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 > 关键词  > 在线教育最新资讯  > 正文

这家中国教育公司,市值做到171亿美元,它的秘诀是什么?

2017-10-25 10:34 · 稿源:爱分析

指导 | 凯文 张扬

撰写 | 东起

摘要:好未来是国内K12 教育行业标杆,并且正在通过内生和外延方式布局教育全产业链。 2010 年,好未来登陆纳斯达克,截至当前市值超过 171 亿美元,市盈率达 126 倍。通过好未来发展历程、业务模式、运营和财务表现等基本面研究,我们分析了公司的高市盈率原因,未来成长潜力和利润空间。

要点如下:

1.发展。好未来由线下小学奥数辅导班起步,通过拓展新市场、增加科目和布局在线业务实现K12 业务的快速增长;坚持核心业务内生之外,以投资并购的方式,涉足教育其它细分赛道,完成从幼小到高教的完整业务布局。

2.业务。好未来业务分为小班、个性化和在线 3 部分。小班业务是核心,个性化辅导业务被限制,在线业务,尤其是与线下培优结合的双师课堂将成为新增长点。

3.运营。 2017 财年,好未来营收10. 4 亿美元,毛利率和运营净利率分别为49.9%和12.6%。基于小班业务学习中心拓展和在线业务增长,预计未来 3 年可以保持30%-50%的营收增速,并且有12%-15%的稳定利润空间。

4.高市盈率原因。从基本面来看,行业空间、好未来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及稳定的增长和盈利预期,是 3 个主要原因。

今年 5 月好未来(NYSE:TAL)市值超过百亿美元,而刚刚公布的 2018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更是亮瞎眼,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达65.0%、117.5%。伴随国内教育培训市场持续火热,成立 14 个年头后,好未来或将迎来又一波快速成长。

好未来上一次“爆发式”增长是在上市前后。2008- 2012 财年,营收从888. 2 万美元增长到17752. 0 万美元,CAGR达111.4%;营业利润(Income from operations)从166. 7 万美元增长到2102. 5 万美元,CAGR达88.5%。

关于增长原因,通过好未来自身布局可以窥见一斑。回顾 14 年的成长历程,好未来在业务方面主要经历了 4 项改变:1.拓展全国市场;2.增加科目;3.推出差异化产品;4.布局在线业务。

走出北京

2003 年学而思(现为好未来旗下品牌)前身奥数网上线。看到市场需求后,之前就做过家教的张邦鑫和曹允东在海淀开办了第一家课外辅导班,并在 2005 年正式成立了学而思教育。

虽然在 2005 年就已经有过千万流水,但成立前几年,学而思一直不温不火,走“小而美”路线。

2007 年,学而思开始拓展新市场,先是走出海淀,在北京其他地区开设辅导班,次年在上海、天津和武汉收购了 5 所K12 课外辅导学校; 2009 年和 2010 年,先后在广州、深圳建立分校,进一步拓展华南市场。

截止 2011 年 2 月底,学而思学习中心增长到 132 所,相应入学学生数增长到486, 389 人。

从奥数到中小学全科

成立之初,学而思提供语数外辅导,然而在 2005 年砍掉了语文和英语,开始专注于奥数(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

不难看出,这其中有几个主要原因:第一,公司初创之时,资源有限,集中在单一学科可以减少师资和教研压力。第二,相对于语文和英语,数学课程更容易做标准化教研,而且考试结果容易量化。第三,当时奥数成绩对升学的加分政策,使家长对于奥数辅导形成较强刚需。第四,与其它机构形成差异化竞争,专注单一学科,快速建立品牌。

在发展成熟,积累了用户和教研经验后,学而思开始增加辅导科目。从 2010 年开始,先后恢复了语文和英语辅导,目前分别以东学堂语文和乐加乐英语品牌在学而思培优体系下运营。另外,逐渐增加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课程。目前,公司课程已经覆盖中小学全科。

推出 1 对 1 辅导

以小班课程起步的学而思,在 2007 年推出了个性化辅导产品智康 1 对1。

2007 年正是以学大、精锐等 1 对 1 辅导机构“风生水起”之时,虽然模式是以课程顾问推动为主的销售导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需求。

智康 1 对 1 的推出,一方面顺应市场,另一方也与自身小班形成差异化。小班定位培优, 1 对 1 则可以理解为定位在补差,从而覆盖更多用户。

布局在线业务

2010 年,好未来开始布局线上业务,推出学而思网校,使教学产品触达更多用户。

网校模式已经存在很多年,而在线教育概念的火热还是在 2011 年左右,此后,各种在线教育产品大量出现。

学而思网校在推出之后也逐渐改变产品模式:上线之初使用录播课程; 2013 年开始尝试“录播+直播”模式,学生上课仍是使用录播课程,但提供答疑的直播服务; 2016 年全面转型为直播模式,教师在固定时间段直播授课,录播课程则免费提供给用户。

同时, 2014 年创立的另外一个直播辅导品牌——海边直播, 2017 年整合为学而思培优在线,与线下小班课程互补。

另外,好未来在 2015 年开始布局双师课堂。双师课堂可以极大提高教师人效,且能够解决新城市拓展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目前双师课堂主要集中在北京,将逐步拓展到二线城市。

“内生+外延”完善布局

2013 年,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使集团范围跳出K12 辅导圈;并通过投资并购完善在教育领域的布局。

从已公布案例可以看出,好未来投资并购标的主要是在K12 以外教育领域。

在学前教育领域,好未来投资了小伴龙和宝宝树等;在留学和高教领域,先投资后并购顺顺留学,以及唯佳教育和考满分的并购等,从而实现学前教育-K12 教育-高等教育/国际教育的布局。

在老本行K12 领域,在保持主营业务发展节奏的同时,对市场新趋势也都有反应,主要通过内生的方式,比如智康 1 对 1 和海边直播;同时也有投资,比如家教O2O的轻轻家教,互联网打法的作业盒子等。

此外,在素质教育领域投资了鲨鱼公园、爱棋道、画啦啦和少年创学院等;在语言教育领域,并购励步英语,投资朗播网,逐渐形成当前业务体系。

今年 8 月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好未来形成了 5 大事业群:幼小事业群、K12 事业群、国际及高教事业圈、互联网事业圈和教育云事业群。此外,今年黄琰出任好未来CTO,随后AI Lab成立,也表明了好未来从培训公司到科技公司,从运营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布局。

以线下小班为核心的三大业务

按授课方式,好未来业务可分为小班(Small Class)、个性化(Personalized Premium Services)和线上(Online Course)。

2018 财年第一季度,小班、个性化和线上三块业务占比分别为81%、13%和5%。

小班辅导业务

小班辅导业务包括学而思培优、励步英语和摩比思维馆。

学而思培优是好未来的核心,也是在行业内最具优势的业务;以小班模式为K12 学生提供线下课外辅导。

根据公立学校学期划分,学而思培优每年分为 4 个学期:春秋学期和寒暑假学期。提供的课程包括中小学语数外和中学理科;部分课程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

2010 年,学而思培优开始使用ICS(Intelligent Classroom System)系统,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系统下载各种多媒体教学内容。 2016 年,IPS(Intelligent Practice System)系统开始使用,学生的预习及课后作业均在线完成,从而实现用户数据的积累。

近 3 个财年(FY2015-FY2017),提供学而思培训小班课程的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数量由 198 个增加到 339 个。

励步英语成立于 2008 年,已成为少儿英语头部品牌之一; 2016 年 1 月被好未来收购。

励步为2- 15 岁用户提供学科英语辅导,采用小班模式,每班最多有 14 名学生。截至 2017 财年, 53 个学习中心提供励步英语培训。

摩比思维馆于 2011 年推出,起初是为 8 岁以下儿童提供以数学为主的益智课程,从而形成学而思培优的“流量入口”。 2015 年,目标用户拓展至2- 15 岁儿童,课程也增加了语文思维课程、少儿编程课程和美国早教课程等。

2017 财年,好未来有 8 个学习中心和 8 个服务中心提供摩比思维馆课程。

从学习中心数量可以看出,学而思培优一直是核心业务; 2016 年并购的励步英语渐入佳境;而摩比思维馆并没有着重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对于目标用户并非刚需,尤其是在非一线城市;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与学而思培优业务很好的衔接,作为“流量入口”的价值不及预期。

近 3 年,小班业务营收增速稳定,由3. 5 亿美元增长到8. 8 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小班业务在 5 个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南京)之外的营收占比逐渐提升。在一线城市市场基本饱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出好未来在加快向二三线城市拓展。

个性化辅导业务

个性化辅导业务包括 2007 年推出的智康和 2016 年收购的顺顺留学。

智康以定制课程和 1 对 1 的形式为中小学学生提供课外辅导,课程覆盖中小学全科。

智康 1 对 1 的用户定位与学而思培优基本形成互补。截止 2017 财年,智康在 12 个城市有 107 个学习中心,以及 109 个服务中心。

顺顺留学成立于 2015 年, 2016 年 6 月被好未来控股,主要为国内学生提供留学申请服务。

近三个财年,个性化辅导业务营收分别为72. 5 百万美元、81. 7 百万美元和109. 2 百万美元。 2017 财年营收增速提高,主要就得益于顺顺留学的并购。

在线辅导业务

好未来通过学而思网校和学而思培优在线为学生提供线上辅导业务。

近 3 个财年,在线业务的营收分别为15. 5 百万美元、24. 7 百万美元和48. 9 百万美元。

举报

  • 相关推荐
  • 英伟达成首家市值超4万亿美元公司

    科技巨头英伟达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股价上涨2.5%,报收于163.9美元/股,凭借这一表现,其总市值成功攀升至4万亿美元,一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这一惊人关口的公司,再次刷新了资本市场的纪录。 在全球市值排名中,英伟达稳坐头把交椅,微软以3.74万亿美元的市值位居第二,苹果则以3.14万亿美元位列第三。

  • “寡姐”斯嘉丽总票房登顶影史第一!主演《侏罗纪世界:重生》全球票房达3.1亿美元

    据电影数据网站The Numbers,随着《侏罗纪世界:重生》全球范围上映,寡姐”斯嘉丽约翰逊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演员。 截至目前,《侏罗纪世界:重生》全球票房收入达3.183亿美元。 在该片助力下,寡姐”担任主演、集群主演(包括配音)的36部电影累积获得146.1亿美元(约1047.4亿人民币)票房。 据悉,斯嘉丽目前总票房达146.14亿美元,略微超过排名第二的影坛常青树塞缪尔

  • 英伟达股价创新高 市值3.89万亿美元

    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假期前的短暂交易日中,英伟达(NVDA.US)股价强劲上涨1.33%,盘中一度触及历史新高160.98美元,最终市值定格在3.89万亿美元,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英伟达在资本市场的非凡实力,更标志着其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的新标杆。

  • 黄仁勋身家超越“股神”巴菲特! 达1440亿美元 全球顶级富豪格局洗牌

    随着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该公司CEO黄仁勋的身家如火箭般蹿升。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周五美股收盘,英伟达上涨0.50%,最新市值4.02万亿美元。 凭借这一傲人成绩,黄仁勋的个人身家达到1440亿美元,一举超越了股神”沃伦巴菲特(1430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攀升至第九位。

  • 半导体现4万亿美元巨头 长鑫乘产业东风谋上市

    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浪潮。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上市公司,彰显AI算力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存储芯片作为典型大宗产品,其市场空间与需求刚性尤为突出,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970亿美元。长鑫科技启动上市辅导,计划以601.9亿元注册资本冲击A股"存储芯片第一股",其IDM模式构建的硬科技竞争力成为核心壁垒。

  • 马斯克又拿到钱了:旗下xAI获100亿美元巨额融资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人工智能公司xAI近日宣布完成100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50亿美元债务融资和50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 这笔资金将用于开发AI解决方案、建设数据中心,并推动其旗舰AI助手Grok的进一步发展。 除已完成的融资外,xAI仍在洽谈约20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若成功,其估值可能飙升至1200亿至2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AI公司之一。

  • 企业比特币热潮:18 家公司 5 天内增值 12.2 亿美元

    未来几个月将是比特币“身份跃迁”的关键窗口期,从“投机币”跃升为“核心资产”,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 1.1亿玩家在手,小红书离“游戏指南”还有多远?

    暑期档临近,小红书游戏赛道又有新动作。 作为游戏行业的高热节点,暑期档是游戏玩家活跃和回流的高峰期,也是游戏厂商与宣发平台牵手的热恋期。 近期,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和米哈游旗下的《崩坏:星穹铁道》两款游戏迎来版本更新,相关话题均登上小红书热点榜,单个话题最高在看人数达到654万,其中既有游戏官方账号的宣传物料,也有玩家自发的二创cos形象�

  • 粉色没了!曝iPhone 17/17 Air共有9款配色

    ,配件制造商正在生产适用于iPhone 17和iPhone 17 Air的摄像头保护圈,这些保护圈的颜色与手机发布时的机身配色相匹配,由此可以确定iPhone 17以及17 Air的新配色。 据爆料,iPhone 17提供黑色、白色、蓝色、绿色和紫色等配色,iPhone 17 Air提供黑色、白色、金色和蓝色等配色,两款机型配色加起来共计有9款。 作为对比,iPhone 16以及iPhone 16 Plus提供群青色、深青色、粉色、白色和黑�

  • 苹果AirPods全球热销!累计收入将在2026年突破1000亿美元

    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报告称,得益于产品组合多样化与持续改进,苹果AirPods累计收入预计2026年突破1000亿美元。 报告指出,苹果不断扩展AirPods产品线,2024年推出无主动降噪的AirPods 4,以亲民价格触达新兴市场及学生等价格敏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