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腾讯公布了2015年业绩报告。截止今年首先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在微信公众号关注方面,近80%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可见,随着媒体与大众交互方式的改变,以及公众角色的转变,像公众号这样一类自媒体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媒体也变得更加个人化、个性化,新闻的自由度在显著提高,传媒生态也发生了比较罕见的转变。
据业内人士称,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内容正在涌现,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投身自媒体事业,不断增多的自媒体平台之间竞争越发激烈,还有一部分自媒体形成组织来寻找出路,自媒体即将迎来一次重要的洗牌。今年7月,在自媒体界做得风生水起的「二更」和「深夜食堂」正式走到一起,「深夜食堂」也自此更名为「二更食堂」。「二更」出品人丁丰和「深夜食堂」创始人李明表示,希望以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维持自媒体的长期运营,实现自媒体的创收盈利。据了解,深夜食堂创始人李明在早期就以合伙人兼CEO的身份加入「二更」,对于「二更」和自媒体的未来,他表示十分看好,但自媒体的竞争也会非常惨烈。
内容为王,自媒体吸引粉丝的重要因素
两个以内容为王的自媒体品牌,自去年上线至今,就在短时间内积聚粉丝数百万。以原创短视频为内容的「二更」,靠精美内容、辅以重度推广从自媒体中突围而出,据悉已获得了万级人民币融资。「深夜食堂」每晚以情感暖文打动人心,据官方介绍,该公众号现已有粉丝近300万,每晚有数万粉丝参与在线互动,推送的每篇文章平均1小时就可以突破10万阅读量,每天平台总阅读量达到百万以上。这些数据对于其他大多数自媒体运营者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
从传统媒体人转型而来的丁丰认为:“受众需要的还是内容。阅览量的确会跟标题和主图有关,最后决定粉丝是否喜欢和传播的,还是视频内容本身的质量。粉丝的品味是相当高的,只有质量优秀的视频,才能满足粉丝的需求。”不同于一些自媒体的“小打小闹”,「二更」视频公司的导演团队就达到50人以上,这些投入自然不菲。为了保证内容,前期数天的准备沟通,长达10小时以上的拍摄,只是为了呈现最精美的短短3分钟。
同样,李明在「深夜食堂」图文内容的把关方面,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据他介绍,「深夜食堂」从早期的一天只推送一篇文章到如今的三篇,就是为了满足粉丝的阅读需要。稿件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类:合作作者的来稿;出版公司的供稿;读者的来稿。一天要从上百篇的稿件中,精挑细选出三篇符合平台气质、迎合读者喜好的文章。李明表示,“公众号要输出的是带有品牌温度的、能与读者产生情感联系的产品,而且一定要能与读者产生互动,这样读者才会有代入感和参与感,才会产生特别的交互方式。当然这些都是需要靠持续不断的内容和运营手段来做支撑。”
强强联手,实现品牌价值比较大化
资源整合、团队运作可以说是自媒体运营的必然趋势。「深夜食堂」有优秀的图文资源,「二更」有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且两者都已形成自己的品牌调性。两者走到一起,可以说是两个公众品牌号的一次商业布局,希望通过资源共享与整合,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
对于「深夜食堂」之所以更名为「二更食堂」,李明做了充分的阐释:“新媒体本身并没有改变媒体的属性,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媒体,承担着媒体的渠道和传播作用。但与新媒体相关的传播渠道与媒体人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由于和社交网络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新媒体可以通过与读者的强关系以及互联网设施(比如电商或社区),整合出新的商业模式。新媒体发展到今天,这仍然是一块蓝海,一个巨大的风口。而「二更」就站在这个风口上。”李明表示,「二更食堂」的更名只是「二更」品牌化战略的首先步,也意味着「二更食堂」这个重要的微信自媒体的一次战略转型。
丁丰也表示:“「二更」其实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自媒体,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更希望将其打造成中国主流商业视频新媒体,专注移动端视频运作的公司。此次合伙是「二更」品牌多元化的首先步,为了实现品牌价值的比较大化,是本次之所以更名的主要原因。未来「二更」会在公益、动漫、电影、网剧等领域尝试,以此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
如何打造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体产品?「二更」和「深夜食堂」的合伙,或许已经给出了较好的答案。两者通过合伙,在各自原有的品牌调性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为后期「二更」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研发并推出更多符合粉丝口味的新媒体产品,提供多元化的价值以及更多互动的可能性。实现新媒体的多元化和交互方式的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让无数不可能成为了可能,但据业内估算,微信品牌公众号目前真正实现盈利的还不及整体数量的百分之一,这样的成功几率让看衰微信公众号的声音不绝于耳。自媒体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但能在自媒体领域幸存下来的仍是少数,怎样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使得自媒体可持续良好的发展,值得每一位自媒体运营者们思考。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