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正文

NASA的太阳光多波长数据为气候模型提供了足够的研究资料

2021-05-17 20:50 · 稿源: cnbeta

你是否曾经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穿了一件深色的T恤,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感受到面料的温暖?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深色吸收太阳光,浅色反射太阳光--但你知道在太阳的非可见波长中,这种方式并不一样吗?

太阳是地球的动力源,它以可见光、紫外线辐射(波长较短)和近红外辐射(波长较长,我们感觉到的是热量)的形式发射能量。可见光从雪和冰等浅色表面反射出来,而森林或海洋等深色表面则吸收它。这种反射率称为反照率,是地球调节温度的一个关键方式,如果地球吸收的能量多于反射的能量,它就会变暖,如果它反射的能量多于吸收的能量,它就会变冷。

当科学家们把其他波长的影响混合代入时,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在光谱的近红外部分,像冰和雪这样的表面是不反射的--事实上,它们吸收近红外光的方式与深色T恤吸收可见光的方式很相似。

"人们认为雪是反射光的。它是如此闪亮,"位于纽约市的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所长、美国宇航局代理高级气候顾问加文-施密特说。"但事实证明,在光谱的近红外部分,它几乎是可以被看做是黑色的。"

显然,对于气候科学家来说,要获得太阳能如何进入和离开地球系统的全貌,他们需要包括除可见光之外的其他波长。

地球的能量预算是对从太阳接收的能量与辐射回太空的能量之间的微妙平衡的一种比喻。对地球能量预算的精确细节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气候如何变化以及太阳能输出的变化至关重要。这就是美国宇航局的太阳总辐照度和光谱传感器(TSIS-1)发挥作用的地方。从国际空间站上的有利位置,TSIS-1不仅测量到达地球大气层的总太阳辐照度(能量),而且还测量每个波长的能量多少。这种测量被称为光谱太阳辐照度,或SSI。TSIS-1的光谱辐照度监测仪(SIM)由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大气和空间物理实验室开发,测量SSI的精度优于0.2%,或在真实SSI值的99.8%以内。

"有了TSIS-1,我们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测量有了更大的信心,"密歇根大学气候和空间科学与工程系教授Xianglei Huang博士说。"你如何划分每个波长的能量量对平均气候有影响"。

落在地球上的光的成分对于理解地球的能量预算很重要。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和光谱辐照度总传感器(TSIS-1)测量太阳在1000个不同波长的能量,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被称为太阳光谱辐照度。Huang和他在密歇根大学、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同事最近首次在全球气候模型中使用TSIS-1 SSI数据。戈达德的TSIS-1项目科学家Dong Wu说:"过去有几项研究使用各种SSI输入来分析气候模型的敏感性" ,然而,这项研究是第一次调查新数据如何改变地球两极的太阳能反射和吸收模型。

他们发现,当他们使用新的数据时,与使用旧的太阳数据相比,模型在冰和水吸收和反射多少能量方面显示出统计上的重大差异。该团队运行了名为社区地球系统模型(CESM2)的模型两次:一次是使用18个月期间平均的TSIS-1新数据,另一次是使用基于NASA退役的太阳辐射和气候实验(SORCE)数据的旧的、重建的平均值。

研究小组发现,与老的SORCE重建数据相比,TSIS-1的数据在可见光波长中存在更多的能量,而在近红外波长中的能量较少。这些差异意味着在TSIS-1的运行中,海冰吸收的能量更少,反射的能量更多,因此极地温度降低0.5到1.3华氏度,夏季海冰的覆盖量就可以增加了约2.5%。

"我们想知道新的观测数据与以前的模型研究中使用的观测数据如何比较,以及这如何影响我们对气候的看法,"主要作者Xianwen Jing博士说,他作为密歇根大学气候与空间科学和工程系的博士后学者进行了这项研究。"如果可见光波段的能量较多,而近红外波段的能量较少,这将影响表面吸收的能量的多少。这可以影响海冰的生长或收缩,以及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程度"。

这告诉我们,除了监测太阳总辐照度之外,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光谱。虽然更准确的SSI信息不会改变气候变化的大局,但它可能帮助建模者更好地模拟不同波长的能量如何影响气候过程,如冰的行为和大气化学。

作者警告说,即使新的数据使极地气候看起来有所不同,但在科学家能够利用它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之前,仍有更多的步骤要做。该团队的下一步包括调查TSIS数据如何影响低纬度地区的模型,以及在未来继续观测,以观察SSI在整个太阳周期中的变化。

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光所有的波长如何与地球表面和系统相互作用将为科学家以模拟现在和未来的气候提供更多和更好的信息。在TSIS-1及其后续的TSIS-2(将于2023年在NASA自己的航天器上发射)的帮助下,NASA正在实现解释地球的能量平衡以及它是如何变化的。

举报

  • 相关推荐
  • OpenAI核心模型采用物理隔离:为防窃密 上网需明确许可

    据媒体报道,OpenAI近期全面升级其安全体系,以应对企业间谍活动风险。此次升级的核心举措之一是推出信息隔离”政策,旨在严格限制员工对敏感算法和新产品的访问权限。 例如,在开发o1模型期间,OpenAI规定只有经过严格审查并获得相应权限的团队成员,才可在公共办公区域讨论相关细节。 同时,公司还采取了多项物理与网络安全强化措施:将核心专有技术存储在隔离�

  • AI驱动全域进化,金仓数据库以“融合”重构数据基座

    7月15日,电科金仓在京举办"融合进化+智领未来"主题产品发布会,推出多款AI时代数据库产品:KES V92025融合数据库具备多语法体系兼容、多集群架构等特性,性能提升30%;KEMCC统一管控平台实现跨云环境数据库管理;云数据库AI版集成高性能硬件与AI大模型;KFS Ultra智能数据集成平台支持百种数据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珊指出,数据库与AI深度结合已成释放数据价值关�

  • 小米YU7提供5个主驾驶模式 到底有什么区别

    小米YU7提供了5个主驾驶模式和4个场景模式,支持动力响应、转向手感、悬架软硬/高低等多类参数可调,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驾驶习惯以及驾驶场景需求。 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小米汽车官方推荐以下5个主驾驶模式,一键即可轻松切换小米YU7的5种不同性格”: 舒适:如果您更关注驾乘舒适性,请选择舒适”驾驶模式。这一模式下,动力相当于3.0T豪华SUV的动力水平。此时动力�

  • 硬盘丢失了数据怎么恢复?硬盘数据恢复的6种方法

    文章分析了硬盘数据丢失的常见原因及恢复方法。数据丢失主要源于人为误操作、硬件故障、软件系统问题和环境因素四类。针对不同情况,介绍了6种恢复方法:回收站还原、系统版本回退、备份还原、Mac系统的TimeMachine、命令行操作以及专业数据恢复软件。其中专业软件如转转大师能深度扫描硬盘,支持多种文件格式恢复,操作简便且成功率高。文章强调数据丢失后应避免写入操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恢复方式,并建议做好日常备份预防数据丢失。

  • 最新AI模型哪里看?查找最佳AI模型平台推荐

    文章介绍了AI领域快速迭代背景下,开发者如何高效追踪最新模型动态。主要渠道包括:1)官方渠道(GitHub、公司官网/博客);2)科技媒体和社区(Twitter、Reddit等);3)专业聚合平台(推荐AIbase模型广场)。重点推荐AIbase平台,其优势在于:实时更新全球最新模型、结构化展示关键信息、支持多维筛选排序、直达相关资源链接。建议开发者善用官方渠道获取源头信息,同时�

  • 外星系不明物体造访太阳系 天文学家聚焦神秘A11pI3Z

    近日,一个看似小行星的不明物体引发了多国天文学家的密切关注。欧洲航天局于2日发布消息称,这个不明物体极有可能来自外星系,是目前已知造访太阳系的第三个“星际访客”,这一发现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科学界激起了层层涟漪。 据美国《纽约时报》2日详细报道,这个神秘的系外物体被赋予了代号A11pI3Z。目前,它正处于小行星带和木星之间的区域,与地球相距数亿

  • 微云全息(NASDAQ: HOLO)引领车联网数据安全新纪元:创新分片技术重塑区块链存储与计算

    随着车联网(IoV)技术发展,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区块链技术凭借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特性,在解决车联网数据安全需求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微云全息(NASDAQ: HOLO)针对区块链存储压力大和跨分片通信效率低两大挑战,创新性地提出内容分片和节点分片两种解决方案。内容分片通过智能合约将数据分类存储在不同节点,降低单节点存储压力;节点分片则将网络节点分组协作,减少跨分片通信次数。这两种方法有效提升了系统性能和可扩展性,为车联网数据安全提供了新思路。

  • 用数据丈量时代:神策十年进化论

    神策数据成立于2015年4月,从服务互联网客户的SaaS模式起步,逐步发展为国内数字化用户运营市场的领先企业。十年来,公司业务模式不断升级,现已服务金融、零售等大型客户,产品体系涵盖客户数据引擎(CDP)、客户旅程分析引擎(CJA)等核心产品,并接入AI大模型提升智能化水平。目前服务2500+付费客户,覆盖30多个行业,获得近100项专业认证和100+奖项。公司持续推动产品迭代

  • 领创政企工作台保护涉密场景数据安全,助力机关单位数字化建设

    文章主要介绍了党政军机关单位在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时面临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挑战。领创科技为涉密单位定制军用平板解决方案,采用华为C7平板,通过专属桌面、应用白名单、网络隔离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该方案已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部队单位成功应用,实现专机专用、精准管控应用安装与卸载,筑牢信息安全防线。此外,领创的定制化方案还服务于

  • 研究生济南打车去拉萨 打表价1万多 比自己开车玩惬意

    ​近日,济南一名出租车司机曹师傅驾驶新能源混动出租车,搭载两名均为研究生的乘客,开启了一场跨越3900公里的非凡旅程——从泉城济南出发,沿318川藏线一路奔赴雪域高原拉萨。这一独特出行方式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曹师傅向记者透露,此次进藏全程打表计费,目前计价器显示费用已超万元,而这仅是基础车费。剩余的油费、过路费需由两名乘客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