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云上盛惠!海量产品 · 轻松上云!云服务器首年1.8折起,买1年送3个月!超值优惠,性能稳定,让您的云端之旅更加畅享。快来腾讯云选购吧!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三星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去年二季度同比持平,其中三星以5750万台的出货成绩占据20%的市场份额,同比提升7%,稳居全球第一。这一亮眼成绩源于三星在产品布局、生态构建和技术落地上的持续投入,尤其是以Galaxy AI为核心的智能体验,正在驱动用户需
无SIM卡时代要来了,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准备这个事情。 据最新消息显示,华为将推出支持eSIM的新款三折叠手机,而它有望成为国内首款商用eSIM的智能手机。 按照消息人士的说法,后续发布的华为Mate 80系列,可能也将有一款机型支持eSIM。 除了华为外,OPPO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年底预计会有首批支持eSIM的手机上市。
2025年6月19日,三星Galaxy S25 Ultra在MWC上海亚洲移动大奖(AMOs)上荣获"亚洲最佳智能手机奖"。该奖项由GSMA设立,评委会从设计、性能、AI体验等多维度评选。S25 Ultra凭借Galaxy AI智能交互、专业影像系统和可持续设计获得认可,展现了三星在高端手机领域的技术实力。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移动科技盛会,2025 MWC上海汇聚了全球数百家企业,共同探讨未来科技发展趋势。这是三星旗舰手机连续多届获此殊荣,彰显了其在智能手机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三星以20%市场份额重夺全球第一宝座。尽管行业整体出货量未达预期,但同比增长3%。Galaxy S25系列凭借AI技术、专业影像和强悍性能成为市场亮点,其中S25 Ultra跻身全球畅销机型TOP10。全新加入的S25 Edge以5.8mm超薄机身和旗舰配置展现创新实力。折叠屏领域,Z Fold6通过"AI+大屏+S Pen"组合提升生产力,Z Flip6则以时尚设计吸引年轻用户。三星通过覆盖多元消费群体的产品矩阵,持续践行"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在AI交互、影像系统、工业设计等核心领域保持领先优势,巩固其全球智能手机领导地位。
快科技5月24日消息,得益于国补和越来越强的创新,中国智能手机对苹果的反超还在继续。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昔日的老大哥苹果正在掉队。从2023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第一季度,可以清楚的看到,苹果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原来的21%下滑到15%。取而代之的是小米和华为份额的增加,前者从13%递增至19%(同比增40%),而华为则是从17%提高到19%(同比增18%)。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到,苹果在中国市场下滑的份额基本都被小米和华为拿走。至于OPPO、vivo和荣耀表现相对稳定,份额则?
快科技5月2日消息,近日,LG Display 传来重磅消息,其成功验证了蓝色磷光 OLED 面板在量产线上的商业化性能,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企业。这一成果是在与 UDC 合作开发蓝色磷光技术8个月后取得的,为实现 dream OLED” 显示屏迈进了关键一步。在OLED面板领域,光发射方式主要有荧光和磷光两种。荧光发光效率仅25%,而磷光虽技术难度高,却能实现100%发光效率,功耗也更低。但蓝色磷光的实现困难重重,因其波长最短、所需能量最大。LG Display创新采用混合双栈串联OLED结构,巧妙结合蓝色荧光与磷光,不仅让面板功耗降低约15%,还?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发布的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回暖态势。数据显示,该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达到7090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消费市场的逐步复苏。
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发布华为多款折叠屏手机销量数据:截至4月20日,Mate X5/X5典藏版累计激活330万台,X6/X6典藏版100万台,XT/XT典藏版42万台;3月底上市的Pura X系列激活超22万台。其中Mate XT非凡大师三折手机9月20日开售,起售价19999元,首销即售罄,二手平台被炒至6.8万元。目前除16GB+256GB版本外,其他配置均有现货。IDC数据显示,2025年Q1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284万台,同比增长53.1%,华为以75%市场份额大幅领先。
三星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首款三折叠手机,不过最新曝光的专利还显示,三星正在积极研究四折叠手机的设计方案。三星的这项新专利描述了一款四折叠手机的设计,通过整合三个铰链实现三个折叠区域,这种设计不仅支持多种使用形态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三星未来仍有可能将专利中探索的技术,部分应用到其他实际的折叠手机中。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塑造着人类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从固定电话时代、到智能手机革命,每一个阶段都带来了开创性的变革。目前谈论“如何实现商业化和普及化”为时尚早,且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