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关键词  > 团购最新资讯  > 正文

赶集网CEO杨浩涌:辟谣倒闭谣言 不弃团购

2012-03-21 10:28 · 稿源:TechWeb

近日,一则赶集网即将倒闭的消息甚嚣尘上。

【TechWeb报道】近日,一则赶集网即将倒闭的消息甚嚣尘上,令为人低调、甚少发言的赶集网CEO杨浩涌有些恼火。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此之前,有关赶集放弃团购业务、大规模裁员600人的传言,他都没有直接回应。

然而这次,事关赶集网生死,杨浩涌不得不亲自出来澄清:“想不到一个简单的控制团购成本,提高运营效能的动作,惹来这么多造谣。一个自主流量占总流量85%,每月带宽费不到三百万,没任何版权成本的网站,一个运营七年,人员成本是同行三分之一的网站,怎么个倒闭法?请同学们多做一些理性的分析,我们看看明天公司下班后,是不是大规模裁员了,是不是倒闭了。”

赶集网市场总监白如冰介绍,事实上,自2011年春节赶集网大规模投放广告之后,对赶集网的攻讦就没有停止过,主要集中在两点,赶集网烧钱和不专注,伴随而来的还有其他流言。

白如冰:“比如这次‘赶集网倒闭门’,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这个信息源头是一个新注册的新浪博客(注:qiba1234567的博客),这明显一看就是水军。他杜撰了一篇稿子,说赶集网高管离职,运营资金紧张;然后是业内人士跟进,说我们挣一块花两块五,烧投资人的钱;第三个阶段就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不经核实就散布消息,有些还是知名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直接把标题改为“倒闭在即”。谣言就此产生。谣言传播开来很容易,但我们的辟谣信息却很难传播出去。在微博时代,对企业的伤害太容易了。”

既然是谣言,那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烧钱、不专注、不盈利、大规模裁员……种种流言,是凭空而生的吗?

烧投资人的钱吗?

回顾赶集网发展历程。分类信息网站热就如今日的团购热,最红火时国内有过两千多家分类信息网站,到最后,仅剩三家,赶集网是其中之一。

杨浩涌对TechWeb讲述,赶集网真正获得跨越式的发展,是在2009年资本进入之后。紧接而来的两轮融资,几乎都不超过一年。借力资本,赶集网发展很快。2009年到2010年,两年时间,业绩增长了十几倍。

到了2010年12月,由于不管是流量还是销售数据,赶集网在2010年前11个月的成绩单都非常好,赶集网在投资圈颇受欢迎,杨浩涌拿到的投资意向书最少有八九个,而且后面还有不少投资意向要进来。

但杨浩涌选择了红杉资本和今日资本,选择红杉资本是因为品牌,选择今日资本是因为被徐新的信任打动了。徐新对杨浩涌说,价格由你说,反正我们想投。加上后来为了保证投资进来签署的一些信任条款,种种信任一下子打动了杨浩涌。于是,今日资本和红杉资本就进来了。

颇具意味的是,今日外界所质疑的,所谓赶集网烧投资人的钱做线下广告等一系列大动作,恰恰是在徐新等投资人的指导帮助下做的。

杨浩涌:“当时我们哪敢做线下广告啊,赶集网仅有的经验都是在互联网上,但徐新不同,线上线下她都投过很多公司。姚晨骑着小毛驴的广告就是徐新带着我们做的。”

2010年12月,正式的投资合作还没签,徐新就弄了一辆车,带着杨浩涌去见广告公司、电视台。从12月22日拍板,到次年的2月2日春晚前播出小毛驴的广告,这期间的仓促可想而知。

杨浩涌:“我们制作广告的时间仅仅一个月,按央视的要求,1月22日必须见到样片,否则春节期间就没法播出。这么快的决策,如果没有徐新的经验,我不敢拍板。”

事实上证明赶集网此次的投放没错。投放广告之前,赶集网委托第三方做过一个调研,发现很多用户没有上赶集网的原因是不知道赶集网。投放广告之后,赶集网的流量增长了3倍以上。依靠电视广告就把流量翻倍提升,赶集网的这个广告被业内誉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品牌营销”。

这期间还发生了“赶驴门”事件,成为业界趣话。实际上,整个2011年互联网电商(包括团购网站)疯狂砸钱投线下广告,正是由赶集网引发的。小毛驴广告之后,58同城也跟着,找杨幂做代言人,做了“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但因在地铁公交上播放频次太密招致受众反感而效果打折。

赶集网市场总监白如冰:“今天我们说在线下广告上没有烧钱,基于几点:其一,我们的广告效果对我们的品牌认知度、流量方面提升很大,这种效果不能用花几块钱才挣1块钱的简单数字类比来衡量;其二,我们的投放策略是波段式操作,节奏性投广告,比之同行从去年5月份一直平投到现在,他们的市场费用至少是我们的两倍以上,对方完全模仿我们的投放策略,包括媒体组合、甚至广告片,但花费规模和时间要远长于我们。从这个角度上讲,赶集网的运营是整个分类信息行业里最健康的;其三,外界传说我们在线下广告的投放有4个亿,也成为质疑我们烧钱的一个数据。我们实际上的花费要低于这个数字,一切都在我们资本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

盲目扩张不专注主业吗?

在赶集网倒闭的质疑中,不专注是第二大的指责。

赶集网副总裁、电商平台总经理王连涛最为无奈,因为目前外界对赶集网的业务质疑,主要就是集中在王连涛直接负责的电商业务上。

王连涛介绍,从跟去年开始,赶集网就试着做一些电商化的尝试。

2011年3月份,赶集网推出赶集团购;7月份,赶集网推出婚恋交友;11月份,赶集网推出赶集悬赏和蚂蚁短租;12月份,赶集网内测试验性质的社交产品瓜子网——一年之中,推出如此多的产品,赶集网想做什么?

王连涛:“说我们偏离主业是可笑的。无论是婚恋交友、赶集悬赏、蚂蚁短租、赶集团购,甚至试验产品瓜子网,这些外界看起来新的项目,都没有偏离过我们本地和生活的概念。”

王连涛解释,比如赶集婚恋,原来是赶集网的交友频道;比如蚂蚁短租,原来就是赶集网的日租/短租房频道;其他的项目也是如此,都是基于赶集网巨大的用户群,并且围绕着本地和生活的概念。另外,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来看,电子商务、社区、无线,都是发展的趋势,赶集网只是适应这种趋势,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去做尝试。团购就是O2O模式的尝试和延伸。

杨浩涌在今年1月份接受TechWeb专访时,谈到赶集网的专注:“专注不是说你只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好,那样的话你就是墨守成规。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就要让公司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地往前走。在你专注业务的基础上,总有一些新兴的机会你要抓住的,你需要不断地去尝试。”

主营业务盈利不行、资金后继乏力吗?

3月18日,《创业家》杂志旗下i黑马网署名邱复南发表一篇解析赶集网倒闭传闻的文章,文中称:“众所周知,分类信息网站的主要赢利模式是房地产的中介佣金。如今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由于限购令和豪宅市场成交数量下降的影响,赶集网的核心业务正面临成交金额和成交数量的双重下滑,从中获得的佣金只能比2011年有所降。这或许也解释了赶集网为什么投入1亿元以及超过200人的人力,发力团购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3月20日,杨浩涌对TechWeb公布了两个数字,借此回应流言。一个是2011年赶集网全年营收4000万美金,比2010年增长4倍。杨浩涌称,做这种分析的只能是行外人,分类信息的主要盈利模式不可能是房地产中介佣金,赶集网经历了七年的发展,也早已不是单一盈利模式,招聘、租房、二手房、本地生活服务、二手车,包括O2O团购、短租业务,都是赶集网的盈利渠道。

资金链方面,杨浩涌称,赶集网的资金链非常健康。自2009年A轮资本之后,赶集网陆续的几轮融资,间隔几乎都不超过一年。最新的一轮融资已于2011年下半年敲定,将从互联网业内顶级PE获得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完全能保证公司至少3年的运营。相关消息会在近期公布。

微博之上,杨浩涌公布今年的资金安排:“今年对蚂蚁短租的一千万美金支持不变,过亿元的广告投放不变,我们做一个健康运营公司的目标也不变,赶集是不是个好公司,两三年后见分晓!”

杨浩涌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好好经营的公司莫名其妙的就“被倒闭”了呢?是竞争对手的故意?还是媒体为博眼球的炒作?而且为什么谣言传得快,辟谣却很难传播出去?赶集网的沟通渠道一直很开放,为什么一些知名媒体却连核实消息的步骤都没有就妄下论断?

杨浩涌对TechWeb感慨:“微博时代,想伤害一家好公司,实在是很容易。”

对话赶集网

TechWeb:据团800可监测到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赶集团购的成交总额是4726万元,在十大独立运营团购网站中居于末位,相较2011年12月赶集团购成交总额7084万元,收缩了不少。赶集网是否会放弃团购?

赶集网副总裁、电商平台总经理王连涛:赶集网不会放弃团购业务,但会有所调整,不再片面追求营业额,而是提升利润率,注重团购本身的盈利能力。赶集团购自2011年3月16日上线以来,在过去的一年中,赶集团购没有像其他团购网站一样用高额的市场投入去换取规模、比拼市场排名,没有买导航或做其他推广,而是依靠赶集网自身的流量去变现。因此在成本控制方面,赶集团购是团购网站中最健康稳定的。

TechWeb:那大规模裁员是真的吗?

王连涛:赶集网电商平台包括团购和蚂蚁短租,在新的计划里,我们把蚂蚁短租作为战略性的发展之一,而团购则需要提升利润率。因此,我们做了一些调整,把做团购的人转移到蚂蚁短租的业务。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会有一些人员流失,但不到100人,在赶集网2000多的员工人数中,流失的比例不到5%,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调整,我们没有大规模裁员。

TechWeb:蚂蚁短租、瓜子网这些新的产品,在投入上会很多吗?

王连涛:蚂蚁短租这块,现在做的是基础型的工作,做一些数据验证和服务工作,市场推广都没有开始,因此也不存在什么大亏损。瓜子网更是一个内部试验型产品,算不上投入。

TechWeb:赶集网高管相继离职是怎么回事?

王连涛:赶集网高管团队相对稳定,十多个高管中,目前有变动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霍亮,一个是陈旭。陈旭离职的原因他已经通过微博说明,因为家离公司太远,纯属个人原因;霍亮入职赶集网也不过一两个月,本身属于相互适应期,谈不上离职,而且霍亮本人目前仍在赶集网。

举报

  • 相关推荐
  • 罗马仕辟谣倒闭 称定将努力解决一切问题

    近日,充电宝品牌罗马仕因产品自燃及大规模召回事件备受舆论关注。日前有消息称,该公司自7月1日起已内部通知员工全面停工停产,工资仅发放至6月,引发市场对其经营状况的猜测。 对此,罗马仕官方微博于深夜发布声明,明确否认倒闭传闻并表示“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

  • 雪糕刺客开始倒闭了 专家:缺乏性价比 难获得市场持续认可

    近日,曾经在夏日冷饮市场掀起“高价风暴”的“雪糕刺客”们似乎遭遇了寒流,全国多地传出雪糕专卖店倒闭的消息,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红品牌也难逃关店命运,整个雪糕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度洗牌。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雪糕刺客”现象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源于部分品牌过度追求高端化、网红化,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品质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高昂的价格虽然短

  • 园区网络解决方案|锐捷网络发布 RG-UNC AS 系列:让中小网络运维化繁为简

    锐捷RG-UNC AS系列产品针对中小规模网络运维痛点,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其核心优势包括:1)统一管理多厂商异构设备,简化运维流程;2)智能告警系统实现故障分钟级定位,运维效率提升70%;3)终端准入可视化,支持IPv4/v6地址动态规划;4)国产化适配,支持多种部署模式。典型案例显示,该方案能整合分散网管系统,将IP地址利用率提升50%,使运维模式从"被动救火"转向"主动管控"。产品采用"基础守护+进阶拓展"架构,可伴随业务发展平滑升级,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 情绪价值满满!首批小米YU7正式交付:雷军再现“千亿CEO给我开门”

    今天,首批小米YU7正式交付。 在此次活动中,雷军依旧与每一位车主合影留念,90度鞠躬感谢,为车主献花交车。 雷军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希望这台车能陪伴每一个热爱生活的用户,解锁更多美好体验。 此前小米SU7上市之初,雷军亲自交车就冲上热搜榜,引发关注,千亿CEO给我开门”火爆全网。

  • 小米汽车辟谣提前交付:假的 切勿轻信

    近日,小米汽车发布第166集答网友问,针对近期网络上流传的“自称小米汽车交付专员可提前交付车辆”的谣言进行紧急辟谣。小米汽车官方明确表示,若网友收到声称可提前交付车辆并涉及金钱交易的短信,切勿轻信,以免遭受经济损失。

  • 王化辟谣小米与徕卡终止合作:无聊 还是胡说

    小米与徕卡的战略合作始于2022年5月,双方宣布在移动影像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同年7月4日,首款联合研发的小米12S系列正式发布,凭借徕卡影像技术的加持,该系列机型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好评,成为高端影像手机的标杆之作。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有科技博主“智慧皮卡丘”

  • 2025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揭晓:马化腾、雷军 、王传福排名前三

    今日下午,福布斯发布2025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 本届榜单中,50位CEO所带领的公司在业绩考核期内股价平均上涨79%,最近财务年度的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也超过了50%。 从股东回报角度看,今年最能代表阿尔法收益的CEO是来自于泡泡玛特的王宁。 与其去年首次上榜时相比,泡泡玛特的净利润再增3倍达到34亿人民币,股价则翻了9倍,公司总市值跨上3000亿人民币大关。 中国文�

  • 锐捷网络重磅发布RG-UNC CS网络数字化平台:四大核心能力重塑企业网络管理新范式

    锐捷发布RG-UNC网络数字化平台CS系列产品,通过全网统一融合管理、组网编排及自动化部署、便捷准入与访问控制、全链业务保障与可视四大核心能力,重新定义企业网络管理标准。该平台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支持服务组件灵活扩展与故障自愈,兼容第三方系统,满足不同规模客户需求。CS系列面向大中型园区,支持"管、控、析、维、营"全生命周期管理;AS系列作为轻量化衍生品,适合中小型园区。产品实现分钟级上线、策略随行、业务一键逃生等功能,显著提升网络部署效率与运维体验。

  • 无事发生!日本辟谣:我们今天不会发生大地震 没科学依据

    近日网络疯传"日本7月5日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的谣言,引发广泛关注。该谣言导致不少外国游客取消赴日行程,影响日本旅游业。日本政府和专家纷纷辟谣,强调该传言缺乏科学依据。气象厅专家指出,目前科技水平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时间、地点和规模,此类传言纯属骗局。东京大学教授也表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预言。专家呼吁公众理性看待,勿信谣言。从目前情况看,日本一切正常,民众生活未受影响。

  • 国内MCP服务器搜索引擎有哪些?MCP服务网站推荐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AI模型与外部工具和服务的交互能力正逐渐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今天,我们聚焦于一个新兴的、极具潜力的平台——AIbase(https://mcp.aibase.cn/),它为全球的AI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服务器集合平台,助力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MCP协议是一种开放标准协议,旨在允许AI模型与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