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上海长宁外环步道内发生一起骑行与行人碰撞事故,骑行者袁女士与突然冲入骑行道的男孩相撞后倒地,导致肩胛骨、锁骨两处骨折。这起看似普通的意外,因责任划分争议演变为法律焦点,近日法院判决结果公布后,再度引发公众对骑行安全与公共空间管理的讨论。
事发时,袁女士正以超过步道限速的时速在专用骑行道行驶,而8岁男孩在无监护人陪同下横穿道路。监控显示,男孩突然从步道绿化带冲出时,袁女士虽采取刹车措施但仍发生碰撞。警方初期认定男孩监护人负主责、骑行者负次责,但双方均不服裁定并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后作出三方责任划分:男孩监护人因未尽到看护义务承担44%责任;袁女士因超速行驶(事发时速约28公里,超出原限速25公里)且未及时制动承担36%责任;步道管理方上海某绿化公司因未在路口设置足够警示标识承担20%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判决后管理方已将步道限速从25公里/小时下调至15公里/小时,并在交叉口增设减速提示牌。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