钟可以打出 200 个电话,并完成资料统计,相当于人工工作5- 7 小时的工作量,效率提高60- 84 倍。

语音机器人会自动呼叫目标人群电话,与目标人进行多轮交互式会话,收集和确认相关信息,其中包括身份信息、近期活动区域、近期接触人群、近期症状等。确诊完信息后,语音机器人会自动对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每天快速反馈统计结果。

发热门诊地图

百度人口迁徙地图

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上线了“发热门诊地图”,用户可以点击进入查看附近开设有发热门诊的所有医疗机构,或直接搜索医疗机构。百度还上线了人口迁徙地图,可查看区域实时人口流量密度。

无人机

现代无人机装备有相机,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物体。在部分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利用装备有扬声器的无人机,识别不戴口罩在室外活动的居民,并劝说他们回家,注意病毒传播风险。

百度AI体温检测技术

百度的人工智能体温检测技术,基于AI人脸图形关键点识别技术及图像红外温度点阵分析算法,可以对一定面积范围内的多名旅客前额温度进行快速检测、预警,旅客佩戴帽子和口罩也不会影响检测精度,解决了传统体温检测时间长、准确率低等痛点。百度人工智能体温检测技术的误差小于0. 05 度。

百度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

百度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

百度向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和科研机构免费开放的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以及现有最快的RNA结构预测网站,可以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时间从55 分钟缩短至 27 秒,提速 120 倍,节省两个数量级的等待时间。

阿里达摩院人工智能算法可大幅缩短疑似病例基因分析时间

浙江省疾控中心推出的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利用阿里达摩院开发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将原来需要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时间缩短至半小时,能够有效防止因基因变异造成的漏检,并大幅提高病例的确诊速度和准确率。

多家公司免费提供算力,助力新冠病毒疫苗开发

目前,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已经完成毒株分离以及基因测序,这部分工作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接下来的研发工作,包括对病毒靶点进行识别和鉴别、寻找对应化合物等,都需要大量的算力。阿里云、腾讯、百度和滴滴云等宣布将免费向科研团队提供算力,降低疫苗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奇虎 360 上线“新型冠状感染性肺炎确诊患者同行”查询系统

“新型冠状感染性肺炎确诊患者同行”查询系统

奇虎 360 与成都无糖信息公司合作,推出“新型冠状感染性肺炎确诊患者同行”查询系统。用户输入行程日期、车次和地区,即可查询自己是否曾与新型肺炎确诊患者乘坐相同的火车、飞机和地铁。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香雪制药、达安基因、硕世生物、华大基因等公司开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大幅加快了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诊断速度,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

华为完成火神山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的网络铺设和设备调试工作

华为与湖北移动、湖北联通合作,为火神山医院开通5G基站,并完成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的网络铺设和设备调试工作。

上海灵至科技的自主移动消毒机器人

上海灵至科技公司开发的自主移动消毒机器人,加装有 1500 毫升消毒剂,一次可以连续工作 3 小时以上。它不需要人工操控,能自主导航、移动,高效、精准地对室内进行 360 度无死角消毒防疫。

在消毒过程中,它可以自动识别人和物体,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消毒。消毒机器人可以使医护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全力投入诊疗工作。(作者/霜叶)

举报

  • 相关推荐
  • 从“形态自由”到场景适配智元灵犀X2-N重塑机器人移动边界

    上海智元公司7月7日发布灵犀X2-N人形机器人,创新采用轮足双形态自由切换技术,突破传统机器人移动方式局限。该机器人能在1秒内完成形态转换:足式状态下可稳定负重12公斤上下台阶;轮式模式下能高效穿越复杂地形。六自由度机械腿结构配合平滑步态控制,确保切换快速稳定。产品线覆盖办公、展览等多场景需求,价格从十几万至三四十万元不等。这一突破性设计推动人形机器人从"能移动"向"会适应"跨越,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技术范式。

  • 中科新松推人形机器人双机,自主移动+柔顺控制赋能智造升级

    2025年机器人赛道持续升温,中科新松推出两款人形机器人"睿可MR73A"和"睿可MR73B"。MR73A侧重交互与灵巧操作,具备27个自由度的双臂系统,支持语音交互和AI视觉技术;MR73B聚焦高效物流搬运,具备智能升降和自主导航能力。两款产品突破传统工业机器人局限,强调移动性、环境感知与人机协作,瞄准工业4.0柔性制造和商业服务场景。中科新松通过核心技术平台实�

  • 李想:理想汽车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 目标是成为机器人企业

    在参加央视《对话》节目录制后,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网络社交平台谈到,未来我们就盯着一件事:AI硬件终端做出像iPhone那样颠覆性的产品。” 李想坦言,理想汽车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我们最终一定不是个标准的汽车企业,如果按照我的定义,我们会是个空间机器人企业。” 他表示,创业不是紧绷着硬熬,而是越做越知道怎么抓重点。

  • 聚焦AI新赛道,elexcon深圳国际电子展暨嵌入式展设 AI 机器人专区

    2025年深圳国际电子展暨嵌入式展(ELEXCON)将于8月26-28日举办,聚焦"All for AI, All for GREEN"主题。展会特设AI机器人专区,汇聚越疆、大疆等400+产业链企业,展示从芯片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技术。同期举办第七届中国嵌入式技术大会,探讨具身机器人嵌入式系统等前沿议题。预计吸引600+机器人领域决策者参与,覆盖AI芯片、汽车电子等热点领域。依托深圳电子产业集群优势,展会将成为行业技术交流与资源对接的重要平台。

  • 智元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产品灵犀X2-N

    智元机器人发布灵犀X2-N机器人,实现科幻电影中的"变形"功能。该机器人可在轮式与足式间无缝切换:足式模式下稳健行走,能应对复杂地形并负重12斤;轮式模式下快速移动,轻松通过狭窄空间。这种"无痕变形"技术不仅是技术突破,更为机器人应用场景开辟新可能,堪称机器人界的"变形大师"。

  • B端制胜:商业大数据行业的未来战场

    中国商业大数据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3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06.2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104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7%。当前行业面临关键转折:虽然C端服务因用户基数庞大成为流量入口,但未来决胜点在于B端企业级市场。企业需从工具提供转向解决方案交付,深入垂直行业痛点场景,如供应链安全数字化管理等刚需领域。唯有通过标准化、智能化方案解决企业核心业务痛点,服务商才能在这片蓝海中赢得未来。行业终局将属于那些真正赋能企业、让数据创造价值的深耕者。

  • 融合数据中台与动态调度:林剑峰在共享出行智能算法开发中的技术探索

    本文讲述了林剑峰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十年深耕历程。作为系统工程师,他主导构建了融合数据、算法与规则引擎的智能调度体系,通过动态聚类和路径规划模型显著提升了共享单车调度效率。其创新包括分级围栏模型、嵌入式调度判断模块等专利技术,实现了跨区域精准调度和系统自主运行能力。数据显示,他推动的系统使车辆调度效率提升37.38%,异常识别准确率显著提高。林剑峰的工作体现了"技术+业务"的系统设计理念,为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范式。

  • AI日报:B站或将推“代号H” AI创作工具;智元发布哪吒机器人灵犀X2-N;宇树科技冲刺科创板IPO

    【AI日报】今日AI领域重要动态:1)B站将推出"代号H"AI创作工具,助力视频博主提升效率;2)智元发布双形态机器人"灵犀X2-N",展现强大适应性;3)宇树科技冲刺科创板IPO,获阿里腾讯投资,估值达120亿;4)开源多模态大模型EarthMind发布,革新地球观测数据分析;5)Gemini CLI更新,新增音视频处理与隐私保护功能;6)开源AI助手Glass上线,智能记录生活点滴;7)Claude将发布Neptune v3模型,数学能力突出;8)OpenAI宣布GPT-5将整合多种模型,实现全新突破。

  • O域核心!金仓数据库支撑海南移动核心故障管理系统升级上线

    中国移动海南公司成功升级国产化核心故障管理系统"O域",采用金仓数据库技术支持。该系统创新构建五位一体监控体系,实现故障处理效率指数级提升。通过全栈国产化突破,采用分布式数据核心架构,实现99.999%高可用性和毫秒级响应。在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期间,系统凭借同城双中心灾备架构稳定运行,保障了通信命脉。金仓数据库通过PLSQL优化、固定缓冲池等核心技术,使系统性能显著提升:告警分析速度提升450%,拓朴查询效率跃升644%,历史数据清理效率提高7倍,存储空间降低12%。

  • 商业大数据B端市场崛起,启信慧眼成企业数智化“加速器”

    本文探讨了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随着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大数据已成为企业决策和运营的核心资源。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商业大数据应用,包括推广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平台服务。2022年中国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2万亿元。在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商业大数据能整合多渠道客户数据,构建360度客户画像,帮助企业精准营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