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目前已经确定将在9月正式发布华为Mate 50系列,而首发将会有三款机型,分别是Mate 50、Mate 50 Pro和Mate 50 RS,而下周开始已经将量产,昨晚有知情人士曝光的华为Mate 50系列的手机壳,已经基本确定新机背部的外观情况了。
华为Mate 50背部采用圆形四摄模组设计,另外还有闪光灯和传感器开孔,整个镜头模组面积较大。
(举报)
华为目前已经确定将在9月正式发布华为Mate 50系列,而首发将会有三款机型,分别是Mate 50、Mate 50 Pro和Mate 50 RS,而下周开始已经将量产,昨晚有知情人士曝光的华为Mate 50系列的手机壳,已经基本确定新机背部的外观情况了。
华为Mate 50背部采用圆形四摄模组设计,另外还有闪光灯和传感器开孔,整个镜头模组面积较大。
(举报)
有博主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iPhone17Pro手机壳,该博主称,iPhone17Pro手机壳摄像头开孔硕大,苹果这个设计让人眼前一亮。结合之前曝光的iPhone17Pro机模来看,该系列机型采用横向大矩阵相机设计,后置三摄位置在左侧,闪光灯和LIDAR激光雷达扫描仪移至右侧,造型神似小米11Ultra。iPhone17Pro系列将首发搭载基于台积电第三代3nm工艺的A19Pro芯片,这有可能是苹果最后一款配备3nm芯片的机型,明年的18系列预计首发台积电2nm芯片。
博主数码闲聊站暗示,华为Mate80Pro正在测试直屏形态,并支持3D人脸识别。在去年下半年,华为Mate70系列标准版机型采用直屏,不支持3D人脸识别,Pro版采用等深微曲屏,支持3D人脸识别。Mate80系列有望延续Mate70系列的4款机型组合,包含Mate80、Mate80Pro、Mate80Pro和Mate80RS,新品将在今年Q4登场,出厂搭载原生鸿蒙,值得期待。
博主定焦数码暗示,华为Mate80系列全系回归直屏,采用四等超窄边框设计,其中标准版是中置挖孔直屏,Pro系列则是三挖孔直屏。Mate80系列一共四杯,这意味着Mate80系列将同时推出Mate80、Mate80Pro、Mate80Pro和Mate80RS非凡大师,这个设计会延续很长时间。微信、抖音、支付宝、高德地图、京东等20多个APP的下载量均超过200万,鸿蒙生态版图正在加速扩张中。
安兔兔近日揭晓了3月安卓手机好评榜,华为Mate70系列表现卓越,两款机型强势入围前三甲。榜首之位由华为Mate70Pro摘得桂冠,好评率高达99.41%。其他进入好评榜前10的还有:荣耀MagicV2、荣耀Magic6至臻版、小米15Ultra、OPPOFindN3、OPPOFindX7Ultra、三星GalaxyS24、小米15。
今晚,华为Mate70系列手机获推鸿蒙HarmonyOSNEXT5.0.0.150升级,新增畅连屏幕共享和涂鸦、隔空传送支持华为音乐等功能。屏幕共享和涂鸦功能可以在视频通话时共享屏幕给对方,一边通话一边演示可在屏幕上涂鸦帮助理解,对于帮助长辈使用手机的场景非常实用。
快科技4月18日消息,华为最新推送了HarmonyOS NEXT 5.0.0.155版本系统更新,覆盖华为Mate 70、Pura 70系列等机型。这次新版主要针对自带相册进行了重磅升级,带来了全新布局、快捷操作等。此外,小艺搜索还新增了搜索推荐功能,浏览器支持资讯语音播报功能。具体更新内容如下:图库连接外部存储设备时,通过相册界面弹出的提示窗口,可快捷进入存储设备查看图片、视频或将其
去年9月,华为MateXT非凡大师横空出世,华为领先全行业,推出了历史上第一款三折叠屏量产机。华为MateXT依然是业内独苗”,不过对手很快就要来了。G字形”也有天然缺点,需要额外加一块外屏来辅助日常使用,厚度上会明显超过华为MateXT。
据博主智慧芯片案内人”介绍,华为MateXT三折叠旗舰的销量已经超过40万。作为一款定价超过2万元的产品来说,这个成绩已经是非常成功。影像方面采用了XMAGE三摄系统,包括5000万像素主摄、1200万像素超广角和1200万像素潜望长焦。
博主数码闲聊站最新公布了截止W14/4月6日的国产旗舰手机累积激活销量。小米15系列依然是遥遥领先,销量已突破393万,是国产第一。整体上来说,小米和华为目前已经稳居国产高端手机市场的前二,堪称国产高端双巨头,其他厂商则差距较大。
日前,华为MateBook14Linux版发布,可选Ultra5/16GB/1TBLinux版、Ultra5/32GB/1TBLinux版、Ultra7/32GB/1TBLinux版三款配置,售价分别为5999元、6699元、7999元,目前已经开售。相比预装Windows系统的华为MateBook14,Linux版全系便宜300元,并且支持国补,补贴后价格4799.2元起。鸿蒙电脑的推出,不仅是华为应对技术封锁的战略选择,更是中国科技产业突破缺芯少魂”困境的里程碑事件,象征了国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