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正文

16家车企“不降价承诺”反转,国内车企缘何热衷价格战?

2023-07-16 16:31 · 稿源: TechWeb.com.cn

TechWeb文/卞海川

在日前举行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特斯拉、比亚迪、上汽、一汽和蔚小理等16家国内主流车企,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承诺不降价。但仅仅过了2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就发表声明,删除《承诺书》涉及价格负面的表述,遵守《反垄断法》,自主定价,公平竞争。

反转如此之快,核心就在于价格。那么问题来了,国内车企为何对于价格战乐此不疲,甚至冒着反垄断的风险集体签署所谓《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

创新降本增效,特斯拉降价的本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货品的成本高,单价低,利润空间自然也变得狭窄。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因此,新能源汽车在打价格战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去提升生产效率、生产方式,进而通过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去降低边际成本才是核心。

以特斯拉为例,其使用一体压铸技术,车辆内部只有前后两个巨大的铸造模块,与丰田代表的传统汽车生产工艺相比,虽然看上去略显粗糙,单却省去了数百个零部件,更易于制造和降低成本。而最新Model Y更是采用了底盘电池一体化设计,而不是将电池塞进前后轴之间。这种方法为车辆减轻220磅的重量,同时提高了车辆的电池续航能力,并削减了整体成本。

更让我们感到恐惧的是,在今年特斯拉“投资者日Investor Day”上,特斯拉表示,会继续减少Model Y车身零部件数量,将车身分解为几个部分,从时空角度提升生产效率30%,将序列组装和平行组装同时进行,例如内饰从下到上组装,同一时间对不同部分进行操作。而特斯拉方面多次强调,最终,整车的组装将只需要进行一次。特斯拉认为,传统的车辆组装方式,包括冲压、车身、油漆和总装,是较为低效的。与此同时,特斯拉总工程师 Lars Moravy表示,该公司希望以目前 Model 3或Model Y一半的成本制造下一代汽车。

又如国内的比亚迪,在技术驱动方面,通过刀片电池和DM-i系统,在中低端市场撕开一道口子,稳住了销量基本盘。而凭借最新的DM-i系统创新,比亚迪成功将成本压缩至一万元以内,成为混动市场的佼佼者,这也为后期的利润提升争取了空间。

在7月6日的中国汽车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透露,去年特斯拉的单车平均利润达到10426美元,约合75524元,这得益于特斯拉131万辆的规模效应。而在在今年180万辆的规模下,特斯拉的规模成本仍有下降空间。而相比之下,去年销量超186万辆的比亚迪单车平均利润只有8854元。特斯拉单车利润是比亚迪的8.5倍。

进入到今年,虽然因为一季度的降价导致自身利润受到影响,净利润同比大跌24%,毛利率也从此22Q4的25.9%降到21.1%,但销量提升明显,依然保持较好的赚钱效应。

事实是,如果对今年上半年汽车价格走势以及各车企行为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我们就能发现,特斯拉就是一条“价格鲶鱼”,凭借自己优秀的创新成本控制多次降价,让众多车企都不得不跟着降,不断压缩利润空间。

被动跟风,国内车企因降价而降价

与上述特斯拉、比亚迪通过创新降本,进而反映到主动的价格下调不同,国内多数车企都是被动降价,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今年进入2023年以后,特斯拉打响价格战第一枪后引发的国内车企的盲目跟风,先是小鹏P7、问界M5紧跟特斯拉,当即降价,但并没有提升销量,就连坚持不降价的蔚来汽车,也最后妥协了,做出一个艰难的降价决定。而一直声称不降价的比亚迪更是将推出的秦dmi的价格拉到9.98万,把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卷入了十万以内。

而上述降价的背后,一方面是国内品牌诸如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埃安等自主车企是完全竞争状态,此前价格已经压到极限的状况;另一方面则是完全是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国内部分车企的成本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呢?

曾几何时,“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这些总结起来都和“智”相关的词汇几乎成为目前所有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包括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等)的口头禅,颇有无“智”不“新能源车”的意味。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创新实力。实际上这些所谓“智”,无论从技术成熟度、使用场景、用户体验看,对于多数车企,体现更多的是徒增成本。与之相比,在与降本增效最为密切的制造上的创新却少有鲜见。

除了车本身外,部分国内车企还将精力和资源用在市场的过度营销,甚至是虚假宣传上,诸如某某车媲美某某车的文章屡见网络,据称,有些车企竟然将车价的1/4用于营销,试想以下,如果这些车企将这些资源投入到创新和回馈用户上,是否更是正道呢?

尽管国内车企对于价格战乐此不疲,但市场效果并不理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对从已披露年度销量目标的11家车企分析报道,上半年这些车企年度目标完成率均在50%以下,其中理想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比亚迪4家完成率均超过40%,但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三家造车新势力仅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20%左右。这似乎再次印证了单纯的价格战未必会受到市场和用户的欢迎,关键还是在于车企创新给市场和用户带来的价值。

写在最后:综上,我们认为,虽然同样是所谓的价格战,但特斯拉与国内车企的价格战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通过创新的降本增效,是符合产业和市场运行规律的,后者只是为降价而降价,既不利于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更非市场和用户所需。

举报

  • 相关推荐
  • 何小鹏“剧透”:小鹏训练的一个物理大模型 是国内车企“独一份”

    快科技4月14日消息,今日早间,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作为最早把「智能化」作为核心的车企,小鹏的本质是「AI汽车公司」,我认为AI 最大的价值在于改变物理世界,而不仅是数字世界,我们要做一家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我更想通过 AI 来改变物理世界,这是很有意义的,但难度也更大。小鹏坚持全栈自研,去年率先在自动驾驶领域引入强化学习、模型

  • 京东掀起“外卖价格战”:4.9元就能点一杯咖啡!

    今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百亿补贴,号称将通过全民补贴爆品直降”双重机制,一年内投入超百亿元。有网友查阅京东外卖页面发现,一杯库迪生椰拿铁或经典拿铁标价3.9元,CoCo都可的珍珠奶茶、茶百道的椰椰桂花乌龙等饮品也只要4.9元。PLUS会员和大学生用户还可额外抽满25-20元外卖百亿补贴金券”,每天限量10万张。

  • 2024中国车企净利润榜单:比亚迪第一封神 比后四之和还多

    快科技5月2日消息,进入4月份以后,国内各家车企也相继发布了2024年财报,有机构制作了2024年中国车企净利润排行榜。榜单显示,比亚迪2024年净利润402.5亿元,位居国产车企第一,断层式领先其它车企。榜单前五阵营中,比亚迪的净利润比后四名之和还要高。并且,比亚迪的毛利率为21.02%,同样是榜单中第一,比小鹏、小米、蔚来这些新势力还要高。而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为427.21万辆,拿下国内车企第一和全球新能源销冠的称号。榜单第二名为吉利,净利润166.32亿元,对应销量为217.66万辆,净利润和销量也均为国内车企第二。长城汽车以126.92

  • 中国车企加速拥抱公有云,阿里云连续四年稳居第一

    IDC报告显示,2024下半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达42.99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公有云市场增长最快,规模达29.94亿元,阿里云以35.7%份额连续四年居首。汽车厂商加速拥抱云技术,预计2029年公有云占比将达77%。阿里云已服务广汽、比亚迪等主机厂,提供从AI基础设施到MaaS的全栈支持。上汽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打造智能座舱系统,实现"无接触交互"。中国一汽则利用阿里云大模型构建企业智能助手"红旗云妹",重塑办公流程。报告指出,"云+AI"正成为推动汽车行业创新的关键动力,未来将加速产业智能化转型。

  • 安波福加码中国本土化:全速推进国产供应链,助力车企征战全球

    4月22日上海车展期间,安波福宣布全面升级在华本土化战略2.0,推出多款为中国车企定制的高性能解决方案。包括基于国产芯片的跨域融合方案、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虚拟化平台Hypervisor等核心产品,实现100%自主可控的智能汽车技术体系。公司在武汉新建连接器工厂,在上海建设自动化工厂,并筹建中国数据中心和测试中心,强化本土研发能力。目前安波福已与超100家本土供应商合作,核心物料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其"中国方案"已助力多家车企拓展海外市场,包括支持广汽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降低成本的案例。预计到2027年,安波福将实现国内供应链全球覆盖,助力中国汽车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

  • 奇瑞闷声赚外快!4月集团销售20万辆 出口8.7万辆中国车企第一

    快科技5月2日消息,奇瑞集团日前公布了最新销量数据。4月份,奇瑞集团销售新车200760辆,同比增长10.3%。其中,奇瑞集团出口87738辆,蝉联中国车企出口销冠。在国内汽车市场日趋内卷的情况下,奇瑞凭借着先发优势,成功开辟出利润更高的海外第二市场,闷声赚外快。分品牌来看,奇瑞当前旗下共有五大品牌,分别为奇瑞、星途、捷途、iCAR、智界。其中,奇瑞品牌4月份销售120034辆,出口占据了绝大部分,奇瑞主品牌目前海外销量已比国内市场还高。星途4月份销量为9348辆,意味着奇瑞的高端品牌之路也已逐步成型。在星途瑶光、星纪元等热门车?

  • 英特尔发布第二代AI增强SDV SoC:车企自由度更高 AI性能提升10倍

    快科技4月23日消息,上海车展今日开幕,英特尔在车展上发布第二代英特尔AI增强软件定义汽车(SDV)SoC。该SoC率先在汽车行业推出基于芯粒架构的设计,进一步扩展了英特尔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创新产品组合。英特尔希望借助第二代AI增强SDV SoC塑造汽车计算的未来。”英特尔院士、英特尔公司副总裁、汽车事业部总经理Jack Weast说。据介绍,英特尔第二代AI增强 SDV SoC允许汽车厂商根据自身需求定制计算、图形和AI功能,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通过为每个功能模块匹配性能出色且合适的芯片。相比上代,生成式和多模态AI性能最高可提升10?

  • 苹果扛不住了:iPhone 16系列官方主动降价 最高降1500元+

    从调价幅度上看, iPhone 16 Pro Max所有容量版本降价160美元(约1320元左右);而iPhone 16 Pro的128GB版本降价176美元(约1500元),其他版本同样降价160美元。

  • 半价理想L8再上强度!零跑C16推限时一口价:11.87万起 降价超3.7万

    零跑汽车日前宣布,即日起至2025年4月26日24点,通过零跑官方渠道下定C16车系且在2025年6月30日前交付的用户,可享限时一口价118701元起,其指导价区间15.58万-18.98万元。此次限时一口价,相当于起售价降价超3.7万元。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从30%充到80%最快仅需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