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本 > 关键词  > 以太资本最新资讯  > 正文

以太资本寿灵超:做漫画现在还死不了,赚钱方式如下

2016-10-28 09:35 · 稿源:站长之家用户

投资市场的风口总是在周期性不断变化中。

2016年上半年,《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大热,文娱的投资关注点纷纷涌向动画;而同根同源的漫画却“门庭冷落”,原因恰是漫画的变现非常困难,可以说是所有整个数字阅读里面变现最困难的一个行业。原因在于:

漫画和小说不一样。小说自从网络文学诞生之初不久就有了付费的传统。2004年,“起点”就有了VIP机制,经过12年的发展,付费阅读习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漫画最早期就是卖纸质漫画刊物,在互联网时代改造整个漫画产业的时候,还没有版权意识的基础。“漫画不要钱”的观念根深蒂固,行业发展慢,漫画家的境遇就很尴尬。

文学富豪榜排名靠前都是万级的年收入,漫画家过百万已经不得了了,这个量级差的很大。在没出名之前,中国绝大多数漫画家都是靠吃泡面和真·梦想 维持生活和职业生涯的。

毫不客气的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至少今年漫画的“风口已过”

但是,市场风口虽然有周期,而漫画产业整体来看依然是一个长期的机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期待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集中爆发,国漫已经处于“黎明之前”。

首先,外部环境已经东风渐起。

从艾瑞最近的数字阅读报告数据来看,现在整个数字阅读的用户在1.5亿左右,其中移动端已经达到PC端的7倍。

漫画是数字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估算,当前漫画的用户数可以达到8000万左右。这是因为现在所有漫画平台公布的数据去重以后差不多日活800万,一般估算比是日活除以10%。根据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来看,整个二次元的核心人群数基本上是1亿左右。二次元的最广泛读物就是动漫,从整个用户群来看,几年内翻倍没有问题。所以从市场的用户情况分析,可以预见到漫画市场增长空间很大。

此外,掌阅正在筹备上市,文学这一块业务逐渐收割,而漫画和小说的用户群重叠度很高。

掌阅相当于一个数字阅读渠道,付费用户群做的很好。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掌阅从14年的3000多万付费用户到15年的5000多万增长迅速。同样是2015年,掌阅开始尝试付费漫画,培育漫画付费市场,2015年很可能是付费漫画元年。总的来看,现在网文付费市场已经到了一百亿规模,但是纯付费漫画的领域不到10亿;在这种状态下,漫画付费的增长潜力是不可估量的。2014年腾讯动漫(国漫)约5000部,如今有超过2万部作品,有妖气漫画更有超过4万部连载作品。这证明整个漫画家体系是足量的,群众基础、潜在从业者广大。可以合理期待未来漫画家的收入增长,以致最终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顺着当前的发展形势可以预见,国漫的伟大航路,最多不会超过10年;得到“ONE PIECE“的最终幻想,还需要每个国漫中的创业者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二次元经济。

“国漫不能只靠动画盈利。” 应当从产业链的各环节切入,科学深入的探讨国漫变现的各种可能,形成二次元经济“的合力。

漫画产业链——

漫画的产业链分为生产端、分发渠道消费三大环节。

链条最开始的生产端,也就是漫画从业者,主要有三个类型:

首先种是个人漫画。也就是很多个人爱好者自己画,没事放在网上看,这个人群数量其实非常庞大,至少占到整个产业50%以上;

第二种是小型工作室。一般是三到五个人组成,其中主推一个人,在各大漫画平台上出自己署名的漫画,是“一个主笔+两到三个助手”的模式,约占产业的30%。

第三种占20%的,就是最近才兴起的大工作室模型,是一个工作室旗下有很多主笔,然后共用助手一起完成基本绘画(包括前期负责剧本改编的编辑、分镜头和后期上色)。

有一些个人漫画师如果想长期做职业,会逐渐依附于工作室; 但也有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会继续拓展个人的价值,有点类似网红,在自媒体接单自己做的。

渠道基本就是两种:

一种是传统报刊,现在基本上已经进入衰退期。现在常年发的周刊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已经变成月刊或者停刊了。

另一种就是数字化电子平台。据易观的数据显示,2016年快看漫画、有妖气漫画和腾讯动漫等主流平台占据前列,用户渗透率优势明显。

最后是消费者环节:

大量消费者阅读习惯还是在互联网平台,占到比较大比重。对于渠道平台来说就两种收入模式,一是广告,二是付费。

现在付费比例很低(只有1.5%左右),除了上文提到专业做付费起家的掌阅,用户基础好的腾讯和有妖气,大多数的漫画渠道目前只能靠广告收入来赚钱,广告和付费收入的比例约为9:1。

但是,我们能够明显感知到付费的发展。预计在2018年前后, 这两种收入的比例可以变为6:4,当付费收入占到渠道总收入的40%时,才是一个比较良好健康的水平。

漫画的变现模式——

变现模式早期可以通过付费实现,不过长期来看还是要进一步拓上下游产业。

从上述的产业链条出发,可以总结出现有的几种成熟的变现模式——

首先种是“IP投资”模式

这种模式自漫画IP开始做衍生品,迪斯尼是其中的代表,所以又称“迪斯尼模式”,其最出名的衍生品无疑是迪斯尼乐园。

相对于迪士尼本身制作动画和电影产生的18亿美金收入,游乐园在2014年的收入就有40亿美金,其他衍生品也有9亿美金,也就是说抛开动漫本身,衍生的收入高达49亿美金。

目前国内最典型的是奥飞动漫。奥飞和迪斯尼的比较大差别无疑是迪斯尼的IP是自己的原创,于是后来奥飞投资“有妖气”,希望增加高人气的原创IP产出。

第二种就是“IP变现”模式

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变现模式,即先通过漫画获得一定的原创IP知名度,再通过动画放大IP的价值,后期还有可能制作大电影,并同时推出游戏。比如《十万个冷笑话》,从漫画走向大电影和游戏,这条变现道路为它带来了比较优秀可观的利润,这也是国内比较公认的变现模式,也是最普遍的一种。

(近期不错的国漫动画作品)

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做动画。因为动画成本太高,很多公司没有视频播放平台支持就承担不起,于是,就有了“多快好省”的第三条路,从漫画直接跳到真人网剧。这个模式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打破次元壁”模式。

最近《画江湖之不良人》就在使用这个模式,从前期的二次元动漫一体化直接过渡到三次元网剧,是“ 2.5次元”的概念,目前网剧口碑形势一片大好,后期可能直接延伸到真人电影、然后是游戏。还有少数一些是漫画直接跳到游戏。

(《画江湖之不良人》)

从以上三种变现模式来看,目前国内的“IP投资”基本处于探索阶段。

万达的大型主题乐园虽然会借鉴一些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但是还没到纯通过漫画直接到衍生品的程度。这是因为国内衍生品绝大多数是毛绒玩具,作品本身从启动之初也没有设想好衍生品这条路。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想好要做衍生品,就可以先做衍生品授权再逐渐构思前期的作品属性,这很可能是奥飞接下去的主要战略——用手里的IP搭配生产力,主动根据下游选择做什么样的动漫。

“IP变现”模式比较适合玄幻类的作品。基于现在的国内动漫技术水平而言,诸如《十万个冷笑话》这种角色夸张、故事主线完全脱离现实的作品,很难直接转化为真人作品。如果资金很充足,可以像《大鱼海棠》、《大圣归来》一样做动画大电影或者直接做游戏。成本高风险大,但是也可以带来大量变现机会。

反而是女生偏好的都市言情题材,因为情节、人物贴近现实从而和真人作品很搭,“打破次元壁”模式也是三种模式里成本较低的。

总之,三种模式并非完全独立的关系,随着资金和实力的积攒,可以生发出更多的选择组合。漫画根本上还一个是“小体量,大能量”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个泛IP的代名词,是一种从其本身产生IP或让IP效应增强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广泛的结合电影、网剧、游戏、衍生品等众多形式,才能将IP的触达乘以10甚至100。而且无论哪一种模式,很多时候公司都会先通过低成本的漫画“试水”,如果漫画不成功就没有必要再往下深度投入,这就是投资IP的保守之路。

漫画变现的未来——

如今的漫画产业有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很多人先入为主觉得漫画本身不挣钱,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首先应该认为漫画是值钱的。当用户群逐渐庞大且准确的时候,付费市场和变现模式才会走向成熟。其次是加强宏观布局,从切入时就将后期的变现模式都想好,使作品更有针对性、提前争取到资源支持,变现道路才能走的更通畅。

第二是心态。国漫圈一直都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但根据CBNData发布的《中国原创动漫大数据报告》显示,国内有82.2%的二次元宅们喜欢看日本动漫作品,这需要国漫人树立更加开放的心态。比如,开发上与国外动画制作机构合作。腾讯动漫与韩国团队合作了《狐妖小红娘》之后,又将与日本制作机构集英社成立制作委员会,推出《宇宙警探》。此外,国漫对内容的关注大于画法、画风、笔法等技术元素,一旦画风类似日漫,就会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现在国漫主题大量取材于小说,内容越来越好;但随着观众审美的提升,未来应该鼓励漫画家在提升自身漫画水平上多下功夫。总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国漫嵌进国际动漫的轨道,才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是运作过程的规模化和原创。工作室逐渐替代个人,从源头或中间切入,将生产链条上的各环节细分;只有集中了优势资源,才能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当产业链足够完善,利润可观,才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漫画行业,高质量的原创作品才会不断涌现。

现在,音乐、网络小说的付费开了好头,一方面是政府在干预,另一方面企业也会积极参与数字内容正版化进程,中国人的版权意识已经越来越重了,漫画就是下一个。

实践证明漫画已经实现了从0到1,但是我期待的是从1到100。

并坚信它肯定能做到。

举报

  • 相关推荐
  • 辞掉暴走漫画主编,“跑得巨慢”的@纸巾老撕 为何比马拉松冠军还火?

    35岁前认为跑步毫无意义,这个中年男人,却用一年半时间从零完成了全程马拉松,甚至为此还辞去了《暴走漫画》主编,全程做跑步UP主。 在B站跑步区,@纸巾老撕跑跑步 绝对是个“异类”。 别人家跑步博主是一个比一个练得苦、跑得快,可纸巾老撕却硬是靠“很少训练、跑得巨慢、过于搞笑”的特质杀出重围,B站粉丝突破了20万。 这个粉丝数,甚至超过了“长得又帅、�

  • 热钱涌入,中小资本挤不上具身智能牌桌

    今年3月,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清仓式”看空人形机器人的言论引发市场热议,关于具身智能投资退潮的讨论愈演愈烈。不少观点认为,这个赛道商业化周期漫长,当前阶段的投入性价比越来越低。 但实际上,资本动向却逐渐火热。2025年以来,具身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持续获得融资。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估值突破百亿元大关;银河通用于6月拿到宁德时代领投的11亿元新�

  • “2025京东方投资者日”在沪举办 资本战略转型开启价值创造新阶段

    2025年7月8日,京东方在上海举办"屏之物联 聚智共赢"投资者日活动。公司董事长陈炎顺表示,京东方将通过分红、回购等股东回报计划回馈投资者。活动重点介绍了"屏之物联"战略下的业务布局:显示业务方面,LCD仍将是主流技术,同时加速柔性OLED在IT、车载等领域的渗透;创新业务方面,首次公开了钙钛矿光伏业务进展,已建成行业首条最大中试线。公司资本战略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股东价值创造,预计2025年后进入盈利提升通道。京东方通过并购整合优质资产、孵化创新业务上市平台等举措,持续提升股东回报。

  • 小米YU7的前备箱竟有6种打开手段 各方式一览

    小米YU7配备141L超大电动前备箱,可以轻松容纳一个24英寸行李箱,也可以放随身背包、儿童挖沙玩具、渔具等。 小米汽车透露,该电动前备箱支持以下多种开闭方式,非常便利: 小米YU7主驾侧前翼子板有物理按键,可通过按键开闭电动前备箱; 小米YU7全系车型支持车外语音功能,您通过中控屏「设置超级小爱车外语音唤醒」点击开启车外语音功能后,即可在车外唤醒小爱�

  • 人间惨剧!美国女子为做医美将孩子留车里致其被热死

    有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注意了,进入盛夏,天气炎热,户外暴晒下车内的温度轻松可超过50甚至60度,如果有人尤其是儿童不小心被锁在车里,后果不堪设想! 近日,美国加州就发生了一起人间悲剧:一名母亲因做医美将两个年幼儿子锁在车中2个多小时,导致1岁幼子当场中暑身亡。 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在6月29日,当天当地气温约38℃,当事人玛雅赫尔南德斯驾车带着俩孩子前�

  • 医生称晚安牛奶每天喝24000瓶才有效:建议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

    近日,某大型生鲜超市推出的新品“晚安牛奶”成为市场焦点。这款产品以“10倍+原生褪黑素”“晚安时刻好搭子”为宣传口号,迅速吸引众多消费者关注,掀起一股购买热潮。然而,其实际助眠效果却引发了广泛讨论。 据了解,褪黑素是由大脑松果体分泌的天然激素,在调节人体昼夜节律、促进睡眠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那么,标榜高含量褪黑素的“晚安牛奶”是否真能助眠

  • 给“Labubu们”做“精装房”年入3000万,引爆百亿新赛道

    年轻人抽到的盲盒公仔们都去哪里安了家? 小红书上,关于“Labubu收纳”有超过2万条笔记,其中有“潮玩老法师”,也有潮玩萌新,大家讨论的点已经不再围绕如何不让Labubu在家吃灰,而是如何一进门就能在房间的黄金位置看到“娃”的精装房。 伴随着以Labubu为首的搪胶玩偶的新一轮爆发,盲盒公仔的热度也持续走高,而收纳盒、展示柜,这些看似无用的附属品,也不仅承�

  • 在减肥市场,瘦吧用“AI+私域”拿下超8亿营收

    行业是这样的:减肥行业“烧钱营销”泛滥。有人打价格战抢用户,有人用极端手段赚快钱,市场乱象丛生。违规减肥药、非法添加剂、节食反弹,一度让消费者心灰意冷。 有人做法是这样的:不打价格战,不依赖电商流量,而是用「服务+产品+AI工具」的方式来做减肥生意。 业绩则是这样的:3年增长超200%,APP注册用户超440万,年GMV突破10亿(2024年超8亿,2025年预计达10亿)。

  • 小米YU7支持五种导航地址流转方式 iPhone发张截图就可以

    导航作为车主高频刚需功能,小米汽车深入挖掘不同场景下,打造了五种便捷的地址流转方案。 无论是小米手机还是苹果手机用户,都能轻松将地址信息发送至车机系统,实现无缝导航体验。 针对小米手机用户,在小红书、大众点评、微博等含有地址信息的页面,只需长按电源键唤醒小爱同学,说出把这个地址发到车上”,即可将地址发送至车机。

  • 理想i8开订受市场看好 理想汽车港股股价一度涨超10%

    理想汽车港股股价午后异动,期间一度涨超10%,截至发稿,理想股价上涨8.93%,报123.2港元,总市值2497亿港元。 消息面上,理想汽车宣布理想i8今日开启预订,预计售价35万元人民币至40万元人民币,将于7月29日公布正式售价,8月下旬开始交付。 同时,理想i8外观、内饰今日全面解禁,网上各路大V博主体验过后均给出了较高评价。 此外,理想汽车同日宣布,历时2年3个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