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关键词  > 亚马逊最新资讯  > 正文

分析称苹果下一个专利诉讼目标将是亚马逊

2012-08-28 09:52 · 稿源:资讯索引
《分析称苹果下一个专利诉讼目标将是亚马逊》文章已经归档,不再展示相关内容,编辑建议你查看最新于此相关的内容:

苹果所有蓝牙2.0产品遭侵权指控 三星也曾中招赔千万美元

北京时间1月2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一家名为Rembrandt Wireless Technologies的公司发起了对苹果公司的专利诉讼。诉讼内容称苹果公司侵犯其两项与蓝牙技术有关的专利,侵权设备甚至可追溯到iPhone 3GS时代的所有产品。

三星走向衰落绝非危言耸听

紧跟苹果,三星与昨日发布了2014年第四度财报,但两者境遇却截然不同。2014年全年,三星利润为25万亿韩元,低于2013年的36.8万亿韩元,创下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和苹果史无前例的辉煌财报相比,三星的这份财报就显得分外尴尬。

亚马逊微软雅虎联合阻挠谷歌图书数字化进程

本周三,亚马逊微软雅虎成立了合作关系,将共同面挑战Google的图书数字化项目。实际上搜索巨头的图书网络化进程已经因为版权问题而显得困难重重。

美最高法庭将就苹果三星设计专利案举行听证会

网易科技讯9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最高法庭近日公布了一份听证计划,将于10月4日举行听证会讨论苹果三星设计专利案的赔款事项。据悉,此次苹果三星专利案涉及到的是外观设计专利。该案件是关于产品的非功能外观属性,该案将决定侵权人是否应当为出售的每一个侵权产品缴纳罚款。听证会将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为所涉设计专利适用范围,二为赔偿金额应该由什么来决定。事实上,早在1842年就出现了外观设计专利,国会在机?

苹果CEO库克:自己每天拿起手机200次 屏幕时间功能有用

据外媒报道称,苹果CEO库克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说出来自己可能都不信,他发现甚至连他自己每天都会拿起手机“大约 200 次”。他说,“我原本以为我拿手机的次数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三星泄露了多个内部项目的高度敏感源代码、凭证和密钥

三星发言人 Zach Dugan 回应称:「最近,一位个人安全研究员报告说,我们一个测试平台的安全奖励计划存在漏洞。我们迅速撤销了其报告测试平台的所有密钥和凭证,虽然我们尚未找到任何外部访问的证据,但我们目前正在对此进行进一步调查。」

Moto前CEO吐槽苹果:害惨了Android

在智能手机的指纹识别功能上,苹果处于领先地位。全球其他安卓手机厂商的指纹识别,纷纷被爆出不稳定、不易用。而日前,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前任CEO伍德赛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批评苹果公司通过收购垄断技术,导致其他安卓厂商只能使用性能较差的指纹识别,...

从平台战略思维看亚马逊的“下一代贸易链”

在去年年末,亚马逊全球开店发布“下一代贸易链”整合解决方案。作为全球跨境电商行业最活跃的平台之一,亚马逊的战略“预言”已渐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为保2016年不受重挫 苹果将在上半年发布iPhone 7?

自iPhone发布以来,这款产品随着更新换代给苹果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收入和利润,iPhone在苹果的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但这不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因为只要iPhone销量出现问题,苹果的收入便会受到重大影响。现在,iPhone6s就给苹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据fudzilla报道,市场研究公司Digitimes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iPhone6s/6sPlus2016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将同

三星S6/S6 edge开卖 最低5088元

三星GALAXY S6和S6 edge国行于(3月31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而这两款新机的售价自然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日前,微博用户@乌班图在微博上曝光了疑似三星官方的建议零售价格,并证实与此前的传闻一样,三星GALAX...

举报

  • 相关推荐
  • 碳企通:亚马逊气候绿标产品撬动亚马逊全球10%营业额!

    亚马逊预测到2025年底,其"气候承诺友好认证"(CPF)产品将占全球商品销售总额的10%以上。数据显示,全球可持续商品搜索量同比增长71%,72%的消费者表示购买的绿色产品数量较五年前显著提升。CPF认证通过权威可持续认证为商品赋予"绿色身份",提升搜索权重和转化率。案例显示,获得CPF认证的品牌能显著缩短消费者信任建立周期,如素士电动牙刷通过碳足迹认证成功获得流量优势。当前全球市场正经历供应链重构与绿色消费转型的双重变局,碳企通等专业机构正帮助中国企业通过碳足迹测算、绿色认证等构建可持续竞争力。随着平台政策持续演进,绿色产品将获得更多流量倾斜,提前布局可持续认证将成为跨境卖家的关键战略。

  • 亚马逊气候友好绿标核心价值:为什么值得投入_绿舟​​

    亚马逊"气候友好承诺"绿标已成为产品竞争力的黄金标识。环保产品需求激增,带绿标商品平均可提升30%以上曝光率。文章详解获取绿标的高效路径:1)绿标核心价值:专属流量入口、提升消费者信任度,73%欧美消费者愿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溢价;2)认证费用解析:同系列产品可合并认证,已有其他认证可免费申请;3)四步快速通关:资格预审(1周)→方案定制(1-2周)→数据核验(3-4周)→绿标上架(1周);4)成功案例:已助力超50家中国企业获标,如Anker、大疆等品牌获标后欧洲站转化率提升27%。跨境电商绿色转型窗口期已至,提前布局碳足迹认证将成为出海刚需。

  • 碳企通:OEKO-TEX认证获取亚马逊绿标全指南

    文章主要介绍亚马逊卖家如何通过OEKO-TEX认证获取"气候友好承诺"绿标。关键点包括:1)OEKO-TEX认证能提升产品搜索曝光和转化率,降低合规风险;2)认证分为四类,需根据产品用途选择对应标准;3)详细解析五步认证流程,强调材料清单准备是关键;4)建议通过碳企通等专业机构协助认证,可缩短40%时间;5)获得认证后需在亚马逊卖家中心提交证书,产品将显示环保标识。文章还指出,2023年因化学物质超标下架的中国纺织卖家数量增长35%,而通过认证的产品基本规避了此类风险。

  • 碳企通:通过GRS/RCS认证获取亚马逊绿标全攻略

    本文详细介绍了GRS(全球回收标准)和RCS(回收声明标准)认证体系,这是国际公认的回收材料认证体系,专注于纺织品、塑料制品等再生材料的可追溯性验证。通过这两项认证的产品可直接申请亚马逊气候友好承诺(CPF)绿标,获得专属流量入口和消费者信任背书。 碳企通推出"三步极速认证"服务:通过AI系统智能预审,3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报告;专家团队全程指导

  • 外媒:亚马逊正在训练人形AI机器人,用来“送快递”!

    机器人不会疲劳、不需要福利、也无需加班费,对企业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低成本替代者……

  • 贝索斯抛售亚马逊股票 套现超50亿元:为年内首度减持

    近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股票操作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据最新监管文件披露,贝索斯于近期抛售330万股亚马逊公司股票,套现约7.3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78亿元),这是其2024年首次大规模减持公司股份。 此次交易正值亚马逊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关口之际。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亚马逊股价报197美元,总市值达2.056万亿美元。然而,贝索斯的减持计划导

  • 腾讯王炸新品今天开测,超2000万预约,专访黄凌冬:目标下一个长青

    今天,《无畏契约:源能行动》开启了第二次测试。在大众认知上,它还有另一个名字:「瓦手」。 作为《无畏契约》的手游产品,《瓦手》自出生起就获得了别人羡慕不来的声量。IP端游刚刚迎来全球5岁生日,国服则上线不到2年,它正处于数据猛增的壮年期,用户量庞大,诸如「瓦学弟」的游戏梗更是一度破圈。这让《瓦手》的预约量很快就突破了2000万,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 锁定7月营销黄金期,跨境人搭上“亚马逊绿标”快车_碳企通

    7月全球跨境电商迎来消费高峰,亚马逊Prime会员日(7月8-11日)成为全年关键销售节点。文章指出,亚马逊正重构流量分发体系,气候友好标签(CPF)成为重要入口,获得认证的商品点击率提升32倍,65%欧美用户优先选择环保产品。案例显示,3D打印品牌ELEGOO通过碳足迹认证后登上类目热销榜首。文章强调,绿色认证不仅能提升转化率,还能获得平台流量扶持、企业采购渠道等隐形红利。当前跨境电商面临广告成本上涨、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而气候友好认证正成为突破流量困境的新路径,建议卖家提前布局绿色认证体系,把握旺季增长机会。(140字)

  • 卖家精灵亮相亚马逊全球机遇论坛深圳站,助力卖家解锁跨境增长新机遇

    2025年6月19日,亚马逊全球开店主办的"亚马逊全球机遇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举行。作为唯一受邀的亚马逊选品运营数据分析软件SPN与TSPN服务商,卖家精灵现场展位吸引近千人咨询,新增200+精准卖家用户。论坛聚焦新兴市场增量与AI工具应用,官方团队两次亲临展位交流全球拓展策略。卖家精灵产品经理现场1V1答疑,重点展示AI选品、Listing生成等核心功能,解决卖家选品方向模糊、广告效率低下等痛点。通过高频线下交流,卖家精灵将持续优化平台工具,为跨境卖家打造更智能高效的选品运营解决方案。

  • 连快递员的饭碗也要抢!亚马逊将测试用人形机器人送快递

    电商巨头亚马逊可能要来抢快递员的饭碗了。 据悉,亚马逊正在着手测试将人形机器人用于包裹投递服务,计划让人形机器人从其Rivian电动送货车中走出,并将包裹直接送至消费者家门口。 数据显示,亚马逊目前已投入超过2万辆Rivian电动送货车用于包裹运输,预计到本十年末,该数字将增长至10万辆。 目前,这些车辆仍由人类驾驶员操作,并由人类完成包裹投递,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