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云上盛惠!海量产品 · 轻松上云!云服务器首年1.8折起,买1年送3个月!超值优惠,性能稳定,让您的云端之旅更加畅享。快来腾讯云选购吧!
小米17标准版新增16+1TB版本,售价5299元,提供黑、白、雪山粉、冰融蓝四色可选。相比去年同版本的小米15定价更低,便宜200元。配置方面,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内置7000mAh电池,支持100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快充,配备6.3英寸120Hz高刷屏及三摄系统。新增1TB版本据称是因用户反馈而快速响应。
小米17标准版1TB版本今日正式开售,售价5299元。该机型搭载16GB内存与1TB超大存储,配备7000mAh电池,被网友誉为"最强标准版旗舰"。卢伟冰透露,小米17全系销量同比增长超20%,Pro系列表现尤为突出。新机采用6.3英寸屏幕,重191克,支持IP68防尘防水,首发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平台,内置5000万像素双摄,堪称小米史上最强小尺寸全能旗舰。
2025云栖大会于9月24-26日在杭州举办,聚焦超级人工智能(ASI)发展路径,定义智能涌现、自主行动、自我迭代三阶段。大会设三大展馆、110余场论坛,吸引全球超12万人次线下参会及6700万线上观看。全球云通信平台Infobip展示全渠道沟通、AI营销等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客户互动,强调整合消息应用与AI技术以满足多样化需求,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化发展。
小米17系列新增16GB+1TB版本,将于10月5日全渠道开售,售价5299元。该版本提供黑、白、雪山粉、冰融蓝四色可选。小米联合创始人卢伟冰透露,该系列上市以来销量已突破100万台,增速超越往代产品。小米正全力提升生产效率,增加备货量,以满足火爆市场需求。官方数据显示,小米17全系开售仅5分钟便刷新2025年国产智能手机全价位段新机首销纪录。
9月28日,在成都举行的“2025天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上,考拉悠然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悠然无界大模型BLM-1.0”完成迭代升级并全面开源,同时发布基于该模型的UU Holo Glass O1 AR工业眼镜。此举标志着公司以“技术开源+场景落地”双轮驱动策略,推动空间智能产业生态共建。BLM-1.0突破传统模型局限,具备跨空间、跨任务、跨本体的“三跨”统一能力,在空间理解、推理与执行三大核心能力上刷新行业纪录。配套AR眼镜深度融合空间感知与多模态交互,实现工业运维、安装巡检等场景的全程自动化与智能辅助,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9月30日,苹果向iPhone用户推送iOS 26.0.1系统更新,距上一版本仅隔14天。本次更新聚焦关键错误修复与安全性提升,重点解决了iPhone 17系列及Air机型的Wi-Fi与蓝牙断连问题,修复了特定光线条件下拍照出现伪影、自定义色调后App图标显示异常及“旁白”功能停用等Bug。此次快速响应体现了苹果对用户体验的重视,用户可通过“软件更新”立即升级系统。
TCL最新发布的SQD-Mini LED技术突破行业十年色域瓶颈,实现100% BT.2020全局高色域,结合超级量子点与超强控光技术,解决了传统RGB-Mini LED色彩纯度不足、串色等问题。搭载该技术的X11L电视以万象分区精准控光提升对比度,色彩还原精准、过渡自然,树立了"光色双绝"新标杆,推动高端电视画质进入新纪元。
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慧灵科技iBen以务实技术路径脱颖而出。不同于追逐热门概念,其聚焦工业搬运、智能盘点等具体场景,践行“场景驱动”差异化发展。iBen强调机器人应无缝集成至现有产线,解决客户痛点,如X300智能搬运机器人实现30分钟快速部署、60cm窄道通行,无需改造环境。其智能盘点机器人S01应用RFID技术,漏读率低于1%,并支持多品牌机器人混合调度。慧灵坚持产品化思维,以九年技术积累深耕行业需求,推动机器人从技术可行向商业可行跨越。
2025年10月24日,湖北黄石将举办第八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代表,黄石近年以工业互联网为主线,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培育36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和200余项省级荣誉。本届大会以“AI融合+数智新生”为主题,设置“1+3+3”活动矩阵,涵盖开幕式、专题论坛及三大展区,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升级和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大会旨在打造全国工业数智转型交流高地,并首次联动启动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试点,标志着黄石产业数字化进入新阶段。
第十五届中国轻工业信息化大会在北京召开,聚焦“AI赋能+消费焕新”,发布《2025年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者”案例名单》。海尔3项数字化实践入选,数量居行业首位,覆盖智慧家庭、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其中,海尔智家“智能履约”案例通过AI全栈技术优化供应链全流程,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解决工业应用中的数据与成本挑战,Uhome大模型实现智慧家庭主动服务。海尔提出未来50年是AI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期,将构建“模型+智能体+终端”立体架构,推动轻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