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小红书最新资讯  > 正文

小红书流量断崖式下降,为什么?

2025-01-10 17:51 · 稿源: ​麋鹿先生Sky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麋鹿先生Sky,作者:麋鹿先生Sky,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专业做小红书的博主和品牌,应该都对2024年9月26日有点儿印象,因为自从这一天开始,小红书的流量开始断崖式下跌,比如原来1000多小眼睛,现在200多小眼睛,原来3000小眼睛,现在1000都不到了,原来就比较少的,比如只有200-300的,那现在可能有的连100都不到了。

小红书

所以,在那天之后有不少博主和品牌私信我说小红书流量暴跌,问问我原因,当时我也跟他们说的挺清楚的,但没想到的是,持续至今,流量依然没有好转。

所以仍然有些博主和品牌在持续的找我私信,说的太多了,不如索性开篇文章,直接一次性讲清楚吧。

注:如果你对流量和算法的理解非常透彻,那么本篇文章就可以不用看了。

01

小红书流量为什么暴跌?

小红书流量暴跌的原因,在网上猜测是很多的,其中说的最多的是“双11电商节”导致的,因为刚好暴跌的时间在9月底,确实很临近双11的时间,所以这么说好像也是很有道理的,但实际上双11电商节,只不过只是影响流量因素之一。

还有些人说小红书的流量机制变了,这个咋听起来好像也挺有道理,但实际上,小红书也不是想把流量给谁就给谁,你内容太差,用户死活不看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流量机制也只是因素之一。

以上这些猜测,都是小红书流量调整的因素,是小红书执行的动作,并不是为什么小红书要调整的原因,大家能理解吧,就是它不是本质上的那个“动机”,那么从根本上来说,小红书流量为什么暴跌?

其实核心本质就在于:“流量不够分”。

02

小红书算法逻辑

那为什么小红书流量不够分了呢?为什么前两年就够分呢?

这不得不扯到小红书流量的算法和逻辑。

1)流量是有限的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一点,流量的总和是有限的。

流量是什么?就是每个用户每天在小红书上浏览内容,无论是刷小红书,还是搜小红书,这都是流量,但是流量是没有办法无中生有的,也不是源源不断的。举个极端例子,假设今天是“不准打开小红书日”,那么小红书今天还有流量吗?肯定就没了。

2)流量是必须是精准推送的

很多人最容易误解的一点,以为小红书想把流量推给谁就推给谁,想让用户看什么,用户就得看什么,实际上小红书不会把你的内容推送给不相关的人,小红书也是没办法做到硬控用户的,比如你的内容是旅行,它就不可能给你推送给一群每天只看护肤的人,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来说,很多的流量的赛道是天然有天花板的,比如一个很小众很小众的赛道,举个例子每天就1W人看,那么流量一天也就几十万顶多了。

很多人觉得不服,为什么小红书就不能硬控用户?不管用户喜不喜欢,就给你推荐平台想推的不行吗?

那还真不行,比如相关的,猜可能喜欢的,那还能勉强插入那么一个两个的,但是完全没什么关联性的,用户也不喜欢的,那么小红书推送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那就是,用户觉得内容不好,卸载小红书。

你觉得小红书会干这种蠢事吗?

3)用户需求是浮动的

还有些人会觉得用户人群总量是恒定的,比如在小红书看篮球鞋的内容的人,怎么着也得有个几千万吧?人这么多,那么这个赛道的流量应该也是很大的吧。

这又是另一个错误的观点,我在小红书上看过篮球鞋,但我不可能永远看篮球鞋,一旦我不看的时候,小红书就不能在给我推相关的内容了,否则就不精准了,但是,同理,每天都有新人看,也有些老人不看,一来一回,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但这个群体要远远小于“在小红书上看过篮球鞋”的用户,假设今年有1000万人在小红书看过篮球鞋,那么今天可能没准也就10万人。

而且这样的群体数量会受到影响,比如有篮球鞋相关的新品发售了,那么人数可能会突然激增,但此时,你要知道,用户并不一定是纯新流量,这些人平常可能是看足球的,只不过今天去看了篮球,所以足球的流量今天就会变少。

4)每个正常笔记都会分配流量

与一些纯搜索平台不同,小红书有推荐系统,有推荐就意味着要给每个笔记“一个机会”,不管你写的笔记有多菜,多差,但只要你发了笔记,是审核通过的笔记,那么小红书100%会推流。(这就是矩阵号逻辑,吃个保底也行)

当然,你觉得每个人都推一样多吗?那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会根据账号权重的不同,推荐的初始流量也有区别,比如有的人100,有的人1000,但总归都会推。

有的人说,我的小眼睛只有几十,那是因为小眼睛是“点击”,是有多少人点进去看过,而不是曝光多少人,实际上的曝光,好的内容要乘以10倍,差的内容,甚至能乘以20倍,所以小红书的初始推的并不算“很少”。

基于以上这几个流量上的必然,你会发现:

在每天的流量有限的情况下,每篇合规笔记都得分流量。

那么问题来了,假设有时候某个赛道流量很少,但笔记却发的很多的时候怎么办呢?

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每篇笔记是必须分流量的,因为笔记的内容是小红书的立命之本,正是因为繁荣的KOC生态,才让小红书的内容细化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果把流量集中到头部,那么这样的内容就会被杀死,那么小红书的核心差异化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小红书必须保护真正的KOC和新人创作者,谈不上扶持,但至少是不能扼杀的。

所以这时候,新笔记流量还得改,流量又不够分,那么就得从“一般优质”的笔记上下手了,当然,优质笔记不存在主观判断,完全是小红书通过数据去做的系统性评判,以往互动率好的笔记,比如10%,那么平台会持续加推,但在这种流量不够分的情况下,10%的互动率还好意思推吗?人家20%互动率的笔记还瞅着呢。

所以相比之下,没有那么优秀笔记的天花板,首先就被拿来开刀了,被限制了,以前这样的笔记给你推个1000-2000,反正流量用不完,但现在给你弄个300-500不错了,毕竟还有那么多的新笔记和高质量笔记等着推呢。

所以小红书流量暴跌的第一个因素是:每天笔记发布数量越来越多了。

但你会想,小红书这两年发展不错,笔记肯定是确实多了,但是用户量不也涨了吗?用户每天使用小红书的时间不也多了吗?那流量不也是更多了吗?

如果你能想到这,不得不说,很聪明,但问题是小红书商业化了,因此总体的流量比例,还要刨除一部分给付费流量(预估在10-20%),还有一部分给电商和直播,(预估在5%-10%),剩下的才是免费流量,算下来,可能免费的自然流量可能只有60-70%,不过,这个商业化流量的比例仍然要低于其他的一些商业化比较重的平台。

其次,这些流量只是总体而言,细分到各种精细赛道,那么就又有不同,比如穿搭护肤流量本身就比较大,砍掉一部分,创作者的感知不是很明显,但一些小众赛道,本来流量就不多,那么再砍掉一小半,那么肯定感觉“断崖式下跌”,再加上短时间内平台对于重点活动的流量倾斜,比如双11,那么这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创作者感觉流量暴跌,体感很强烈,也并不奇怪了。

现在,你大概清楚的知道了流量为什么会暴跌,但我猜你更想知道,流量什么时候会变好。

我的答案是,永远不会回到之前那样好。为什么?小红书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吗?

相反,其实小红书很想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在做了,而且方法你基本可能都听过,比如:

1、推动用户增长,用户涨了,那么流量就大了,所以你能看见小红书在很努力的获取新用户,比如上春晚(上春晚可不只是为了品牌营销,会带来巨量的用户增长),比如投广告(甚至在输入法上投广告),比如教爷爷奶奶玩小红书(老年人也是盯上了),真的很拼,但比较可惜的是,现在不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人口增长时代,小红书的注册人数增长有效,但跟不上流量的消耗速度。

2、让人均停留时间更长,让笔记有更多的阅读量,我们都知道当下什么样的内容展现形式最杀时间,那就是抖音类型视频流,视频直接上滑下滑切换内容,中间不需要退出,所以这种模式下,不仅用户不知不觉能多看几个视频,而且还会让用户省下“选择”和“决策”,把曝光直接变成浏览。

比如之前的小红书是双列展示,用户要在好几个内容里,选一个进去,那么这时候看到的是很多个笔记的封面,封面好,用户才会点,这种内容展示形式让用户更理性,但曝光之后,用户很有可能不点,而抖音这种视频流,用户每个都看过,用户不存在“选择”。所以你能看到小红书的视频,有的已经变成抖音的展示形式了,你以为它是跟屁虫学抖音呢?其实只不过是理性思考,增加更多流量呢。

3、打击灰色流量;怎么让流量越来越多,那除了开源,还得节流,简单说,让本来就不应该有流量的人没流量,所以你能看见的是,小红书不断的暴打灰黑产业账号,因为在以前,这种账号未被判罚前,发笔记也是得给流量的,要是处理个百万级数量的灰色账号,得省多少流量,你说对不对。

通过这些组合的开源节流方式把流量省出来,但是,流量依然不会有明显好转。

因为:

1、小红书的每日新发布笔记数量仍在增长,这说明很多的新品牌和博主在入局,短期内这个趋势不会改变。

2、小红书是一个有投资人的公司,融资这么多轮之后,目标很显然是上市,上市是必须有利润的,所以商业流量的比例不仅不会缩小,反而可能会进一步放大,同时,我的看法是,还会提升商业产品的效果,比如报备笔记,以前的分发逻辑是和正常笔记一同分发,流量好的时候这么做当然无所谓了,毕竟大家都能拼拼上限,当流量封顶的政策出来时,商业的流量的下限是必须被保证的。

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流量套利的人不会消失。

4、流量会分给更好的人,所以内容质量要求更高,内容模式迭代速度更快,这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是无法做到的。

以上这几个点决定了短期内,大家都不用太乐观,而且随着这样的趋势进行下去,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一句话,而且,这句话是我两三年前就写在文章里的,我相信听进去的人,现在应该都赚到钱了。

小红书明天的流量,永远比今天更贵。

所以抱怨,赌气都是毫无意义的动作,对待平台,要换一个角度,顺势而为。

03

我们怎么做?

1、顺势而为,小红书推电商/直播,那么你去做电商+直播,效果自然比做纯笔记要好,因为做直播和电商的人群,目前虽然在增长,但总量很小,大多数“大品牌”还没有在小红书玩出花儿来,这些固定被分配的流量,是可以被普通人捡剩儿的。

2、个人博主IP化,企业号整活儿化,举例子,作为一个博主,假设是家居赛道吧,那么当你讲“怎么选油漆”时,内容会越来越趋同,虽然你也没有抄袭,也没有借鉴,但是好的思路本来就趋同,如果人没有个性化,那么其实你和一堆人看起来都没什么区别,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IP化,突出你的个性,你的真诚,你的讲话方式,甚至是你的眉飞色舞都行,这就是最大的差异化,而企业号整活儿这个不多说了,很多人都明白,就是别墨守陈规的,每天发品牌广告,别动不动的就讲品牌价值受影响什么的,你那品牌值几个钱啊,还不如流量贵呢,能省点钱干啥不好。

3、垂直化,聚焦化。有的人会想,是不是脑子瓦特了,流量少,还继续垂直?聚焦?那不是受众更少,流量更低吗?话倒是没错,但是实际上就很多人的能量而言,都不是个人本身知名,而是“技术”知名,简单来说,在这个赛道你还算盘儿菜,换一个赛道谁鸟你?

所以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垂直,把该吃的流量都吃掉,形成绝对的优势和壁垒,而且现在好内容的定义是什么?是“互动转化率”,把每个流量都尽量的转化成互动才行,去拼曝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躺平,嗯,我没开玩笑,是真的躺平,去接受现在的状态,以前天天龙虾大闸蟹,现在吃点牛排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还是赚钱的不是嘛。

以上,加油吧。

举报

  • 相关推荐
  • 小红书,出海靠进口

    小红书自己大概也没想到,出海这事突然就有了进展。就在不久前,坊间还在热议字节复制的海外版“小红书”——lenmon8在北美进入免费版前10,即将在海外再造一个小红书。这场盛大的“涌入事件”更像是小红书在上市前的一次烟火,盛大、绚烂制作烟火的材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出海产品tiktok。

  • 重生之我在小红书卖泡面

    这是一篇迟到的2024年复盘文章。大概在2023年底的时候,原来的业务已经做不下去了,所以慢慢地解散了团队。其中有很多小红书操作上的细节,一篇文章写不完,有机会咱们再聊。

  • 小红书的灵魂是评论区

    一年小红书重度用户谈谈粗浅的个人理解。我也想谈一谈小红书。相信只要小红书仍然保持这种平台运营模式,不断激发草根参与,降低发布信息的门槛,它就能继续反映社会的真实,成为新闻行业的“富矿”。

  • 小红书引流规则又变了?客资商家该如何应对

    小红书商家们,你们这几天有没有收到这条信息?1月7日开始,【私信获客工具】是小红书引流、和用户私信沟通交换联系方式的唯一合规路径。除此之外所有引流方式都会违规,包括在对话框内以文字形式发送联系方式(联系电话、微信号),违规会被禁言,严重的还会导致封号,近期平台已经针对部分账号进行处罚。【私信获客工具】到底是什么?小红书商家又该如何应对这�

  • 全世界的赛博难民,正在疯狂涌进小红书

    一脸懵逼的迎来了泼天的富贵。因为TikTok马上要到最后被封禁的deadline了,所以依依不舍的美国难民们都在TikTok上深情的告别,寻找可以自由发声的替代品。

  • 巴恩风吹过,除了热闹,小红书留下了什么?

    最近想买冬装的朋友,一定刷到过“巴恩风”这个词。对于小红书电商来说,每一种风潮都有垂类受众,想要覆盖更多商家和用户需要持续造风。

  • 小红书封号上热搜:违规原因涉及发布引、牟利等内容

    “小红书封号”成为微博热搜榜首话题,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根据账号违规详情,违规原因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批量发布成本较低、同质化并进行引流或牟利的内容,例如薅羊毛、导流等行为;二是批量发布不符合心理预期、吸引眼球、骗取流量并诱导用户互动的内容,如悬疑猎奇、互关互粉、双击有惊喜等;三是其他违反平台规则的内容。小红书方面尚未对此事作出官方回应,用户们期待平台能够对封号原因和处理流程给出明确的解释。

  • 小红书,为什么品牌知行合一有难度?

    小红书种草,全网成交。这是长期以来,品牌默认的一个生意增长结果。从玄学到科学,一字之差,也许翻越的就是万水千山。

  • 瞄准独居女性,这个账号成为小红书年末涨粉王

    2024已经结束,最后一个月小红书博主们的涨粉情况如何?一起看榜:总体看来,博主们的涨粉数普遍“缩水”,仅两位博主涨粉量超过50W,一个新闻账号涨粉超过30W,另有两个账号涨粉量落在20W-30W区间,剩余15席的涨粉数则全在10W-20W区间。纵观全年,这样的涨粉态势略显疲软。具体来看上榜博主,首先,登上12月涨粉榜榜首的是小米总裁@雷军,继上月涨粉91.26W后,本月又疯狂吸�

  • 美团、小红书年度报告,年轻人的两种社死

    各种App年度报告,藏着多少小秘密?这其中,美团年度报告,不仅能靠备注捉奸能记录尴尬瞬间、心机时刻;下单的地址、时间、商品等,也让一些用户遭遇社死。小红书上的熬夜党们,搜索内容被年度报告记录,“小丑派”“焦虑派”“牛马派”“养生派”“归因派”在深夜团聚;年度关键词、评论等内容,同样让网友们感到尴尬。那些下单外卖时的备注,那些夜深人静时的搜索,都在用某种方式记录着,我们那个独一无二的灵魂。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