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熊孩子玩手机误捐1. 7 万基金会不予退回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事情经过概述如下:刘先生到一朋友家玩,朋友 8 岁的孩子闹着要玩游戏,刘先生就把手机给了孩子,孩子无意中点了刘先生微信钱包里的公益栏目,将其卡上1. 7 万元捐了出去。这让网友发现一个情况,原来腾讯公益的捐款是不需要支付密码的。
起初报道称基金会明确表示如系统故障可退,孩子误捐不退。但随后,基金会又站出来回应称1. 7 万元早在 6 月 2 日 11 点 59 分 13 秒就已经完成退款,原路退回到刘先生的账户,并在 14 点 13 分得到刘先生在后台的确认。
对于这次事件,腾讯官方也对捐赠做了优化,个人单笔捐款最高额度为 500 元。
对于这起事件,大家都比较关心钱是否退回,以及网络手机银行的风险等等问题。而我更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家长的责任问题。
8 岁孩子错误操作捐赠了1. 7 万,先不说捐赠机制的问题,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在家长身上。首先,为什么要给孩子玩手机?两种可能性最大,其一,自己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让孩子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手机对孩子充满诱惑。其二,在朋友家,小孩子觉得无聊又无法陪伴,在百般吵嚷之下用手机打发孩子。
孩子还这么小,就让其迷上手机不可自拔,家长的责任很大。过早的接触手机,对于孩子而言,不但会损伤视力,还会让其沉迷游戏。
除此之外,一个 8 岁孩子随便就把几万块给花出去了,说明家长并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金钱的观念。所谓教养,除了养育,家长很重要的职责就在于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好金钱观,让他们知道每一分金钱都来之不易,从小树立理财的好习惯,这种问题就不会再次发生。
希望这件事能给所有的家长提个醒,是时候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