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人工智能可信治理在金融大模型中的重要性,马上消金推出测评体系

2023-09-07 14:25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近日,金融大模型发展论坛举办,马上消费发布了国内首 个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金融业中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那么,相对于通用大模型而言,金融大模型有何独特性?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在大模型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论坛上,谭建荣、倪光南、孙茂松和杨新民四位院士就何为人工智能、何为大数据及算力、存力建设等问题发表讲话,中国信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就如何解决金融大模型安全可信的问题详细阐述目前采取的具体措施。

算力建设为金融大模型未来发展核心

在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中,几位院士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大数据算力的建设问题。谭建荣院士解释道,常规的手段、常规的技术、常规的规矩难以处理的数据就是大数据,在模糊、随机、混沌的情况下往往需要使用大数据。

“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数据存储产业也将成为未来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成为新的国际竞争高点”。倪光南院士进一步指出数据存储市场的局势,他指出,数据存储目前是被高度垄断的,“ 2022 年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公司占据了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97%的市场份额”。

对此,倪光南院士就我国数据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三点建议:第 一,均衡配置算力与存力,换言之,处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三种能力缺一不可。第二,提高存力中先进存力的比重,适时启动以固态硬盘SSD取代机械硬盘HDD的机械革命。第三,在我国数据产业基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借助双循环迅速扩展规模,提升性价比和服务能力。

“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三者缺一不可。”杨茂松院士指出,从 2017 年到 2021 年,算力的成本从 1000 美金降到 5 美金,成本降低的同时,算力在不断增加,两个因素相互交织着不断演进。杨茂松预言,在未来,大语言模型还会向拟人化机器人、三维空间等领域发展,“这件事肯定会使得行业生态重新洗牌”。

安全可信成金融大模型的最 大挑战

马上消费首席信息官蒋宁表示,在工业领域、金融领域,大模型应用还存在四个难题。首先,大模型和通用大模型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要做交易决策,而在决策中1%的误差都有可能带来金融风险,因此大模型就要做到“高决策安全”,安全可信也就成为了金融大模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于安全问题的考量不止于此,蒋宁指出,在金融行业中存在“数据孤岛”,这会导致大模型无法形成生态,从而很难形成群体智能。群体智能的建立能权衡各方数据权益,使数据得到有效利用,并打造出行业模型。只有做到共享权益安全可靠,才能实现真正的竞合。此外,在人工智能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也存在如何平衡个性化服务和个人隐私数据合规的问题。同时,金融大模型需要不断优化底层基础设施适应垂直领域、金融领域的发展。

具体到解决措施,杨新民院士介绍了大模型的三种技术方向:第 一,基于运筹学思维解决复杂决策的有效果性、经济性问题。通过参数调优的训练速度、多轮对话任务的计算成本科学问题,推动大模型的产业应用;第二,发展双系统,促进大模型的可控、可干预、可解释;第三,推进多模态的防伪技术,保证大模型的安全性。

在人工智能可信治理方面,中国信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介绍了研究院推出的人工智能能力测评体系。目前该系列展开的工作涵盖了各类人工智能测评的环境和数据集,并且已经在金融、互联网、电信、能源等领域投入测评。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跨境支付的未来:人工智能、嵌入式金融和即时结算

    本文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嵌入式金融与即时结算三大技术趋势如何重构跨境支付体系。人工智能通过智能填单、动态风控和预测性维护显著提升支付效率与安全性;嵌入式金融将支付功能无缝融入电商平台与供应链,实现“无跳转支付”;即时结算技术将跨境支付时间从数日缩短至秒级,并优化现金流。三大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推动跨境支付向更智能、高效、无缝�

  • 人工智能落地“最后一公里”,戴尔工作站助力AI应用提速

    AI应用落地面临“最后一公里”部署难题:传统流程繁琐耗时,从模型开发到上线需数周。英特尔携手戴尔与零克云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协同生态,通过本地工作站进行小规模测试验证,降低试错成本与数据泄露风险,再通过“一键部署”快速扩展至云端规模化落地。这种“先本地验证、后云端放大”的路径显著提升开发效率,释放团队创造力,让有价值的AI想法快速照进现实。

  • 简知科技“简智AI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助力兴趣教育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广州简知科技自主研发的“简智AI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标志着该模型在安全性、合规性与可靠性方面达到国家级标准。作为兴趣教育领域AI应用的重要里程碑,该模型围绕用户兴趣成长周期设计,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可为未明确兴趣方向的用户智能推荐内容,为入门用户规划学习路径,为基础扎实用户提供进阶训练与智能反馈。其技术能力在旗下“简小知”等品牌中已实现“学—练—评—测”全流程覆盖,并通过社群互动增强学习动力。公司未来将持续优化模型能力,联合行业伙伴构建完整培养体系,推动兴趣教育向个性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 人工智能巨头OpenAI拟上市 估值或高达1万亿美元

    OpenAI正积极推进上市计划,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可能最早于2026年下半年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目标在2027年正式上市。 此次IPO的估值有望达到约1万亿美元,或将跻身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之列。 在初步讨论中,OpenAI曾考虑通过上市筹集至少600亿美元资金,实际融资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

  • 行业首个!海尔冰箱获ISO/IEC 42001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认证

    2025年10月,海尔冰箱成为全球首个通过ISO/IEC42001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认证的家电企业,标志着其AI技术研发与管理达国际领先水平。该认证覆盖语音交互、视觉识别、健康保鲜等核心功能全流程,确保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目前AI系统已应用于博观、麦浪等高端产品,推动智能冰箱行业规范化发展。未来海尔将持续优化AI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智能的健康饮食体验。

  • 共建·共智·共享--新一代AtomGit平台暨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发布

    10月28日,AtomGit平台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升级发布会,正式推出"开源+AI"一体化平台及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工信部副部长熊继军出席并致辞,强调建设AI开源社区对汇聚创新资源、把握科技革命机遇的重要意义。平台将整合开源模型、数据集及算力资源,打造开放中立的基础设施,计划于11月21日正式上线。华为、百度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开源实践,多所高校签署了共建AI生态倡议。此举标志着我国开源生态迈向智能化时代的重要一步。

  • 卖家精灵加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加速AI赋能跨境电商

    卖家精灵凭借在跨境电商智能化运营与AI大数据应用领域的领先实力,近日正式加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成为该国家级AI产业生态重要成员。此次加入标志着其AI技术实力获权威认可,未来将携手联盟推动AI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助力中国品牌全球化。依托八年积累的海量电商数据与算法体系,卖家精灵已构建覆盖选品决策、市场分析等全链路AI解决方案,服务超百万跨境卖家,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决策精准度。

  • 小米超级小爱AI大模型推出随心修图功能

    小米宣布超级小爱AI大模型推出随心修图功能,用户只需一句话即可轻松修出具有大片质感的照片。该功能有两种使用方式:在相册大图页面直接唤醒AI或通过应用上传照片并输入指令。使用需满足版本要求:超级小爱需v7.8.50及以上,相册编辑功能需v2.1及以上,相册本身需v4.3.0.30及以上。目前仅限Xiaomi HyperAI机型支持在相册大图页使用。超级小爱于2024年12月面向正式版用户开放升级,支持全局多模态交互和自然语音搜索,提升使用体验。

  • 人工智能产业决胜与 Data&AI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科杰科技于洋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主题演讲

    科杰科技董事善于洋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发表演讲,强调高质量数据集是人工智能产业决胜关键。他指出,算力、算法和数据构成AI三大要素,而数据决定模型认知边界与输出可靠性。当前需构建Data&AI一体化平台作为核心基础设施,通过集中管理、分散赋能模式,打通数据采集、治理到AI训练全链路,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该平台已在制造、金融等领域落地,助力企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实现弯道超车。

  • 2025乌镇峰会:易鑫发布汽车金融行业首个Agentic大模型XinMM-AM1

    易鑫集团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汽车金融行业首个Agentic大模型XinMM-AM1。该模型具备300亿参数、响应延迟低于200ms等技术优势,能提升获客、风控与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通过全链路智能决策能力,推动行业从"单点智能"转向"整体高效"。配套SaaS平台已覆盖超4万家经销商及百余家金融机构,显著提高融资通过率与业务质量,填补领域技术空白,引领汽车金融智能化发展。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