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头条  > 正文

​微软研究揭示:过度使用AI可能削弱人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5-02-18 09:44 · 来源: AIbase基地

一项来自微软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过度依赖人工智能(AI)工具可能正在侵蚀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团队对319名知识工作者进行了调查,收集了936个在 IT、设计、行政和金融等多个行业使用生成式 AI 的真实案例。研究分析了六个批判性思维的维度: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估。

QQ_1739843048731.png

研究发现,使用 AI 工具后,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发生了三大变化。首先,知识工作者不再独立搜集信息,而是主要集中于验证 AI 生成的结果;其次,他们更倾向于整合 AI 提供的答案,而非自主开发解决方案;最后,许多人开始转向监控 AI 系统,而不是直接执行任务。这种趋势在处理常规或较不重要的任务时尤其明显,人们可能在没有质疑的情况下依赖 AI,这引发了对长期依赖和独立问题解决能力下降的担忧。

研究团队提到了一种 “自动化的讽刺” 现象:虽然 AI 处理日常任务减轻了人们的工作负担,但同时也剥夺了人们锻炼判断力和 “认知肌肉” 的机会。这种 “认知外包” 现象可能逐渐削弱人们的自然能力。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自信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些对自己能力更有信心的员工,更倾向于对 AI 输出保持怀疑态度。尽管研究者无法明确确定这种关系的因果关系,但三种主要因素推动着人们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工作质量的愿望、避免错误的动机和个人发展需求。然而,时间压力、缺乏问题意识以及在不熟悉领域改进 AI 反应的困难,都是影响这一能力的障碍。

研究建议,企业应积极倡导员工的批判性思维,通过专门的培训来教导他们如何审查 AI 的结果。同时,AI 工具的设计应更倾向于支持而非替代批判性思维。

另外,瑞士商学院的一项独立研究发现,17至25岁的年轻人使用 AI 工具的比例最高,但在批判性思维测试中得分最低。教育水平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保护因素,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频繁地质疑 AI 生成的信息,并在使用 AI 工具的同时保持更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论文: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rch/publication/the-impact-of-generative-ai-on-critical-thinking-self-reported-reductions-in-cognitive-effort-and-confidence-effects-from-a-survey-of-knowledge-workers/

划重点:  

💡 研究表明,过度依赖 AI 工具可能导致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降。  

🔍 工作者更倾向于验证 AI 结果,而非独立思考或解决问题。  

📈 自信心和教育水平被认为是维持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 相关推荐
  • 人类的心声,被AI听见了

    过去一年里,一个看似无意义的Labubu,成为了颇具情绪号召力的符号。 这只表情夸张、眼神狡黠的小兽,从逼仄的盲盒一路爬上潮流顶峰。它既不代表功能,也不传达身份,却让无数年轻人愿意为之排队、抽签。 而这,离不开更大的消费变迁。事后诸葛来看,Labubu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精准踩中了一个趋势——在这个时代,人们似乎越来越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 与此�

  • 一条草鱼活了55岁 专家:这种是人类驯化最彻底的淡水鱼

    近日,安徽黄山一位男子给家中55岁的鱼王”过生日,引发网友热议。 该男子介绍,这条鱼是在女儿出生时养的,55年后这条鱼依然健在,长1.4米重达35公斤,是黄山市目前鱼龄最长、体重最大的人工养殖草鱼。 人类餐桌经常出现的草鱼竟能活这么久,而且这条鱼看着依旧活跃,网友投来疑问:鱼类天生就这么长寿吗?” 对此,有专家表示,一般草鱼的寿命在10至15年之间,�

  • 外星人为啥还没来 NASA科学家:可能已停止尝试接触人类

    美国科学家提出新假说解释费米悖论:外星文明可能因认为人类太无趣而停止接触。NASA专家科尔贝指出,外星技术可能仅略高于地球,尚未达到可探测水平。但英国学者加勒特持不同观点,认为其他文明可能发展过快,超出人类感知范围。两种理论均试图解释为何在观测能力提升的今天,仍未发现外星文明存在的确凿证据。

  • 马斯克再发火星言论:坚信有生之年会将人类送上去

    昨日,马斯克在X平台发布推文,坚信星舰飞船有朝一日终将把人类送上火星。 据悉,网友在评论星舰第11次试飞之后表示:不确定星舰何时能成功,但确信在自己有生之年,这是唯一能研发出的、有机会将人类送往地月系统之外的宇宙飞船。” 对此,马斯克给予肯定,他回复称:我相信星舰飞船会把人类送上火星,这条道路是清晰的

  • 品牌如何在 AI 搜索时代被“看见”?用 GEO 思维重建内容战略

    在AI搜索时代,品牌曝光不再依赖网页权重,而是取决于AI是否在回答中提及。品牌需布局GEO(生成式引擎优化),因为AI回答唯一且倾向引用权威信息源。GEO作为新型声誉管理工具,通过分析品牌在AI引擎中的引用频率、语义一致性及回答趋势,帮助品牌掌握AI世界的话语权。使用AIBase GEO排名查询工具可追踪优化效果,确保品牌在AI回答中持续保持权威地位。

  • 300万年来最高!人类未出现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再现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指出,2024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创人类历史新高。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24年全球平均CO浓度突破422.7ppm,较工业化前(约 280ppm)上升近 50%。 这一数值与300万至500万年前上新世中期的水平相当那时人类尚未出现,地球处于无冰的温暖气候状态。 通过分析海洋沉积物中的长链烯酮和冰芯

  • 向AI构建能力,用模型产出价值,让金融优质发展

    2025年云栖大会在杭州举行,聚焦“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主题,展现中国前沿科技生命力。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张鹰介绍,“通义点金”平台全新升级,致力于构建金融行业垂直模型,打造具备业务洞察力的“专家级智能体”。核心突破包括:通过飞轮平台实现模型与业务双向螺旋上升,构建可观测、可评测、可迭代能力;赋予模型“自知之明”,精准调用工具并内化人类逻辑思维;建立多层次交叉验证测评体系,确保金融级严谨性。未来将持续推动通用模型与金融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助力金融业务核心效能提升。

  • 悦灵犀AI全新版本是一次革命性的底层技术架构全栈进化

    2025年10月28日,悦享控股发布悦灵犀AI 3.0版本,实现革命性AI底层架构全栈升级。核心突破包括:自研北宸星烁3.0大模型显著提升人像建模与光影控制能力;全新AI写真系统支持75种风格、4K人像生成及30fps视频输出,打通“从静态图像到动态影像”全链路创作;创新多智能体协作体系模拟真实影楼全流程,用户通过简单指令即可获得专业级AI写真。此次升级标志着AI从工具型走向生态型,重新定义智能内容创作新时代。

  • 宇树机器人与舞蹈家“斗舞” 网友:动作丝滑到像人类!

    近日,舞剧作品《天工开物》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再次上演。 在舞剧迎来国内巡演的第100场演出的同时,正式宣布启动海外巡演。 而在演出结束后的谢幕环节,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作为彩蛋登场,惊艳全场。

  • 打破应用孤岛——个推AI SDK全面接入MCP全场景能力

    大模型技术正推动产业从移动互联网向智能互联网跃迁,用户需求转向场景化、主动化、闭环化的智能体验。个推推出行业首个AI+SDK,集成自然语言交互、上下文理解、行业知识库等能力,帮助APP一键集成AI功能,降低开发成本。通过智能搜索、跨应用服务协同(MCP)等,实现从"字面匹配"到"意图识别"的升级,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该方案已接入AI协同应用创新平台,支持多行业快速构建专业可信的智能应用生态。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