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以“面膜女”为首的创意营销席卷京城,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北京正在成为新一代得创意都市。
前不久闪现的“面膜女”一度成为网络红人,在网上流传的照片中,“面膜女”戴着面膜行走在类似建外SOHO、东方新天地、世贸天阶、星光天地等京城时尚最前线。在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我们更发现“面膜女”在地铁的人群中敷上面膜,安定泰然,旁若无人。
“面膜女”事件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席卷了整个互联网。截止发稿前,百度对于“面膜女”的搜索结果,高达51200条,相关新闻近500篇,视频200个。不仅如此,优酷、土豆、人人、猫扑、天涯、等各大论坛、SNS和视频网站都对“面膜女”有相关报道,其中在酷6网,“北京地铁惊现面膜女”甚至进入视频点击量前十位置。
引发如此舆论浪潮,“面膜女”事件究竟剑指何方?记者发现,不少网友认为这是某品牌的事件营销。其中一位网友更表示,平白无故出现“面膜女”,主角却迟迟没有曝光身份,这一定是企业或品牌的营销手段。“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否有幕后操作,这个事件极为成功。”该网友说到。
纵观今年,类似的创意行为层出不穷,各路神人怪客大显神通。犀利哥、小月月、雅典娜、穿越女等各种新奇事件轮流轰炸网络,惊爆眼球。其中“穿越女”,更是以优酷900万的点击量创下历史,红到发紫。尔后网络爆料,“穿越女”是巨人网络的事件营销,这个新思维案例,成功将巨人网络推上浪尖。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成功的创意营销数见不鲜,在很多人一概而论把创意营销归为“炒作”的今天,有另外一种声音持有支持态度。“创意营销与一般的炒作是截然不同的,营销是很社会、很全面、很专业的领域,创意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人们在做生意,在推广的时候越来越动脑子,而不是选择老掉牙的方法。”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的一位资深教师如是说。
对此,一位互联网专家这样说到:“奇装异服的人士出现是社会更多追求开放、潮流、时尚的必然结果,炒作也好,营销也罢,只要事件吸引了群众,那它就是成功的。至于能否被大家接受,则要看事件表达的东西,以及性质高尚还是低俗了,应该鼓励健康向上的创意营销,这将极大的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从未推进文化产业的建设。”
长久以来,北京在政治处于绝对核心地位的同时,其经济地位在全国范围也毋庸置疑。在政治、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首都北京的文化建设也在呈现多元化。据统计,2002年北京的创意产业占比为4%,2006年达到7%,而去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804.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6%,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上无数的新文化元素的快速涌入,北京毫无疑问正在成为全球创意城市。
“在很多西方国家,街头艺术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是品牌的营销,有些则是个人的行为艺术,但除非是低俗的,它们都对城市的文化建设有帮助。我举个例子,像耐克和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很多广告产品说白了也就是一种街头艺术,但是它表现了企业的文化,同样也给城市的创意文化建设贡献了力量。”面对怎样看待创意营销事件,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的资深教师这样回答。
似乎包容并接受像“穿越女”“面膜女”这样的行为艺术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创意、文化之都。丰富的创意元素从某方面讲,可以极大的促进城市的文化建设,展现一个城市年轻活力、动态以及积极向上的一面。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教授说:“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发展文化产业比任何一个地方都合适,文化产值应该高出其它地方一倍以上。”
欧美等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意产业的发展,甚至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意经济。”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如是说。
数据显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例如美国,其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接近20%,而英国和澳大利亚,也相继达到16%和14%。相比于这些发达国家,北京、上海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其创意产业所占比例则徘徊于10%。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