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短剧行业最新资讯  > 正文

挑战与追问,流量短剧的到底在哪里?

2025-06-11 10:27 · 稿源: TopKlout克劳锐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TopKlout克劳锐,作者:小松,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短短数年,短剧便从内容缝隙中野蛮生长,一跃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与商业现象。

可在行业蓬勃发展之际,却出现了“千亿愿景与增速放缓并存”的挑战,这让短剧行业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当“草莽生长”的粗放时代终结,行业该如何转向精细化耕作?流量短剧的增长天花板究竟在哪里?

在2025上海国际MCN大会召开之际,「克劳锐」与剧点网络副总、合伙人吕少龙进行了深度沟通,希望找到破局之道。

行业现状

高速增长下的多重压力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已经突破500亿,未来五年有望冲击千亿大关。

从早期动辄翻倍的爆发式增长,到如今增速的理性回落,短剧市场正在步入发展深水区:

一面是诱人的市场增量,仍有巨大的空间吸引着新玩家进入;另一面则是多重压力成为行业共同的挑战。

图片

这些压力包括但不限于:

  • 流量瓶颈显现:用户规模趋于饱和,用户注意力成为更稀缺的资源,单纯依靠“投流买量”的模式边际效益递减

  • 内容同质内卷:跟风创作盛行,大量短剧集中在少数热门题材,新鲜感消退导致用户审美疲劳

  • 监管政策趋严:“内容卡审”成为新常态,各大平台对内容的价值观导向、制作质量要求提升,粗制滥造的空间被压缩

  • 成本持续高企:演员、制作、尤其是流量获取成本水涨船高,侵蚀利润空间

显然,短剧行业亟需从“野蛮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与差异化竞争”,而破局的关键,在于短剧公司能否深刻理解、找到用户注意力流动的规律。

破局核心

用户注意力再分配

随着短剧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逐渐成熟,短剧的本质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跃迁,已经从单纯的“时间碎片填充物”升级为“心智占有载体”。

与此同时,用户对短剧的需求也发生进化,大众不再满足于浅层的“即时多巴胺刺激”,转而追求更深层次的“情感代偿需求”。

这些变化不仅对短剧的内容质量、叙事深度、情感共鸣提出了更高要求,更让当前的短剧的竞争变成一场关于用户的“注意力再分配工程”

因此,在吕少龙看来,想要实现破局的短剧玩家至少要在三个维度实现升级:

1. 洞察变迁,做好取舍

一直以来,用户的“注意力在哪里,产出就在哪里”。这就要求生态内的玩家必须深度理解用户注意力迁移的逻辑,找到用户的兴趣点,充分理解消费场景,更新触达渠道。

短剧公司还要建立强大的用户研究与数据分析能力,对短剧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密度和信息取舍得更清楚,更好地实现内容供给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

2. 生态定位,重塑价值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短剧公司清晰自身定位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各家重新梳理目标客群,明确自身在的独特价值,找到并巩固自己的“生态位”,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吕少龙认为:“破解内卷的最好办法,就是一针捅破天。”所以各家短剧公司一定要在自身的核心优势上做到极致

3. 技术升级,重构成本

AI快速发展的时代,积极拥抱AI等新质生产力绝非选择题,而是生存发展的必选项。AI的价值远不止是简单的生产工具,它更是重构成本结构、实现效率跃升,甚至驱动决策升级的重要“解法”。

从自动化生成、智能剪辑到数据驱动的选题和投放,技术正深刻重塑短剧的生产、运营与商业逻辑,想要决胜未来的的短剧公司,必须借助即时拥抱AI,借助技术升级,找到新的解法。

剧点实践

“突破天花板”的行业样本

作为全国领先的短剧内容平台,成立于2022年的剧点短剧,已经为各大短剧公司突破“天花板”提供了具象化的参考样本。

在与「克劳锐」的沟通交流中,吕少龙就剧点短剧四大核心经营策略,进行了展开解读:

1. 全产业链闭环,持续业务创新

当前,剧点短剧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路,涵盖版权、自制、合制、付费投放、官方发行等多种业务形态。闭环模式确保了品质可控、效率提升和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也成为持续产出“现象级IP”的基础。

同时,依托强大的内容团队和投流团队,剧点短剧先后产出《龙王令》系列、《镇国主宰》、《霍总,新来的实习生好像是您夫人》、《天降萌宝,爹地一起来摆摊》、《史上第一纨绔》、《热辣滚烫之华丽变身》等大量现象级爆款IP,持续为用户带来更多优质的文娱作品。

2. “短剧+品牌”,内容商业化

剧点深谙内容与商业融合之道,与抖音、淘宝、快手等电商平台都展开了充分合作,通过短剧与电商产业的结合,助力品牌实现流量破圈。

不管是在品牌曝光,帮助品牌实现低成本获客和品牌心智植入,还是通过切片带货,实现边看剧边带货,亦或是打造本地完整电商产业链条,形成集源头选品、样品超市、多渠道推广、线上线下联动、仓促物流于一体的电商综合体等,剧点短剧都有成熟的案例和丰富的经验。

3. 短剧运营模式多样

除此以外,剧点短剧的运营模式丰富多样。不仅可以持续生产爆款短剧,投流放大规模,实现高播放、高商业转化,还在抖音、小红书、快手、B站等主流平台多元布局,稳定占据各平台头部位置。

剧点短剧还通过真人转动态漫等形式,扩大收益,放大长尾效应,并借助短剧译制出海,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增长空间。

图片

4. AI赋能:从生产到决策的跃迁

吕少龙着重分享了剧点短剧在AI层面的探索,表示AI已经从辅助工具进化到生产工具,并开始向决策工具过渡。

在辅助工具进化到生产工具阶段,剧点短剧会借助AI进行细颗粒度的内容拆解,从选题、人设、情节、分镜、台词、剪辑等等多维度,进行内容观升级。不仅可以通过AI剧本创辅,解析文本提取人物关系与核心矛盾,自动生成影视级场景调度分集剧情,还可以利用AI翻译、转绘、动态漫实现内容多元变现,提高产出效率。

图片

剧点自研翻译工具,一键多语种翻译+配音

当AI从生产工具进化到决策工具,甚至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决策盲区,达到“遇事不决可问AI,万事皆可AI”的效果。

写在结尾

当前,短剧行业的竞争维度已发生质的飞跃,单一的流量争夺或内容堆砌已难以制胜,未来的竞争将是用户洞察、题材创新、制作品控、发行运营、商业化能力乃至全球化布局的全链条综合较量

悲观的人或许认为短剧行业已经迎来了天花板,可乐观的人却会把天花板当做下一段征程的新起点。在吕少龙看来:“打破流量天花板的方式就一个,就是不断创新、取势优术、勇往直前!”

举报

  • 相关推荐
  • 冲破短剧出海天花板:谁掌握了AI译制的最强密码?

    中国短剧出海正迎来爆发期,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目前国内短剧产能过剩,但海外供给严重不足,60%-80%的出海短剧依赖机器翻译字幕,质量参差不齐。翻译成为行业瓶颈,人工翻译成本高、效率低,而AI翻译又存在文化禁忌、情感偏差等问题。趣丸科技推出的"趣丸千音"AI语音模型可实现工业级量产,12小时可译制1000分钟剧集,效率提升10倍以上�

  • 海尔智家的新增量在哪里?

    文章概述了2024年上半年中国股市结构性行情,恒生指数上涨21.06%,港股新消费受追捧。国证指数公司发布"国证港股通消费"指数,覆盖科技、成长属性企业。海尔智家作为唯一入选前十的家电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实现快速增长,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从2015年21%提升至2024年50%,年复合增长率25.39%。公司在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表现突出,多品类全球销量第一。通过产品高端化和数字化转型,海尔国内利润率显著高于海外,但随海外业务升级,盈利差距有望缩小。海尔正从中国家电龙头成长为全球化企业,其发展路径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 酒店如何用AI吃下演唱会“流量红利”?

    才推出不需要懂代码的AI coding工具“NoCode”,让普通人可以“一句话,呈所想”地开发网站页面或实用工具,然后又拿出业内首个面向酒店商家的AI工具,让酒店业可以享受AI演进带来的技术红利。在AI这件事上,美团的脚步越拉越快。 6月5日,美团召开住宿生态伙伴大会,发布“美团既白”垂类AI产品。这个颇有诗意的名字源于《赤壁赋》中的名句,而这个工具价值在于,借AI

  • 喜马拉雅200亿“打折卖身”腾讯音乐,音频平台“捅不破”商业化天花板?

    这场传闻已久的收购终于尘埃落定。 6月10日,腾讯音乐宣布拟收购喜马拉雅,交易对价包括12.6亿美元现金,外加5.1986%的A类普通股,以及为创始股东准备的不超过0.37%的A类普通股激励。以6月10日港股腾讯音乐290亿美元的市值估算,交易总对价约28亿美元,约合200亿,相较于喜马拉雅2021年最高点时50亿美元的估值,相当于打了五六折。考虑到眼下的市场环境,已经算是不坏的结�

  • 点击已死?“AI引用”才是流量未来,SEO正在被SAO、AEO取代

    “随着 AI 聊天工具使用量的上升,网站访问量在下降。” 因此,他们调整了网站结构,以便让 AI 爬虫“更方便”、“更容易”地抓取内容……

  • 不拼手速不熬夜!618鸿礼来袭,奶茶、流量、影音优惠统统畅享

    华为618活动为用户提供多重优惠:手机用户可享"鸿蒙有礼"活动,领取火车票、短剧、奶茶等权益;Pura X和nova14系列用户还能获得大额负一屏服务优惠券。购物方面,AppGallery推出"618购物方程式"专题,提供叠加补贴、以旧换新等优惠。出行可使用花瓣地图打车享9折优惠,境外出行可享天际通全球上网服务。宅家用户可参与华为阅读、音乐、视频等会员优惠活动,新机用户还能领取主题会员。618不仅是购物节,更是升级HarmonyOS5、解锁智慧生活体验的契机。

  • 绝非流量!雷军:小米汽车卖爆是核心技术突破及对用户需求精准把握

    流量是小米汽车卖爆的原因吗,显然不是,至少雷军不这么认为。 雷军昨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究其原因小米汽车卖爆主要是他们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当然了,我国新能源车完备的产业链也是重要原因。 类似的话题之前雷军不止一次还表示,之前小米SU7交付超过25万台的关键时刻,雷军就曾直言,强大的产品力是高销量的基础,还有

  • 扁担女孩考527分?班主任辟谣:扁担女孩不“卖”扁担流量

    近日,广西灌阳县女孩刘燕因高考结束后用扁担挑行李的画面在网络上走红。随着高考成绩可查询,6月26日早上,有自媒体发布消息称刘燕高考成绩为527分。 6月26日,刘燕的班主任陈老师明确表示,该消息不实,是谣言。陈老师称,刘燕的成绩是她自行查询的,并未对外公布。当地宣传部门也表示,刘燕为人十分低调,她的分数没有对外公开,当地也没有相关消息,并且希望

  • 快手2025商业私信大会:金帆计划20亿流量赋能商家增长

    快手在广州举办"Hello!新私信"2025商业私信大会,宣布推出"金帆计划",投入20亿流量扶持商家私信经营。数据显示,快手商业私信日消耗峰值突破1600万,成为本地生活、汽车、教育等行业商家的首选获客工具。通过AI赋能,快手打造智能私信产品矩阵,实现74%的留资率提升和21%的转化成本降低。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快手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如数字员工π实现千人千面对话,帮助商家精准触达用户。未来快手将持续升级私信产品,助力商家实现高效获客和长效经营。

  • 京东618流量扶持再加码,共增营销计划助力商家实现30亿生意增长

    京东2025年初升级"共增营销计划",聚焦"流量共建"与"品牌共建"双核心,通过整合京东外投资源池及多平台流量(覆盖头条、腾讯、百度、快手、B站及主流手机厂商生态),助力商家精准触达目标客户并提升品牌声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已有超3200家商家参与,实现近千万用户增长,带动超30亿新增交易额。计划通过"商家广告投放+平台跨域引流"双轮驱动策略构建用户运营闭环。随着京东618临近,该计划将为表现优异的商家提供更大力度流量扶持,助力大促期间业绩爆发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