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家饭店因推出“广东辣”和“湖南辣”两种差异化辣度标准,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该饭店在菜单上对两种辣度进行了明确标注:“广东辣”仅添加一小把干辣椒,实际辣度为微辣;而“湖南辣”则添加两三把干辣椒,辣度接近湖南本地的微辣水平。不过,网友实测后调侃“湖南辣”为“湖南微辣版”,视觉效果并不十分强烈。
这一举措背后,折射出的是广东与湖南两地对于辣度认知的显著差异。在广东,人们普遍将“广东辣”默认为“微辣”甚至“空气辣”。有网友吐槽,广东餐馆标注的“中辣”实际上接近不辣,更有甚者调侃“广东辣是湖南人做饭时客厅闻到的辣度”。相比之下,湖南辣则以其多层次的辣感而闻名,如湘菜中的剁椒、黄贡椒、腌辣椒等,通过不同工艺带来复合辣味,且追求“香辣并重”的独特风味,而非单纯的辣味刺激。
对于饭店的这一创新做法,网络上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派观点。支持方认为,此举是对地域饮食差异的尊重,尤其考虑到了广东本地食客对辣度的耐受度。他们指出,类似的地域化调整在广东并非个例,例如南雄菜作为广东最辣的城市代表,就融合了湖南、江西的风味,酸辣口味十分鲜明。
然而,反对方则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做法强化了“广东人不能吃辣”的刻板印象。有用户指出,广东连州、南雄等地的辣菜甚至比湖南菜还要辣。此外,部分消费者也表示反感地域化标签,认为直接标注辣度等级(如微辣、中辣)更为直观和公平。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