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中今天正式曝光了三星Galaxy S23 Ultra真机外观,新机已经官宣将在2月2日凌晨2点正式发布,和Galaxy S23+相比,Galaxy S23 Ultra采用微曲OLED屏方案,而且分辨率提升至2K,后置四颗摄像头,其中有一颗是潜望式长焦,新机在2月同步将会首销。
潜望式长焦镜头依赖于一个棱镜,这个棱镜将光线以90度角反射到内置镜头上。
(举报)
小米17系列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首销两天销量突破百万,成为国产旗舰中的佼佼者。目前三款机型只是开胃菜,真正的旗舰小米17+Ultra预计元旦前发布,影像能力大幅提升,配备2亿像素无损变焦和徕卡增距镜,实现全链路真光变,长焦体验升级。该机搭载高通骁龙8 Elite Gen5平台,配备6.85英寸LTPO OLED 2K屏,边框比iPhone更窄,支持无线快充、防水和大电池。此外,小米NAS将与新机同台发布,主打普及和生态联动,兼容苹果设备,优化相册管理、存储等功能体验。
小米17系列新品爆料:Ultra版主打专业影像,无背屏设计;Pro系列独享定制化背屏,可同步打车、外卖等实时信息。小米总裁卢伟冰称背屏斥资10亿打造,友商难跟进。Ultra版升级三摄,采用大R角直屏、极窄边框,搭载骁龙8 Gen5平台,支持UWB技术,预计春节前发布。小米与徕卡合作深化,将通过光学、芯片、算法提升移动影像体验。
在20-30万元新能源SUV市场,问界新M5 Ultra与小米YU7凭借突出的智能属性成为都市精英热门选择。两款车型均以辅助驾驶为核心卖点,但在硬件配置、软件算法及安全理念上存在差异。问界新M5 Ultra搭载三颗4D毫米波雷达和192线激光雷达,配合华为ADS系统,在感知精度和主动安全上更具优势;小米YU7采用单颗4D毫米波雷达和128线激光雷达,侧重被动防护。市场表现方面,问界新M5 Ultra销量稳步提升,叠加最高3.7万元购车权益,成为该价位段的优选车型。建议消费者实地试驾后结合需求理性决策。
2025年空调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库存高达6000万套。科龙凭借41年技术积累,以“反内卷”思路推出静省电Ultra系列,通过美芝压缩机、双排7mm紫铜管等核心升级,APF值达6.26,结合AI节能技术再省电45%。产品定位2000-3000元主流区间,以“技术普惠”打破高能效必高价的认知,兼顾用户利益与社会责任,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
海信G7 Ultra显示器于9月22日开启预约,定位三千元价位段,主打3A游戏画质体验。搭载1152分区Mini-LED背光,峰值亮度达2000nits,支持99% DCI-P3色域和DP2.1接口,实现4K@160Hz与FHD@320Hz双模切换。采用黑曜屏抗反光技术,结合低蓝光护眼功能,兼顾高对比度与舒适视觉。产品旨在突破电竞显示器画质瓶颈,最终售价将于9月26日发布会公布。
小米新旗舰型号2512BPNDAC获入网许可,支持UWB技术但不支持卫星通信。该机被猜测为小米17 Ultra,将升级前摄、主摄和长焦,采用大R角直屏和极窄边框,搭载骁龙8 Elite Gen5平台,标配无线/有线快充、防水和大容量电池。预计春节前发布,将成为小米最强影像旗舰,值得期待。
小米17系列首次推出三款机型,新增17 Pro Max配备超大屏,售价达6999元。Pro Max在Pro基础上提升屏幕与影像能力,卢伟冰称其影像已向Ultra看齐。17 Ultra作为最后一代超大杯起售价6499元,17 Pro Max将承接部分Ultra市场空缺。全系升级徕卡影像系统,搭载三摄覆盖超广角至5X长焦,主摄采用LOFIC技术实现16.5EV动态范围,长焦支持超聚光棱镜与微距拍摄,超广角具备102°视野与自动对焦。
小米汽车于9月23日推出SU7 Ultra原型车1:43比例合金车模,售价149元,9月25日18:00线上开售。车模严格还原原型车设计,包括U型风刀、大尺寸前铲、水滴形大灯及碳纤维后视镜等细节,提供闪电黄和太空银两款配色,分别致敬纽北赛道传奇赛车与首台测试车。材质采用锌合金搭配复合塑料,兼顾强度与轻量化,尺寸122×50×33mm,适合陈列或车载装饰。行业观察认为,小米将高端赛车模型价格下探至百元级,可能引发收藏领域新一轮关注。
本文通过实测对比英特尔酷睿Ultra 5230F与AMD锐龙5 9500F处理器。测试显示,酷睿Ultra 5230F在烤机功耗(98W vs 130W)和游戏平均功耗(40W vs 63W)上显著更低,温度控制更优。游戏性能方面,酷睿在1080P和2K分辨率下平均帧数分别领先3%和2%,能效比高出约60%。结合1199元的售价,酷睿Ultra 5230F在功耗、温度和性价比方面全面领先,更适合追求高效低耗的游戏玩家。
2025年雷军演讲提及小米SU7 Ultra冲击纽北赛道的历程。该项目于2021年12月立项,对标保时捷与特斯拉,后因资源集中暂停,2022年5月重启。团队为争取测试资格,向纽北官方连发21封邮件未获回复,最终通过线下会议打动对方。2022年10月原型车仅获一圈测试机会并创下纪录。2024年4月量产版正式挑战纽北,仅用四圈测试便拿下两项成绩,表现远超原型车,展现小米打造顶级纯电性能车的雄心与技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