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卡思数据,作者:林午,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强势开拓大众市场后,大疆遭遇了“降价”危机。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大疆多个系列的产品就迎来了大幅降价,其中,运动相机Action4最高降价1129元,无人机mini4pro降价1478元;有着“电子茅台”之称的云台相机Osmo Pocket3标准版降价700,全能套装价格则下调900元。
图源:淘宝
尽管电子产品届向来有“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一说,但由于降价节点卡在节后,降价幅度又足够惊人,还是令不少消费者感到被“背刺”,加之线上线下售后保障的不统一,一时之间引发了激烈的舆论浪潮,“大疆降价”也冲上微博热搜。紧接着,影石CEO刘靖康强势蹭上热度,称大疆的降价“可能有一部分是我们影石的原因”。虽然大疆随后回应“降价是双十一常规营销策略”,并对线下购入产品的用户给予周边赠送等补偿,但舆论仍对品牌造成了一定冲击。
这场舆论潮中,Pocket3的降价尤其引发关注——作为大疆最为出圈的产品之一,过去一年,pocket3线上渠道频频断货,甚至在上半年仍需加价上百元才能买到,热度甚至力压大疆的“老本行”无人机。
而正是以pocket3等产品为锚点,大疆也完成了对大众市场,尤其是女性市场的开拓,从而实现了营收水平的飙升。公开财报显示,2024年,大疆全年营收超过800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达120.56亿元。
从“直男产品”到杀入女性市场,大疆是怎么做到的?营收超800亿后,大疆要走向何方?
从直男产品到出片神器
在冲入女性市场之前,大疆是一个典型的“技术驱动、专业导向”的品牌,主力为消费级无人机。其营销策略是“自上而下”的,即通过服务最顶尖的专业用户建立品牌信誉,再辐射影响更广泛的摄影人群。
这种策略虽然为大疆带来了极好的品牌影响力,但也将市场局限在了一个相对窄众的群体。而以Pocket3为代表的系列产品则是大疆主动打破天花板,从专业市场杀入大众市场的转折点——通过轻量化产品设计、转变营销话语体系等手段,大疆吸引了大量包括女性在内的新消费群体。
在具体探讨大疆的扩圈策略前,卡思想先引入一个概念,即人群思维——无论产品还是内容,都要为目标人群服务。在这一层面,大疆踩中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将自身打造为超轻vlog、美颜神器,另一个则是社交媒体营销,包括将小红书作为UGC种草的关键阵地。
一方面,在Vlog、Live图热潮激增下,越来越多女性希望通过影像设备记录美好生活,而Pocket3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女性用户“一键出片”的轻专业需求。为此,Pocket3做了大量轻量化、简化处理,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使用门槛。比如“一推即开拍”的设计、内置美颜等,用户不必花很多心思调整参数就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图源:小红书
从场景上,翻看社交平台,大疆高频出现的场景大多为旅行、探店、生活vlog以及演唱会等,这些也是大疆主攻的场景——女性需求比较旺盛,且更容易“出片”。
去年9月,微信朋友圈上线live图形式,大疆也赶上了这阵东风,并借此将live图做得更具记忆点:在具有美颜加持的live图下加上品牌的产品名。在最火的传播形式上印上产品名,加之捆绑有多个极具吸引力的特性,一下子就让用户记住了这款产品。
有意思的是,时至今日,互联网上仍流传着“带logo的画面更好看”的玄学说法,结果就是大疆的logo非但没有被用户排斥,反而变成了一项“时尚单品”。而借助live图的流量红利,大疆也成功收获了高曝光、高互动,就此成功出圈。
另一方面,在小红书,大疆拥有绝佳的UGC种草生态。
七成女性用户所在的小红书,是亿级话题根据地,平台上,核心词条#大疆Pocket3拥有18.3亿次浏览、超1400万讨论。这一话题下,用户分享自己的Vlog、使用感受和拍到的美图,也分享参数设置,通过这类UGC内容,大疆巧妙地将用户转变为品牌代言人,真实、生动的内容持续种草着消费者。
与此同时,大疆同样积极鼓励用户进行UGC创作,以场景化主题为核心,反复触达用户需求。比如,春天上线“春日定格计划”,结合踏青、赏花、露营、野餐等活动,鼓励用户使用Pocket3记录春日瞬间,将用户的热情转化为品牌的助力。
做起“女性生意”的大疆无疑是成功的。这款上线于2023年10月的手持相机,直到今年上半年仍频繁处于断货状态,双十一前价格也十分稳固。Pocket3甚至改变了大疆的受众性别构成。据刀法研究所数据,过去一年,微博、小红书上关注大疆pocket3的用户中,超过70%是女性。
全域种草,拓宽渠道
如果说小红书是大疆UGC内容的主阵地,那么,配合大众化营销策略,在抖音、B站等内容平台,大疆也完成了精密布局。
一来,大疆在抖音搭建了完整的品牌矩阵账号。截至目前,大疆在抖音有超过40个矩阵账号,如@DJI大疆官方旗舰店、@DJI大疆创新 等。这些账号从内容到产品线都做了精细化的布局,通过细分的账号矩阵,覆盖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场景。
举例而言,官方主账号负责发布重大品牌动态、旗舰新品首发、品牌故事、高端影像作品等内容,用于积累品牌声量,提升用户信任;也有教学科普类账号专注飞行安全、拍摄技巧、剪辑教程,降低新手门槛,培养用户兴趣;还有创意内容类账号发布大量用户生成的精彩航拍作品,激发普通用户的创作欲望和购买动力。
而通过自播,大疆得以收割前端种草积累的流量。最近30天内,大疆产品销量达到50W~75W,平均成交价达到1600元,在3C数码榜单中位列TOP4,跻身于一众手机厂商中。其中,品牌自营号GMV占比超过84%。虽然产品也走入过东方甄选、琦儿等直播间,但贡献的销售额并不突出。
另一方面,大疆在抖音也极度依赖红人种草。从销售结构来看,品牌的销售额来源88%都为直播,商品卡贡献整体销售额的10%左右,而视频贡献值不足1%。但从曝光量的组成来看,种草视频为品牌带来的曝光量贡献占比达98%。
种草的形式则是以红人的高质量唯美Vlog视频为主,配合标志性的水印。通过“美到直接当壁纸”的内容直接触达用户,让其产生“我想要这个视角”“我想过这种生活”的强烈渴望。
而在B站,大疆也运营了官方账号@DJI大疆创新 ,目前这一账号粉丝量已达到135万,主页下多支视频播放量破百万。其主要发布的内容一方面是产品介绍,吸引硬核玩家、极客和参数党,另一方面则是创意类、教学类内容,比如“在三千米高空边吃洋葱边跳伞”、用无人机喂猫等,主打吸睛、整活,十分契合B站气质。
在B站,大疆走的是一条合作垂类UP主的路径,比如@影视飓风、@小鹿Lawrence等3C数码、影像UP主,同样是通过极致的参数、视觉影像体验触达用户。
大疆与影石,
互探对方腹地
营收800亿后,大疆并非没有危机感。
再回到大疆的降价争议。事实上无论是为了“清库存”,还是在市场保卫战中“防一手”同行,大疆的压力可能确实不小。
大厂间的商战始终朴实无华。在大疆因降价争议挂上热搜后,影石不负众望前来“添堵”。10月13日,影石CEO刘靖康发文“致歉”,表示将为10月2日至8日间购买大疆的用户赠送影石100元无门槛代金券,光明正大蹭着大疆的热度做起了营销。
智能影像“巨头”间的攻防战中,对标同行降价是“应战”的常见手段。而由于核心业务重合度较高,大疆与影石也在互相侵入对方腹地。就在7月底,大疆发布了首代全景相机Osmo360,试图切分影石全景相机的蛋糕。当日,影石旗下的X5便宣布降价500,不久后,影石CEO刘靖康还特意针对“大疆镜头起雾”等言论发博,称起雾只是个例,让消费者安心选购。
同样,就在上个月,影石宣布进军全景无人机赛道,推出“影翎Antigravity”,攻入大疆的无人机优势领域。当日,刘靖康撒钱庆贺的视频又冲上了微博热搜。
从财报数据上,2024年,影石营收为55.7亿、净利润9.9亿,远远落后于大疆的
800亿。造成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尚不够大。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约为50.3亿元,到2027年,这一数字可能增长至78.5亿元。但在全景相机领域,影石的地位是难以动摇的,2024年其市场占有率已高达81.7%。
而在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领域,影石的市场份额也在增长,从2023年的28.4%增长至去年的35.6%,相比之下,大疆的市占比则下滑至13.2%。今年6月,影石在上交所科创版上市,目前总市值已超过1200亿元;在海外市场上,一贯有着“先海外后国内”路线的影石,表现同样十分出色。而由于无人机市占比过高,大疆还在正面硬刚美国国防部。
除了影石、Go Pro等竞争对手,更多头部厂商也在尝试跨界。比如,今年8月,智能清洁品牌追觅科技官宣拓展无人机业务。据雷科技消息,这一项目当中还有来自大疆、美团等多人加入;运作模式上则偏向电商,前期会通过“贴牌”的方式抢占市场。
为了维持竞争优势,大疆一方面不断上新,另一方面也在跨界探向其他领域。比如9月发布的可穿戴式相机Osmo Nano,对标影石的GO Ultra;8月则发布了首款扫地机器人ROMO,打入家庭智能清洁市场。不久之前,大疆还官宣了10月22日的新品发布会,有消息称该发布会将推出新品Pocket4,有望成为新一代“理财产品”。
这场“攻防战”中,大疆依旧保有相当的优势,一来,其主力无人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很难被轻易动摇;二来,在手持智能影像领域,大疆的优势在于成熟的UGC种草生态,这种生态既能源源不断种草更多潜在用户,也能在品牌遭遇舆论危机时给予其缓冲。
卡思认为,只要保住良好口碑,继续维持体验和场景化传播,在女性与轻消费人群间,大疆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