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见闻 > 关键词  > 创新技术最新资讯  > 正文

厉害了!这个机器可以吸收室内二氧化碳并将转化为燃料

2020-10-14 10:47 · 稿源:站长之家

二氧化碳浓度在拥挤的办公室中不断上升,而这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思考能力。通常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引入更多的外部空气,而现在多了一种可能性,就是过滤掉室内的二氧化碳。

芬兰一家初创企业Soletair Power最近展示了在其办公室运行的机器,该设备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燃料。

注:图片来自Soletair Power

正常做法是将二氧化碳简单地排放到室外,而Soletair的想法有趣的点在于,该设备的其余部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他们使用的二氧化碳捕捉技术是燃烧发电厂设计的技术的缩小版。空气会通过一个充满小颗粒的空间,这些颗粒含有与二氧化碳分子结合的氨化合物。颗粒周期性地经过一个加热步骤进行循环。

据介绍,温度只需上升到 120 摄氏度以下就能操作,所以当地供热系统的蒸汽和/或电加热元件就足够了。这使得机器可以让胺颗粒释放出它们储存的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积聚在储存罐中。

机器的其余三分之二,高约 2 米,长 5 米,宽 1 米,用于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可用的燃料。其中有一个电解器可以将水分解成氢气。然后氢气和二氧化碳在甲烷化反应器中结合,产生纯甲烷气体。

举报

  • 相关推荐
  • 行业唯一!海尔入选首批青岛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

    青岛市公布首批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名单,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凭借突出的科研转化能力成功入选,成为行业唯一获此认定的企业。作为青岛"人才强青"计划核心载体,该基地旨在打通"实验室研究-产业技术攻关-市场应用转化"全链条。海尔依托20余家国家级平台及高水平导师团队,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完整生态。多年来,海尔累计引进100多名博士后,主持参与15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申请专利700多项,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超100亿元。企业通过"创客制"激发科研活力,搭建全球化创新平台,为人才提供国际视野。未来,海尔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高端人才储备与前瞻技术布局,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羊奶粉哪个牌子好消化吸收?澳优佳贝艾特悦白以95%高吸收率胜出

    文章主要分析了羊奶粉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的优势和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羊奶粉凭借其天然易消化吸收的特性受到家长青睐。澳优佳贝艾特悦白凭借"吸收好,营养更好"的特点脱颖而出,其脂肪球直径小、中短链脂肪酸含量高,临床验证吸收率达95%。产品添加活性益生菌和益生元组合,促进消化吸收,维持肠道健康。配方设计上采用接近母乳的DHA�

  • 普渡机器人发布AI扫吸推机器人PUDU MT1 Vac,重新定义智能吸尘新标准

    普渡科技7月15日发布AI扫吸推机器人PUDU MT1Vac,专为大面积吸尘场景设计。产品采用双独立风道系统,吸尘效率提升200%,配备20L超大容量尘污分离系统,单次作业可覆盖1000㎡酒店地毯清洁需求。机器人具备55cm超宽吸尘宽度,集成HEPA级过滤系统,能识别不同地面材质自动调节吸力。搭载激光SLAM+视觉VSLAM融合定位系统,适应酒店、商超等复杂场景。该产品填补了大容量高效吸尘机器人市场空白,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 买二手车一年半后发现是“凶车” 能退款吗 法院判了

    买二手车一年半后发现是凶车”,车主想以此为由退款,能被支持吗?近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分享了这一起典型案例。 报道称,2023年2月18日,张先生花费16.4万元,从某二手车公司购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公司保证此车无事故、无泡水、无火烧。 去年9月份,张先生发现该车曾于2022年11月发生过交通事故,虽车辆未受损,但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张先生遂诉至人民法院,主�

  • 智慧养老再升级!海尔养老机器人矩阵亮相老博会

    文章主要探讨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养老服务模式面临人力依赖重、效率低等挑战,科技赋能成为破局关键。海尔在2025年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上展示了一系列AI产品,包括衣物洗护机器人、助行机器人等,系统化呈现了科技赋能居家养老的可行路径。其中,海尔智能衣物洗护机器人能实现从洗衣到收纳的全流程自动化,减轻老年人负担;AI运动外骨骼机器人W1则通过柔性算法等技术,帮助老年人稳健行走。文章强调,智慧养老不仅要解决显性问题,更要关注不易察觉的生活痛点,海尔以"无人家务"为方向,加速布局家庭服务机器人场景应用,推动养老从"被动辅助"向"主动赋能"转型,为构建更高效、人性化的智慧适老新方案提供科技支撑。

  • 这家清洁能源公司可提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转化为燃料

    二氧化碳过度排放被认为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加拿大一家名为Carbon Engineering的公司从中看到了商家,研究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提取出来并转化为对工业生产有用的产品。

  • 二氧化碳能转化成航空喷气燃料?或许指日可待

    过去十年来,航空业一直在寻找减少全球碳足迹的方法,比如投资植树项目或风力发电场,以及为飞机提供更环保的替代燃料,以帮助达到减排的目的。现在,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该方法有可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喷气发动机燃料。如果能取得成功的话,将可以实现飞机的“净零排放”。根据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研究显示,该实验是在实验室进行?

  • 科技成果转化好消息!“稻米造血”有望成为现实

    武汉某生物医药公司自主研发的Ⅰ类生物制品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奥福民®)已完成国家药监局全部业务审评,进入最后审批阶段。该药基于药用水稻技术平台研发,历经20年科研攻关,开创性地将水稻种子转化为"天然生物反应器",通过水稻胚乳细胞表达人血清白蛋白,最终获得高纯度医药级产品。目前该平台已实现每公斤糙米30克蛋白表达量,量产后有望降低白蛋白成本,惠及患者。中国白蛋白市场需求约1000吨/年,进口产品长期占据60%份额,奥福民®量产后有望替代约四分之一进口产品。该技术平台还有多个涉及儿童腹泻、心脑血管疾病的水稻系新药在研。

  • 马斯克启动大气清碳计划 要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火箭燃料?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周一发布推文称,SpaceX将启动一项从地球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计划,并把它转化为火箭燃料。

  • 科学家开发高效概念方法 将二氧化碳有效地转化为清洁/可持续的燃料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高效的概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洁、可持续的燃料,没有任何不需要的副产品或废物。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表明,生物催化剂或酶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地生产燃料,但效率很低。他们的最新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下将燃料生产效率提高了18倍,证明了污染性的碳排放可以有效地转化为绿色燃料而不浪费任何能源。这些成果在《自然-化学》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两篇相关论文中进行了报道。 大多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的方法也会产生不必要的副产品,如氢气。科学家们可以改变化学条件,以尽量减少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