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扫地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INDEMIND:脏污识别,扫地机器人的又一块拼图

2024-07-26 10:54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重新定义清洁方式。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在过去几年,扫地机器人进入了快速迭代期,从清洁系统,到外观,再到基站,都和最初的产品有了天壤之别,然而时至今日,大刀阔斧式的创新越来越少,扫地机器人下一个拼图又该是什么?

一直以来,厂商们在销售过程中无不强调扫地机器人“人”的属性,但用户真正感受到的却是“机器”的属性,所谓的智能化更多是个噱头。再看过去的升级也大多围绕在“机器”的属性上,而“人”的属性却进展寥寥。不过随着大模型的兴起,智能决策、人机交互逐渐被重视起来,机器人的智能化拼图正在完善。但在这之中,仍有一个问题被人们所忽视。

除了需要提升清洁系统,还需要改变机器人的作业逻辑。

简单来说,现在的扫地机器人只有机器的“蛮力”,却没有人的“灵巧”。作业中,只会按部就班的“一条道走到黑”,导致最终的清洁效果并不稳定,甚至会反向清扫。无法像人一样,知道哪里脏,有多脏,是什么样的脏污,从而做出相应的清扫方式。

在真实场景中,地面的脏污程度和脏污类型都不同,包括零食残渣、饮料液体、厨余污渍等等。而一旦遇到这些脏污,如液体类,大多会被边刷扫的到处溅射,引发更多的清洁问题。另外,在遇到重污区域时,也会出现清洁不干净的情况,若采用多遍清扫,又会导致重复清扫,耗能增加,整体清洁效率低,体验感下降等。

image.png

如果让机器人具备和人相似的主动脏污识别能力,无疑是让机器人具备“人”的属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主动脏污识别,意味着机器人能够根据地面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清洁策略,做到有的放矢,在脏的地方反复清洁,不脏的地方不做无效清洁,有效减少人工干预,提升机器人的清洁效率和质量,其意义不言而喻。

事实上,市面上已经有厂商将脏污识别技术集成到产品中,如云鲸J4、云鲸逍遥001,且取得了不错的表现。与此同时,这条赛道的玩家不只有云鲸等厂商,INDEMIND在脏污识别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同样走在了行业前列。

作为一家以视觉技术为核心的AI技术公司,INDEMIND在视觉感知技术的探索上,有着天然的敏感性,在早期着手研发机器人解决方案之初,便意识到机器人在清洁逻辑上的局限性,过于呆板化的机械式清洁,会降低机器人的清洁表现。

因此,如何让机器人能够自主探污、识污,根据污渍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自主决策清洁方式,便成为了INDEMIND的一个重要技术目标。

为了实现构想,INDEMIND自研了极具自身特色的图像算法,配合自研的融合摄像头及主动补光策略,构建了基础的INDEMIND脏污识别技术。经过多次算法迭代,最终实现了平均脏污检出率99%以上(包含常见固体、液体脏污),支持任何地面材质、花色、光线下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液体及干涸污渍识别、颗粒状脏污识别、粉末状脏污识别,是目前行业极少成熟且性能优异的技术方案。

重新定义清洁方式

针对不同地面情况,INDEMIND开发了系统化的清洁策略,包含清洁遍数、清洁力度(毛刷压力和速度、出水量等)、清洁时长等,配合INDEMIND基于设备端、云端智能决策平台、大数据平台三端专门建立的智能决策引擎,能够支持机器人自主判断决策清洁方式,如遇到液体时,停止边刷,仅使用拖地功能,以防液体溅射。

同时,机器人不再受制于清洁结构和自身重量,对重度脏污可以自主执行多次清洁及清洁成果检测,提升清洁能力上限,且也意味着机器人开发的硬件选择有了更多可能。

此外,机器人也不再受制于定期清洁计划,具备主动脏污巡检和作业能力,对于使用者更加友好和智能。

在清洁过程中,机器人能够将脏污检测结果及位置与场景地图和轨迹进行叠加,实现全场景的脏污地图管理

需要提到的是,商用清洁机器人在清洁逻辑上的问题和扫地机器人并无本质区别。平均化、全覆盖的清洁逻辑,一是让机器人在重污区域没有清理干净时就需要人为参与检查;二是轻污区域清洁费水费电的情况。看似替代了人力,却又没有完全替代。

脏污识别技术对于扫地机器人以及商用清洁机器人而言,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常规升级,而是在重新定义清洁方式,让机器人在行为上真正开始仿生,这与现有产品有着跨代差别。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从清洁工具到家庭智能体,扫地机器人不仅仅需要机械臂!

    当行业还在为机械臂拖布、自动上下水等清洁模块不断狂卷时,扫地机器人正站在智能化跃迁的十字路口。这场从“被动清洁工具”到“主动家庭管理者”的进化,核心命题不只是更强的机械臂,更需要一双能看懂世界的“智能之眼”。二维感知的技术局限在清洁功能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扫地机器人陷入了“硬件军备竞赛”:从扫拖一体到自动集尘,从拖布自清洁到滚动恒压�

  • 擎朗医疗物流机器人的“智慧眼”

    在医疗场景中,医疗物资精准送达、复杂环境灵活避障、流程合规操作安全,这三个关键环节的协同优化,是现代化医院管理亟待解决的基础课题。传统物流机器人依赖可见光或标志物导航,易受环境干扰;固定路径导引系统则因部署复杂、灵活性不足难以适配动态医疗场景。擎朗医疗基于激光雷达与AI深度融合的感知技术底座,构建起「全域可感知、全链路可追溯、全流程自适应」的数字化运管体系,用精准空间智能为智慧医院建设锚定效率与安全的双重坐标。

  • 大厂们要进、朱啸虎要退:人形机器人的火热与现实

    造出一台人形机器人,成为当下科技圈最火的事之一。行业的聚光灯之下,站着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垂直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更吸引着大厂玩家的跨界。泡沫肯定会有,戳破之后,才能真正进入发展快车道。

  • 雷霆仿生技术:人形机器人的“神经与血肉”革命

    “当人形机器人的指尖能感知花瓣的纹理,当它的‘皮肤’能在触碰火焰时本能缩回——这不再是科幻电影,而是雷霆仿生技术带来的现实。作为全球领先的仿生科技研发者,我们正重新定义‘生命’的感知方式。”雷霆仿生在仿生技术的框架下,进一步研发并运用了:超导软体电子皮肤技术、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技术、AI与产品的联通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矩阵,打造全球领先的

  • 追觅扫地机全球第一!以首创技术解决清洁困扰

    日前,追觅扫地机获得沙利文“智能拖布拆卸地毯保护扫地机器人,2022- 2024 三年累计全球销量第一”专业认证。追觅科技在 2022 年发布的追觅X10 系列扫地机器人产品上率先搭载智能拖布拆卸技术,核心解决扫地机器人清洁过程中对地面、地毯造成的二次污染情况,为扫地机器人行业的清洁能力提升起到了关键引领作用。最初的扫拖一体机器人从扫拖一体或拖地模式切换到扫�

  • 酒店机器人3年亏了8个亿:机器人实际配送效率低下

    酒店机器人近年成为行业标配产品,但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某酒店管理人员坦言,实际运营中发现机器人配送效率低下,无法真正节约人工成本,最终选择弃用。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变化,九号机器人、擎朗智能等新兴企业通过多场景适配和人机协同等差异化策略,逐步蚕食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市场前五名企业份额差距已不足8个百分点。

  •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诞生: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天上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据央视新闻官微介绍,目前天工机器人以36分54秒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据悉,天工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是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

  • 刘慈欣谈机器人跑半马:具身机器人将给社会带来颠覆性影响

    快科技4月20日消息,日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经过21公里的比拼后,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钟的成绩率先完赛,夺得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据央视财经报道,在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前夕,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接受专访。刘慈欣表示,赛事更多的是一种展示,机器人跑步表现它很平衡的跑步移动功能,就像春晚上跳秧歌�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本周举行:参赛机器人首次路测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于4月13日在北京亦庄举行。近期参赛的人形机器人在跑道上进行首次路测,其中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北京昌平的松延人形机器人等。控制方式方面,机器人可以是手动遥控,也可以是完全自主的控制方式。

  • 港仔机器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布局多个应用场景

    4月21日,港仔机器人公司与国华达闼战略合作签约暨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该公司将专注定制化机器人开发制造,瞄准教育、医疗健康、长者照护、物业管理等多元场景需求,打造一站式MaaS解决方案。同时成立研究院推动跨学科研究及商业化应用,并在香港建立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目前已在康养、智能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其养老机器人已获市场认可。公司计划到2035年生产2亿台家庭保姆机器人,服务4亿老人。与南通市政府合作的康养示范区项目将服务3000名用户,预计带来可观订单。据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3亿元,2029年或突破750亿元。公司将持续发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抢占行业先机。

热文

  • 3 天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