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0个人的穷团队,只用了三年时间,wish就成为北美比较大的移动购物平台,这种令人尖叫的传奇亮瞎了许多人的眼,也让wish在中国跨境电商中迅速窜红。95%的订单量来自移动端,89%的商户来自中国,APP日均下载量稳定在10万上下……这位来自硅谷的创业新星,被中国科技媒体齐声点赞。
不过,wish的出现虽然让中国中小商户觅得新空间,并蜂拥而至,但新兴渠道的迅速扩张也让他们一边欢乐一边忧愁:平台强大之后会不会和天猫一样低开高走,资源逐步向大卖家倾斜?只抽交易佣金的商业模式会不会改变?简单直接的运营规则会不会日益复杂?对于中小商家来说,wish是不是会一直靠谱下去?
既要让中小商家猜到故事的开头,也要让他们猜到故事的结局,我们带着中小商家担心的20个问题,与wish联合创始人Danny(张晟)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他说wish会继续追求简单直接的风格,无意讨好大卖家,也不扶持小买家。“我们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技术性公司,偏重于让数据和发生了的事情来决定平台的走向。”
对话双方
wish联合创始人Danny(张晟)
亿邦动力 张大红
中小商家无须担心大卖家抢生意
问题1:wish有60%~70%的商家来自中国,并占据了总交易额的80%~90%。未来wish会着力开发中国供应商吗?许多中国小商家很关心,wish越做越大之后,会不会像eBay、天猫那样引进一些大品牌、大卖家?
wish:没有大品牌、大卖家是任何一个新平台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而是市场选择的。2013年3月wish才升级为购物平台,此前只有导购功能,买家点击跳转到别的网页购买,这样体验不可控制,也做不大。去年wish10月份一天销售也就1万美元左右,大品牌一般看不上。
现在销售额增长到每天80~90万美元之间,这自然会引起大商家和品牌的注意,如果他们的类别是用户喜欢的,发货速度快、服务好的话,就会获得很好的效果,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不是我们想去这样操作。
我想说的是,大品牌、大商家是提升一个平台在用户心中形象的重要因素,但大品牌不一定是昂贵品牌,也不一定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在制造业上来说,中国是走在世界前面的,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端。我跟中国团队说,我们喜欢经营自己品牌、手上有货的中国商户,而不是那些收到订单才跑去买货的商户。
所以,我们不会区分大品牌和小商家,从来没有排斥大卖家,也没有特意扶持小卖家。我们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技术性公司,偏重于让数据和发生了的事情来决定平台的走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