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河北省科技大会最新资讯  > 正文

魏立华董事长荣膺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终身荣誉

2024-10-31 16:26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在 9 月 2 日石家庄召开的河北省科技大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凭借其 29 年来在奶业新技术、新工艺及产业化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 2023 年度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终身荣誉,并在会上发表了讲话。省委书记倪岳峰为两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发了证书,之后与会领导与这两位获奖者一同为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代表颁奖。

倪岳峰书记高度评价了全省科技事业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并代表河北省委、省政府向全体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倪岳峰书记强调:“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运用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立足产业需求促进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加快培育以创新为显著特点的新质生产力。”

河北省科学技术奖由河北省人民政府设立,与河北省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作为终身成就荣誉,是对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并为河北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比较高奖励,该奖终身只授予一次,且每年授奖不超过 2 人。

以产业模式创新,打造品质“新标杆”

会上,魏立华董事长作为获奖者代表分享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振兴民族奶业的经验与成果。君乐宝在业内首创了两个新模式: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即奶牛育种、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全程自有、自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六个”模式,即的奶牛育种、的研发平台、的先进牧场、的领先工厂、的供应商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高品质。

同时, 29 年来,魏立华和君乐宝科研团队瞄准国际奶业科技前沿,不断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带领君乐宝先后获得了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授权专利 17 件,企业技术创新奖 1 项等,实现奶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核心技术创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引擎”

近年来,君乐宝通过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与国内外优质机构和专家合作成立君乐宝科学战略智库,投资 5 亿元建设科学营养研究院,瞄准关系奶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进行全产业链科研攻关。

为了摆脱进口依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种牛, 2021 年,君乐宝进军奶牛育种领域,建立种公牛站、核心育种场和胚胎移植示范场等多种形式的育种机构,并成功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君乐宝建立拥有 1000 余株乳酸菌的菌种保藏中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打破了国外垄断。君乐宝建立乳汁样品库,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乳汁化开发提供支撑。目前,君乐宝乳业集团已取得 214 项授权专利, 51 项科技成果转化,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6 项,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充分结合,实现了奶业的长足发展。

以新产品研发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君乐宝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以产品开发为依托,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出新,开发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其中,采用INF0. 09 秒超瞬时杀菌技术的悦鲜活鲜牛奶,迅速成为高端鲜奶首先品牌;君乐宝低温酸奶,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首先;简醇酸奶,是低温酸奶首先大品牌;优萃有机奶粉,上市三年成为有机奶粉首先品牌。

君乐宝推出的系列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高,一经上市便深受广大消费者信赖,这也为君乐宝下步持续深化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础。今年 4 月,胡润研究院发布《 2024 全球独角兽榜》,君乐宝被评选为 2024 全球独角兽企业。

科技报国是科技工作者不变的初心与神圣使命,而科技则是驱动企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力量。魏立华表示,将带领君乐宝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攻坚克难、接续奋斗,为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聚焦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昇腾突破知识增强大模型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宋骞团队基于昇腾平台开发了工业知识图谱构建框架和大模型增强推理技术。该研究通过融合领域小模型与大语言模型,构建了"初始识别-知识抽取-知识引导反思"三阶段框架,显著提升了知识抽取准确性。在智能运维系统应用中,团队采用ETL架构处理多模态数据,结合RDF语义网技术构建知识图谱,并研发故障智能预测诊断模块。同时创新性地提出知识增强与过滤框架,利用PLM嵌入空间降低计算负担,有效提升知识增强的灵活性。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水平,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适配,为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以一体化算网驱动技术变革,业内专家共话超算互联网

    自2023年《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国家超算互联网建设提速提质,在用户数、应用数、任务数及算力调度规模上屡创新高。当前正值全国数字基础设施布局进入“建用并重、以用促建”新阶段,超算互联网积极探索技术布局与生态发展战略新方向。近日在北京举办的战略研讨会围绕下一代计算制高点抢占策略、算力服务价值链打造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多位专家强调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明确国家层面一体化架构,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碎片化。

  • 英伟达机器人底层技术突破,微美全息(WIMI.US)多维布局助推产业生态爆发

    英伟达发布机器人AI芯片,黄仁勋称AI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上海发布AI+制造方案,推动3000家企业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产量达23万台。微美全息等企业积极布局,在工业与家庭场景加速落地。机器人技术从"炫技"走向实用,正重塑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

  • Soul深耕AI社交,最新技术成果亮相WAIC 2025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圆满落幕,Soul+App携自研端到端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亮相,展示AI重塑社交体验的潜力。该技术打破传统对话模式,支持多人语音互动,提升群聊参与度。Soul还展示多模态交互突破,包括实时视频生成能力,推动社交向“情感共生”进化。未来Soul将继续以“AI+社交”为核心,打造更智能、真实的社交体验,在AI社交赛道持续领跑。

  • 最新AI资讯哪里看?AI技术人员如何从论文到产业应用全覆盖?

    文章指出,ArXiv、ACL和NeurIPS等论文库是AI开发者获取前沿技术的重要来源,但仅依赖论文库已不足以构建完整竞争力。作者强调需要超越论文本身,关注技术落地、产业应用及生态动态。推荐利用AIbase等技术资讯平台作为补充,提供筛选整合、趋势解读和产业视角,帮助开发者高效把握技术动态,避免闭门造车,构建复合型信息摄入体系。

  • 泰邦生物科技园奠基 致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化新标杆

    泰邦生物花溪生物制品生产基地项目近日奠基,总投资20亿元,占地192.21亩。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先进的血液制品产研基地,预计年处理血浆产能翻倍至1200吨,年产值突破36亿元,年贡献利税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个。该项目将按照智能制造高标准建设,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标杆工厂,助力贵州打造西南地区生物制药产业新高地。

  • 寒武纪:持续研发投入 聚力技术创新

    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业绩亮眼:总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增长295.82%。业绩增长得益于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AI芯片核心优势,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领域头部企业技术合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达4.56亿元,研发团队792人占比77.95%,80.18%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新一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和指令集正在研发,基础系统软件平台持续优化迭代,训练和推理平台功能增强,支撑大模型预训练和强化学习业务。

  • 飞渡科技再度登顶数字孪生平台市场,空间智能引领产业变革新浪潮

    IDC报告显示,飞渡科技以25.1%的市场份额蝉联中国数字孪生平台市场第一。其自主研发的DTS数字孪生平台集成多源数据治理、实时渲染与AI仿真等关键技术,实现全技术链覆盖,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制造等领域。公司通过空间智能技术突破,推动数字孪生向“可知、可智、可决”演进,标志着行业进入以空间智能为核心驱动的新阶段。

  • 迎“人工智能+”政策东风!2025中国智能产业大会&吴文俊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即将落地常州

    在全球AI竞争加剧背景下,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25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产业大会暨吴文俊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将于8月30-31日在常州举行,聚焦破解AI产业“卡脖子”难题。大会设置15场专题会议和3场特色活动,覆盖基础技术突破、核心应用落地、交叉学科融合等领域,为产学研各界搭建高

  • 世界机器人大会|远东股份助力机器人产业实力出圈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落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历史性跨越。以优必选Walker S2为代表的中国整机产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实用潜力,其突破性技术实现了机器人运行的"柔性神经"。远东南缆等企业构建的国产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为行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大会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件前沿展品,其中100余款全球新品集中亮相,勾勒出机器人深度融入人类生活的图景。从2024年"概念元年"到2025年"落地打工",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远东南缆研发的机器人专用线缆实现千万次弯折寿命,通过材料创新赋予电缆卓越柔韧性,其专项实验室获CNAS国家认证,为产品可靠性保驾护航。随着AI技术发展,机器人群体智能将推动生产效率跃升,具备综合优势的国产供应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