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点评 > 关键词  > 互联网创业最新资讯  > 正文

如果你的idea能用百度贴吧解决,就别创业了

2016-01-28 09:18 · 稿源:土法创业

每年的创业大潮都会涌现出一批概念,O2O、AR/VR、智能硬件等等,但是有一个概念一直不冷不热就在那里,垂直社区。

作为一个科技媒体的从业者,我最不缺的就是奇奇怪怪的创业者来加我好友,告诉我他有一个非常不错的 idea,虽然并不能颠覆微信,但是可以获取一部分垂直用户,做垂直电商还是很爽的。

我接过来他的 APP 一看,这不就是一个贴吧么,不过是做的好看了点,这也拿来糊弄我?糊弄我就算了,还想要我介绍投资人给你糊弄,你当投资人都是智障吗?

Follow和LBS杀死了第一批垂直社区

在我看来,垂直社区这个概念其实是很宽泛的,雪球、果壳、美柚,甚至豆瓣读书、豆瓣电影都算是垂直社区中的佼佼者。但是往 10 年前、15 年前说,垂直社区=论坛,等于 Discuz,等于 PHPwind。

放到今天来看,大部分的论坛都已经濒临倒闭了,虽然开源厂商们尝试打造新的开源系统,例如 SNS、微博、社交问答系统,但是最终结果都很惨淡。

尽管在综合社区方面,贴吧和微博瓜分了大量的论坛用户,尤其是论坛牛人,后来者知乎也顺势再掀起一波抢占用户的热潮。但是在垂直社区领域,SNS 开源系统也好,微博开源系统也好,最近的开源社交问答系统也好,都没有成功的取代 Discuz 和 phpwind 的地位。

有人认为这是数据转移难度太大造成的,但是若真的是这样,为什么现在连垂直微博,垂直知乎也很少见呢?毕竟就算老站点没法搞数据转移,新站点完全可以采用新的系统。

论坛式垂直社区为什么能够崛起,我觉得原因特别的简单,因为早起互联网产品都是没有 follow 机制的,如果不去垂直论坛,你可能压根找不到你想要的东西,因为信息噪音太严重了。笔者在自己初一(2006 年)的时候曾经申请过一个带二级域名的免费论坛,那个时候做论坛真的是只要定位精准人气立马爆炸。因为讨论交流的需求是存在的,就是实在是找不到那个地方。

等到到了微博时代,有了 follow 机制之后就很难再沿用这样的老套路。最典型的特别惨淡的案例就是当年微博搞 Xweibo 推广了一堆堆垂直微博,像是什么 zol 微博,金鹰网微博,现在找都找不到了。

以 zol 微博为例,zol 微博当初的想法是搞一个专业的 UGC 式的数码产品测评问答交流微博平台,问题是这些事情在微博上也能做啊,人家只要关注几个数码产品的大 V 就好。就算是中关村在线也没法带动这个垂直微博啊。

因为同样的理由被搞死的还有地方社区论坛,自从有着 LBS 定位功能的团购 APP 和陌陌出现之后,就把地方社区论坛最有用的两个功能给替代了——找好吃的饭店和约炮。

知乎也很难作为一个垂直社区的方案,不过原因比较复杂。

第一,知乎的结构式把每一个回答当作一次发布(post),这些回答放在垂直论坛里面这尼玛都是能单独开帖子的。如果稍微小众一点的垂直社区真拿知乎当例子来做个产品,那就是每天只有一个新主题的节奏,因为所有内容都在一个帖子里面了。

第二,知乎的 follow 机制、关注话题机制和关注收藏夹机制都很强大,如果你真的认认真真的把知乎的该关注的话题都关注了,那功能其实和垂直社区区别不大了。讲道理,如果知乎的搜索不是那么屎,大部分垂直社区真的很难和它竞争。

第三,即使是知乎自己这种形式其实也有问题,知乎的讨论机制更加适合口水问题(例如情感区,脑洞题)而非专业问题。像如何评价王菲和谢霆锋复合这种问题都有 800 个回答,其实这种问题需要什么回答啊,人家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轮得到你这妖怪来反对?800 个回答说来说去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反观知乎中的专业问题,比如 kaiser 回答过的很多空气动力学相关的专业问题很可能就是只有他一个答案,唯一且正确。

如果这种情况放到垂直社区里面就是更加没法看了,因为在垂直社区里面的人都是基础知识相近的,虽说不一定更加容易达成共识,但是像知乎这种二缺问题都有 800 个回复的壮观景象可能真不会多见了。专业问题就寥寥数个回答,真是凄惨的一塌糊涂。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许对于综合性社区而言,论坛并不是产品层面的最优解,但是对于用户不多的垂直社区来说,论坛就是唯一的最优解。这也就是开源微博系统,开源问答系统最终没有成功取代 Discuz 和 PHPwind 的原因。

但是我觉得有些情况下部分垂直社区是可以考虑借鉴知乎的产品形态的。同样是在我小学-初中时期有一个垂直论坛叫 opcns,是海贼王这部作品的主题论坛,这其实是很厉害的,一个作品的垂直社区。从侧面也体现出当时信息噪音有多严重,逼的别人要开论坛讨论某个作品。

印象中这个论坛会员人数在 10 万左右,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每周海贼王漫画更新的时候就可以出来 10 个以上的针对本话的分析贴,主楼的内容都非常详实。以顶上战争白胡子被砍了一刀为例子,那一话放出来之后就有了很多分析预测主题,分析角度各不相同,有人分析蜘蛛为什么要砍自家老爹,有人分析接下来的走势,还有人以一个外科医生的角度分析了白胡子到底会不会死。

如果说一个垂直的动漫社区借鉴类知乎的部分产品形态来运营某些话题作品的讨论能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对于技术、产品和运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毫无疑问,互联网发展到了今天,想要做个论坛来创业,基本上是不现实的,毕竟当初最大的优势,防信息噪音合理隔离,已经被 follow 机制、LBS 定位等多种技术手段代替,人们不再需要一个单独的论坛来做这些兴趣,地理的隔离了。

想要活下去,就需要更好地产品与运营

那么,垂直社区的机会在哪?我以贴吧、果壳、美柚、雪球、半次元为例,讲一下我认为未来垂直社区的道路应该怎么走。

1、利用用户习惯形成先发优势

贴吧能够源源不断地发展,最大的原因就是有百度亲爹导流。一个人在不熟悉某些东西,比如我不熟悉龙与地下城,那我肯定先百度啊,然后就有龙与地下城吧,我就在里面安家落户了,尽管有更加专业的 trPG 论坛,但是用户的习惯是特别可怕的,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很难打动用户。

同理,果壳当年运营的非常出色,谣言粉碎机一战成名,然后大家从此都有个习惯,凡事觉得不太确定的去果壳看看搜搜,看看是不是谣言。但是从产品层面上来说,其实果壳没什么特别的异化措施。

一个产品,它的用户体验比贴吧更好,产品结构比贴吧更棒,其实都没什么卵用,除非有显而易见的功能能够让用户一下子明白这个东西对自己有用,否则很难让用户转移他们的阵地,况且社区类产品不仅仅是看里面的内容,还看社区的氛围。

社区类产品对先发极其看重。因为用户的惯性大的惊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论坛现在的数据还是很好看的原因,想要看到这些论坛彻底衰落,必须得等论坛的用户们工作结婚生子等等重大的人生节点没时间刷论坛了,才可能看得到论坛的数据变差,像 Stage1st 这种用户都是处男的论坛黏性就更加恐怖了。你看饭否到今天都有人在用,所以快速建立优势先圈一波用户其实挺重要的。

社区产品的这一特性其实也对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早期的运营除了维持社区秩序之外,还需要做把社区的氛围带动起来,把内容充实起来,让用户能够快速的在这里安家落户。知乎的冷启动和果壳的一战成名就是特别好的例子。

2、认真思考产品形态

我们以美柚、雪球和半次元为例子。

美柚是典型的以工具带社区,但是百度贴吧不可能专门去做一个大姨妈计算器,所以大家只能下载美柚来用,用了计算器自然而然看一下 tab 栏,再用一下它的社区,此外,美柚的社区尽管和贴吧很像,但是隐私保护做的很出色。

雪球和半次元都在产品层面上做了足够多的异化,在雪球你想要灌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入口可以让你灌水,搜索栏里面基本上就是填股票代码然后直接进那个股票的专区了。半次元更加夸张,在半次元 cos 区你如果发的内容和 cosplay 无关,可能连基本信息都填不全。以至于半次元在搞绘画社区的时候需要完全重做一个新区,和原来的老区的联系仅限于大家用的是同一个账户。

这种产品异化有两个好处,讨论专门内容的时候用户体验比论坛高的多,甚至可以促进更加多优秀内容的产生,综合类社区也不可能来模范你,护城河还是比较高的。

针对用户场景改进才是出路

要怎么样得出来这种典型的产品形态呢,其实就是要关注用户场景。如果你的社区用户用你的论坛主要是找当地好吃的饭店的,恭喜你,你的社区完蛋了。

但是如果是讨论学术,讨论工程的呢?比如像科创论坛那样,那你就可以去参考一下知网的结构,参考一下国外的数据库和学术论坛的产品形态,考虑进行适当的改造,让用户更加方便的讨论学术,讨论工程,讨论 IDY。比如大家可能都 DIY 电磁炮,那就可以搞一个合集功能,把这些电磁炮集中起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电磁炮更粗更长。

如果是美剧社区,那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了,排除下载资源下载字幕这些,对于热门作品,例如《行尸走肉》、《权力的游戏》,可以设计分集剧情讨论,但是非热门作品就可以选择集中性的讨论,免得内容显得太空。美剧社区首页的话可以给出这些作品的图片链接,但是展示一个 list,上面是所有作品相关的讨论,让人在首页可以看见绝大部分作品露面。

最后,我举一个典型的错误范例。juju。juju 是一个没有用户场景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juju 从产品层面上是照抄了一个 weibo,但是二次元用户们用微博用的挺频繁的,没有理由跑到这个专门社区来,况且人有可能还看美剧呢,还需要关注谷大白话,跑来用 juju 不是自己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吗?juju 的初衷可能是二次元用户们梗比较多,需要一个专门交流的场所,问题是人家虽然玩梗但是又不是见不得人需要跑到小圈子里面去玩梗,除非你圈的人整天都在约炮交流色情资源,否则根本不需要一个专门的社区。

垂直社区和综合类网站的潜在竞争其实一直是存在的,随着技术的进步,综合类网站一定程度上取代某些垂直社区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想被取代,就需要在产品层面上不断进化,走向一个专业化的分支,大型社区为了照顾更多人的习惯必然不可能走如此专业化的路线,假如微博真的模仿半次元的功能,那就是在自寻死路。产品专业化需要考虑很多的别的问题,例如市场规模大小,这并不是本文的主要论述内容,就不多说了。

如果你的社区产品没有足够的异化,从本质层面来说和百度贴吧没什么区别,我建议还是不要做了,因为就算你有先发优势,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也可以用流量打垮你,不断的把原本属于你的新用户圈到自己的贴吧和小组之中,你的社区就只能抱着一堆老用户,然后看着用户不断流失,失血而死。

作者@首席变态官戈弋 新媒体:土法创业(微信号:tufachuangye),如有任何需求想要联系土法创业或本文作者,可通过新浪微博 @首席变态官戈弋 或者同微信号 hentaigeyi 进行联系。

举报

  • 相关推荐
  • 百度网盘上线知识问答功能:你的数据会自己“说话”了

    ,百度网盘宣布上线知识问答”功能,变成活的知识库”。 据了解,百度网盘通过AI技术整合用户在网盘中的数据,如学习资料、生活照片、办公文件等多源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库。 它帮助用户快速查找”、问答”、创作”,实现知识的长期沉淀与高效复用。 从存储工具到知识中枢,百度网盘实现了从被动存储”到主动管理”的升级,构建你的第二大脑”。 它支持多模�

  • 百度搜索,跳出“框”外

    以AI为“黄金配方”,百度搜索已经悄然生长出了“肌肉”。用户侧最直观的感受是,曾经熟悉的搜索框变“大”了。 “大”从表面看是搜索框所能承载的内容和能调用的工具变多。例如,过去做旅行计划得靠“亲子出游”“漂流”“一天”等关键词堆砌,现在只要用自然语言提需求即可。

  • 最重要的搜索阵地,百度想誓死守住

    AI搜索的东风刮过两年,百度终于下决心,对自家搜索引擎“动刀子”。 7月2日,百度宣布开启十年来最大一次搜索改版,正式将搜索框改版成支持千字输入的“智能框”,从“给链接”跨越到了“给答案”。另外靠着智能体,百度搜索也进入了“解决任务”的阶段,并集成了AI写作、AI图片/视频生成等一系列服务。 当然,这还不够。在阿里夸克、字节豆包等产品不断往自家�

  • 百度2026届校招正式启动!AI相关职位占比超90%:双批次双机会

    今天,百度正式启动了2026届校园招聘,将发放4000offer,覆盖四大职位类别,共有256个细分职位,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大连、杭州七大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2026届百度校园招聘中,AI相关职位占比超九成,共新增90个AI相关职位,覆盖多模态、跨模态、大模型架构等方向。

  • 双第一!百度智能云领跑2025上半年大模型中标市场

    2025年上半年,全球AI产业迎来关键拐点,多模态理解、深度逻辑推理等核心能力实现重大突破。大模型加速渗透产业核心场景,推动AI从通用能力向深度行业应用转变。我国大模型项目呈现爆发式增长,中标项目累计1810个,金额突破64亿元。百度智能云表现突出,以48个中标项目和5.1亿元金额稳居"双第一",在金融、能源、政务等重点行业持续领先。行业趋势表明,大模型市场正从"通用竞争"迈向"行业深耕"阶段,技术实力与落地能力成为关键。百度智能云依托领先的大模型技术与全栈智能基础设施,助力企业高效部署应用AI,目前已有65%央企选择与其合作。在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百度打造了多个行业标杆案例,显著提升业务效率。

  • @开发者们:百度文心大模型4.5系列模型开源,国内首发平台GitCode现已开放下载!

    6月30日,百度文心大模型4.5系列正式开源并在国内领先的开源平台GitCode首发上线。该系列包含10款模型,涵盖47B和3B参数的混合专家(MoE)模型及0.3B的稠密参数模型,采用创新的多模态异架构结构实现跨模态知识融合。模型基于飞桨框架开发,训练效率达47% MFU,在文本和多模态基准测试中达到SOTA水平。所有模型按Apache2.0协议开源,配套产业级开发套件支持多种芯片部署。GitCode平台已汇聚620万用户,为AI开发者提供代码托管、协同开发等全流程支持。此次开源将推动中国AI生态创新,加速大模型技术产业化应用。

  • 一场没有“罗永浩”的直播,为百度AI正名

    5500万GMV,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一个AI数字人单次直播带来的最高销量。 过去几年内,数字人直播代替真人主播的传言总是一波又一波,空无一人的直播基地无数手机屏幕“自动地”产生着GMV,这个画面曾经击中了无数网友的心。但现实是,这些数字人们机械重复的动作、无法随机应变的话术反而让真人主播们都松了一口气。 但这次,真正的转折点来了。6月15日,罗永浩数字�

  • 斜杠·造浪者:一品威客网平台托举万千创业者

    文章讲述了多位创业者借助一品威客网平台实现事业突破的故事。厦门麦格科技创始人诸宏霖从技术爱好者起步,通过平台资源对接优质项目实现业务突破;承南工造创始人苏春生入驻平台后获得稳定订单资源,建立客户信任;四牧科技创始人林连强借助平台任务资源精准对接全国客户。平台15年来累计服务超874万雇主和1692万服务商,覆盖全国2800多个市县,为创业者提供技术赋能、资源对接等支持,帮助他们在商业浪潮中借势前行,实现创业梦想。

  • AI日报:即梦灰测图片3.1模型;ElevenLabs推出AI语音助理11ai;百度发布多智能体协同AI IDE

    本文介绍了AI领域多项最新进展:1)即梦灰测图片3.1模型增强电影感和艺术风格;2)ElevenLabs推出语音助手11ai;3)文心快码发布多模态AI开发工具Comate AI IDE;4)苹果采用"归一化流"技术开发新型AI生图模型;5)Grok将推出整合多类型文件管理功能;6)OmniGen2开源多模态模型重塑AI应用场景;7)ScholAI革新学术研究工具;8)豆包推出可视化AI编程功能;9)饿了么推出骑手AI助手"小饿";10)张雪峰认为AI可替代部分教育工作;11)微软发布3.3亿参数小模型Mu。这些创新展示了AI技术在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潜力。

  • 东莞“炒粉姐”返回武汉创业:相信脚踏实地、勤劳能致富

    7 月 7 日傍晚,在武汉市汉阳区桥机路夜市上,一位印着“唐应炒粉姐”字样的摊位前人头攒动,灶火高旺,热闹非凡。这位摊主正是因“精致炒粉”在网络上走红,拥有 300 多万粉丝的唐应,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炒粉姐”。 唐应此前在东莞打拼了 24 年,积累了丰富的炒粉手艺和一定的粉丝基础。然而,由于一直未能购房,且放心不下家中的孩子,她决定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