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关键词  > 滴滴最新资讯  > 正文

这场让硅谷工程师一票难求的技术分享会,滴滴都讲了啥?

2017-11-22 14:55 · 稿源:站长之家

11 月 19 日,滴滴在美研新办公室举办了一场针对当地科研人员的技术沙龙。滴滴科技线的管理者们集体出席,并跟当成的硅谷工程师们分享了滴滴怎么构思未来的技术变革。作为全球单量最高的移动出行公司,这样一支技术“梦之队”,驾驭全世界最庞大的交通数据,从算法、产品到安全策略,服务着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场。最终这场沙龙进行了长达 3 个多小时的交流,吸引了数百位硅谷工程师的参加。

CTO愿景:人 车 路 未来交通的“三重革命”

滴滴CTO张博说,五年前滴滴在北京创立时,面前摆着一个几乎不可能解决的供需难题:为 2 千多万北京居民,匹配 67000 辆出租车。为了缓解供需矛盾,滴滴选择吸纳更多私家车的闲置运力,推动拼车,和多样化的出行方式,让城市交通运行更有效率 。

如今滴滴平台上的出行服务超过 11 个,日峰值订单超过 2500 万,同时产生了大量交通数据。这些数据帮助“滴滴大脑”不断进化,优化分单模型、提高供需预测的精准度,最终反映在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上。与滴滴大脑一同进化的还有产品背后的技术团队。目前公司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已超过 3 千人。

滴滴CTO张博介绍公司发展历程和愿景

在张博率领的技术团队眼中,解决供需矛盾依然是改善出行的关键,但今时今日他们的破题思路已经有了更多角度。未来的交通变革会体现在三个层面:最下面的一层是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智能红绿灯、动态道路分配、更科学的路网设计等,目标是最大化道路使用效率;中间一层是车辆交通工具本身的变革,智能化、新能源化将是趋势;最上面一层则是共享出行,越来越多的人会放弃拥有车辆,而是共享车辆,并且共享的颗粒度会从车的维度降维到座位,这样整个社会需要的车辆数量会显著下降,这是解决拥堵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滴滴的技术团队也希望从这三个层面全面推动未来交通变革。在公司成立的第五年,滴滴来到硅谷设立研究机构,希望更多全球人才加入这支队伍,一起解决这个世界级的挑战。

在张博开场之后,技术线的管理者依次用英语分享了对各个领域的思考,滴滴CTO线的实力全景呈现。

创新超越国界 产品经理的语言是世界的语言

滴滴产品高级副总裁俞军和他曾震动业界的“PM12 条”首先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还在国内读书的时候,就听过俞军的‘ 12 条军规’。可是在美国工作了这么些年之后能听他用英文来分析,听他说,用户需求要去discover而不是manufacture,才意识到原来产品经理的语言是通行世界的语言,很多中国市场的经验真的和硅谷这些年对产品的思考也紧密契合。”一位来自Facebook的工程师感慨地说。

滴滴产品高级副总裁俞军给硅谷工程师讲PM12 条

AI的“滴滴崛起”:强悍的“大脑”和温暖的“心”

学习,预测,判断的能力,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滴滴研究院副院长叶杰平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场景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如数家珍:从目的地预测、智能派单、路径规划, 到供需预测、拼车、服务评价,让现场的极客们表示 “相当过瘾”。

更引起大家好奇的是叶教授描述的在滴滴工作的场景:来自五湖四海的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仅在构思未来“完美交通”的科幻场景,更从当下开始,通过每一个算法的演化,让司机收入一天天提高,乘客体验一天天改善,“这也是我们改变世界的方式”。

滴滴研究院副院长叶杰平详解“滴滴大脑”

智慧的交通 “云上”的城市

从数据大脑的神奇结构,滴滴高级副总裁章文嵩的“滴禹”平台,将听众的注意力从精微的算法,引向城市的“云端”:滴滴希望和城市管理者合作,用人工智能的分析预测和全局调配能力,全局把握城市交通问题。从济南到武汉,深圳到天津,章文嵩的团队正在中国大江南北展开多种多样的智慧交通实验,还引起了南美、中东和东南亚不少城市政府的关注。

滴滴高级副总裁章文嵩解读智慧交通

“这是一个技术人梦寐以求的那种挑战。”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刘向宏用自身经历现身说法。今年初他加盟智慧交通团队,从湾区把行李丢在滴滴软件园办公室,便一头扎进一些最拥堵的中国城市中去啃“硬骨头”:找到最拥堵的路口优化信号灯的切换时间。刘向宏提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中国工程师们另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目前美国有很多信号灯没有传感器,还在采用固定配时。如果未来每一个路口的信号都能运用移动互联网数据,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这为解决城市道路拥堵提供新的思路。

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刘向宏描述未来城市交通体系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安全是共享的另一面

当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没有边界,怎样保证系统的强韧,不受外界威胁?作为滴滴体系的“守门人”,滴滴信息安全战略副总裁弓峰敏分享了他对车联网时代信息安全的思考。智能驾驶系统对信息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滴滴不仅汇聚了业界顶尖的人才,更在复杂的中国信用与风险环境中锻炼出了强韧的抵抗力,正在建设主动防御的云安全体系。

而作为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者,滴滴面对的不仅是线上的信息安全,更有亿万乘客的生命信托。信息安全副总裁卜峥在现场分享了目前滴滴的五大核心安全措施,以及团队如果运用大数据手段为用户的安全保驾护航。卜峥透露滴滴正在探索利用声纹识别等更多新技术手段,保证出行安全。

滴滴信息安全战略副总裁、美研负责人弓峰敏解读车联网信息安全难题

滴滴信息安全副总裁卜峥分享共享出行平台的安全技术体系

滴滴智能驾驶技术负责人贾兆寅(右一),数据科学部负责人宋世军(右二),信息安全副总裁卜峥(右三)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Alain Kornhauser(右四)讨论智慧交通的挑战

主题演讲之后,包括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在内的多位专家和滴滴技术人一起共同探讨未来城市交通的突破。滴滴的“梦之队”笑言,会后收获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下一次什么时候再分享?”以及“滴滴在招人吗?”对于滴滴来说,这次近乎爆棚的技术分享活动只是扩大海外影响力,加速组建国际化科研团队的开始。

举报

  • 相关推荐
  • 跨境支付的未来:人工智能、嵌入式金融和即时结算

    本文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嵌入式金融与即时结算三大技术趋势如何重构跨境支付体系。人工智能通过智能填单、动态风控和预测性维护显著提升支付效率与安全性;嵌入式金融将支付功能无缝融入电商平台与供应链,实现“无跳转支付”;即时结算技术将跨境支付时间从数日缩短至秒级,并优化现金流。三大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推动跨境支付向更智能、高效、无缝�

  • “猝死风险AI筛查系统”亮相“2025人工智能+大会”,引领“AI+大健康”新浪潮

    在2025人工智能+大会“AI+大健康”论坛上,沃民高科发布“猝死风险AI筛查系统”。该系统通过30秒头部视频AI分析,实现无创快速筛查,为猝死预防提供新方案。中国是全球心源性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年轻化趋势明显。该系统部署简便,1分钟内完成评估,适合大规模普筛,已获行业认可,包括1.495亿元服务采购。沃民高科将持续深耕AI健康监测技术,助力全球健康事业发展。

  • 人工智能落地“最后一公里”,戴尔工作站助力AI应用提速

    AI应用落地面临“最后一公里”部署难题:传统流程繁琐耗时,从模型开发到上线需数周。英特尔携手戴尔与零克云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协同生态,通过本地工作站进行小规模测试验证,降低试错成本与数据泄露风险,再通过“一键部署”快速扩展至云端规模化落地。这种“先本地验证、后云端放大”的路径显著提升开发效率,释放团队创造力,让有价值的AI想法快速照进现实。

  • 简知科技“简智AI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助力兴趣教育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广州简知科技自主研发的“简智AI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标志着该模型在安全性、合规性与可靠性方面达到国家级标准。作为兴趣教育领域AI应用的重要里程碑,该模型围绕用户兴趣成长周期设计,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可为未明确兴趣方向的用户智能推荐内容,为入门用户规划学习路径,为基础扎实用户提供进阶训练与智能反馈。其技术能力在旗下“简小知”等品牌中已实现“学—练—评—测”全流程覆盖,并通过社群互动增强学习动力。公司未来将持续优化模型能力,联合行业伙伴构建完整培养体系,推动兴趣教育向个性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 工程师变身AI“指挥者”,吉利与阿里云的软件开发变革实验

    1975年,IBM工程师Fred Brooks在《人月神话》中指出软件工程的核心难题:系统与团队规模增长会导致复杂度指数级上升,且“没有银弹”能单一提升生产力。如今汽车行业正经历软件史上最大挑战,吉利汽车软件人员占比从不足10%跃升至40%,智能汽车代码量超亿行。面对异构系统协同、安全标准严苛等难题,吉利与阿里云通义灵码深度合作,通过AI生成代码(占比超30%)、代码审查测试等,提升开发效率20%,并探索用AI破解遗留系统维护、知识传递等痛点。工程师角色正从“执行者”转向“AI指挥官”,未来或实现从需求到交付的全流程自动化协同。

  • 从“实现需求”到“共创价值”:AI Native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师团队?

    在1024程序员节,小红书技术副总裁风笛出席CCF工程师文化日五周年庆典,分享AI时代技术团队转型方向。他指出传统开发模式下工程师仅1/3时间编码,其余被会议沟通挤占,导致技术成长受阻、创新力下降。提出AI Native时代需重构协作模式:通过任务导向的扁平化组织,让工程师从需求执行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以48小时上线翻译功能为例,展示新型协作效能。强调AI不会取代工程师,而是将其角色提升至系统定义和复杂性管理的新高度。

  • 共建·共智·共享--新一代AtomGit平台暨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发布

    10月28日,AtomGit平台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升级发布会,正式推出"开源+AI"一体化平台及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工信部副部长熊继军出席并致辞,强调建设AI开源社区对汇聚创新资源、把握科技革命机遇的重要意义。平台将整合开源模型、数据集及算力资源,打造开放中立的基础设施,计划于11月21日正式上线。华为、百度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开源实践,多所高校签署了共建AI生态倡议。此举标志着我国开源生态迈向智能化时代的重要一步。

  • 卖家精灵加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加速AI赋能跨境电商

    卖家精灵凭借在跨境电商智能化运营与AI大数据应用领域的领先实力,近日正式加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成为该国家级AI产业生态重要成员。此次加入标志着其AI技术实力获权威认可,未来将携手联盟推动AI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助力中国品牌全球化。依托八年积累的海量电商数据与算法体系,卖家精灵已构建覆盖选品决策、市场分析等全链路AI解决方案,服务超百万跨境卖家,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决策精准度。

  • 人工智能产业决胜与 Data&AI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科杰科技于洋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主题演讲

    科杰科技董事善于洋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发表演讲,强调高质量数据集是人工智能产业决胜关键。他指出,算力、算法和数据构成AI三大要素,而数据决定模型认知边界与输出可靠性。当前需构建Data&AI一体化平台作为核心基础设施,通过集中管理、分散赋能模式,打通数据采集、治理到AI训练全链路,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该平台已在制造、金融等领域落地,助力企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实现弯道超车。

  • 人工智能巨头OpenAI拟上市 估值或高达1万亿美元

    OpenAI正积极推进上市计划,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可能最早于2026年下半年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目标在2027年正式上市。 此次IPO的估值有望达到约1万亿美元,或将跻身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之列。 在初步讨论中,OpenAI曾考虑通过上市筹集至少600亿美元资金,实际融资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