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Chinaz.com)4月24日报道:在昨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下称《草案》)被提交审议。这是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3年实施20年来的首次大修,也是自2009年启动修订以来,《草案》首次提交人大审议。
根据中国人大网报道,《草案》在细化消费者权益、经营者的责任义务及电商网购等方面均予以了重要修改,而且可以预见,一旦《草案》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那么对目前争议不断的“产品三包”、“网络广告”、“网购售后”等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通过《草案》内容,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看点:
1、个人信息保护
针对有的经营者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擅自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行为,《草案》作出如下规定(摘录):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权利,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此外,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
影响:电商平台、邮件营销(如团购促销、旅行优惠)及网络广告平台等或将受到约束。
2、产品质量举证及售后三包
从工商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受理的申诉投诉案件看,一半是有关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案件,因此针对实践中较频繁发生的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形以及维权难的情况,《草案》作出如下规定(摘录):
针对消费者维权中“举证难”问题,草案规定由经营者承担相关举证责任;针对产品“三包服务”,《草案》强化了退货、更换、修理的规定,除“7日包退”成为强制性规定外,《草案》约束了经营者在产后售出7日后的须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影响:售后维权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举证难”,以及由此带来的维权成本,不过从《草案》有关售后举证及新规来看,商家举证制度将会降低消费者维权难度,提升维权积极度,对应的也会迫使经营者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而有关三包制度的规定,也会使消费者有了售后维权的法律底气和合法依据。
由此预计,电商平台和网络购物将会成为这一新规最显著的影响群体。
3、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的责任
在消费实践中,广告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从行为后果看,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食品药品的虚假广告,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因此《草案》明确规定了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的责任。
草案增加规定,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食品药品等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影响:以往在消费者遭遇虚假广告或欺诈广告时,广告发布者往往会以“审核不严”、“未经核实”等借口逃避责任,有的甚至还会以“法律空白”为借口拒绝任何连带责任,使得其“违法”成本极低。而依据《草案》新增规定,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和制作者,以及广告主将会承担广告的连带责任,由此可以预期,虚假网络广告,尤其是虚假食品药品广告,将会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扼制,其连带责任规定,也为消费者向虚假广告关联的任何一方的维权诉求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预计搜索引擎、电视购物、虚假医药医疗网站及药品食品代言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4、网购权益新规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购、电视购物、电话购物等成了消费者新的选择之一。不过在上述消费方式中,消费者主要通过经营者提供的图片、画面或者文字等选择商品,难以辨别商品的真实性,容易受到不当宣传的影响。《草案》对此作了数项规定。
《草案》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但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除外。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货物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价款。此外《草案》还草案规定,当网络交易平台上的销售者、服务者不再利用该平台时,消费者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
影响:《草案》的亮点之一就是网购的“七天反悔权”——七天之内,消费者有权无理由全款退货。好的一方面是,消费者在冲动之下购买的衣服、数码等商品,可以在清醒后“决定”反悔,当然在对网购商品或服务有不满时,消费者也有权退货——这改变了当前消费者付款后的电商强势地位——至少消费者可以和电商平等协商售后服务。或许还有尚难以避免的一个方面,就是肯定存在的恶意消费行为——例如当消费者为参加活动而特意购买了某件衣服,并在活动结束后要求退货——电商是否会成为部分消费者的“免费衣橱”?
在网购方面,《草案》的另一个亮点是电商平台在商品销售者退出后,承担商品售后及赔偿责任。例如,假如消费者在淘宝店铺购买了某商品,而在维权时发现这家淘宝店已关店退出,此时消费者可以向淘宝提起赔偿责任。
可以预期,淘宝、京东、当当、美团、去哪儿等有电商基因或服务的公司将受到最大影响,这也是目前电商反应比较激烈的一点,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电商平台将会严格审核各自的产品和服务,这本应该是电商平台必须应做的,而且也是消费者迫切所需要的。(文/闫武)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