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移动AI最新资讯  > 正文

华为李鹏:拥抱移动AI时代,开创MBB商业新范式

2024-10-31 09:24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2024 年 10 月 30 日]2024 全球移动宽带论坛(Global MBB Forum 2024)期间,华为高档副总裁、ICT销售与服务总裁李鹏发表了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移动AI时代,未来已来”, AI正在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接下来,我想和大家深入探讨的话题是,我们需要关注如何将这些改变转化成有效的商业增长。

回顾过去,移动语音让我们实现了随时随地、点对点的沟通;移动互联网让信息触手可及、点对多点的传递。

当前,技术和需求持续跃升,加速移动AI时代的到来。以AIGC、分级推理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将更好地满足信息准确生成、多点到多点传递的需求。信息利用方面,AI开始深入理解人类意图,主动调动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

因此,AI引发的交互方式和服务模式变革,给产业正带来比较罕见的发展机遇。

首先,多模态AI终端带来的全新人机交互体验,将极大释放数智生产力。

IDC咨询公司预测,到 2028 年,全球AI手机的出货将超过 9 亿部。同时,市场上将出现 1000 多款AI原生终端。人机交互的方式将从触控升级为多模态的交互,语言、手势、甚至微表情都可能成为交互的一部分,交互体验更加自然、效率将提升300%以上。

例如,新一代AI眼镜可以识别唇语,在嘈杂环境中识别成功率超过95%。新一代的智能座舱,支持手势识别,使得车载应用的操作便捷性提升了30%。

其次,移动服务模式也将全面智能化,无处不在的智能体,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预计到 2030 年,“人人都有智能体助理”将成为可能,智能体助理将提供居家、出行和办公等全场景、7× 24 小时服务,生成和处理 10 倍以上的数据。同时,具身智能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于千行万业,尤其在研发、生产、质检、物流等全流程发挥关键作用,一台具身智能机器人每小时处理10GB以上的多模态数据。

综合来看,智能体生成和处理的数据总量在 2030 年将比 2024 年增长 120 多倍,极大丰富了数智生产资料。

同时,新交互体验和新服务模式,伴随着海量数据的爆发,驱动流量模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过去运营商管道中,主要承载的是通用的、无差异的数据,如各种视频内容,流量模型是垂直、单向的。AI带来更多个性化数据的多向流动。如,大模型训练需要DC间极速的数据传递,推理应用和AIGC需要端、边、云的协同交互,因此流量模型将从I型向T型、Mesh网状型进行演进。

流量模型结构性的变化,驱动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优化网络、提供大上行、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能力,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站在新时代的入口,面对技术和需求的跃升,我们必须考虑做出突破性的改变,加速业务、网络基础设施、运营运维、商业模式的四大重构,实现创新商业范式的跃升。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时代的发展路径。

我分享的首先点思考是运营商如何抓住AI带来的“产商品升级、抢占AI服务入口”的业务重构机会。

面向个人用户,运营商可以基于高频用户触点,如客服、通话、消息、云盘等,提供智能体的服务能力。以新通话为例,中国运营商已经支持实时翻译、AIGC数字形象等智能业务,积累了超过 2400 万的用户,下一阶段将引入AI通话助理,可以提供故障申报、行程预订、会议管理等增值服务。

面向家庭场景,运营商可以首先布局亲情看护、云存储等服务,积累“看家”用户基础,进而通过FTTR网关、家庭算力主机等创新终端打造“智家”业务的新入口。如,算力主机,可以聚合AI观赛、AI康养等应用,使电视开机率提升了 2 倍,实现ARPU提升了28%。

面向出行场景,运营商可以与车企紧密合作,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联接,使能智能座舱、车云协同,共同打造安全、有效的出行体验。

通过智能体的加持,结合差异化的体验保障,运营商可以抢占个人、家庭、出行等全场景智能生活服务入口,打开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同时,B2B市场也有巨大的机遇。面向中小企业,运营商可以构筑“标品+AI”套餐,提供极简化、标准化的AI边缘推理服务,并协同“看店宝、会议宝”等智能设备,将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应用AI的需求。同时,运营商可以通过“联接+组网+AI”深度融合,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

第二点,运营商亟需重构网络基础设施,才能更好地满足AI服务的差异化体验需求。

例如,为实现AI助理的"真人级"实时交互,理想体验的端到端时延需要达到300ms以内,因此空口的时延需要低于20ms。

运营商可以构建以AI为中心的网络底座,实现确定接入、弹性调度、广域无损,支撑云、边、端的按需可靠连接。同时,运营商可以加速智能化技术在无线网络的应用,实现空口资源智能配置,达到体验与容量特出,保障差异化体验。

第三,通过应用AI,我们将重构网络运营运维模式,给业务敏捷发放、用户体验保障、运维效率提升带来新的抓手。

运营商可以通过Agent专家系统与Cop ilot辅助工具的协同,实现从传统的“以SOC/NOC为中心”向“以智能体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

例如,在运营使能场景,Agent支持多模态数据实时模拟和仿真,帮助运营商有效评估网络资源,扩大新业务放号空间。

在网络运维场景,Agent自动规划编排任务,自主闭环40%的软件类问题;针对剩余60%的硬件类问题,Cop ilot通过专业知识问答,辅助现场工程师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最后,基于业务、网络和运营运维新能力的构建,运营商可以加速商业模式的重构,从“单量纲”到“多量纲”,从 “流量变现”到“体验变现”,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目前,欧洲有 30 多家运营商已经商用了速率计费套餐。而中国运营商在积极探索多量纲变现,基于新通话、云手机、家庭算力主机等AI入口业务的创新,提供算力、存储、VIP保障等新量纲。

同时,借鉴云服务的计费模式,运营商可以推动多样化网络能力,形成Open API开放,降低使用门槛。

得益于Open API能力变现,商业模式可以从前向收费扩展到后向收费。例如,运营商向直播服务提供商、保险公司开放网络体验保障、新通话服务等API, 后向收益可以提升 10 倍以上。

当前,先驱者已经在开拓前行的道路上。从中国、中东、欧洲到亚太,全球领先运营商已经在5G-A网络中验证了AI服务能力,涵盖了个人、家庭、出行、企业等多个场景,为行业创新提供了典范。

未来已来,运营商需要积极行动,持续拓展5G-A与AI带来的创新发展空间。

以智赋网,促进运营运维自动化,使能有效网络和较好的体验。

以网兴智,构筑泛在超宽的网络能力,推动AI产商品创新与生态发展,拥抱更繁荣的移动AI时代。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华为愿意和全产业、运营商一起努力,共筑以网兴智、共促以智赋网、共谋商业新价值。

2024 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以“5G-A引领移动AI时代”为主题,于 10 月 30 日至 31 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华为携手产业合作伙伴GSMA和GTI,与全球移动网络运营商、垂直行业掌舵者、以及生态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共议移动AI时代新机遇,探讨5G-A商业成功热点话题,从繁荣的5G走向更加繁荣的5G-A时代。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 https://www.huawei.com/cn/events/mbbf2024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AI技术共振,葡萄城技术沙龙引领西南数智转型新范式

    2025年6月13日,由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指导、西安葡萄城软件有限公司主办的"AI赋能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技术沙龙在成都成功举办。活动汇聚100多位西南地区IT精英,围绕"AI+低代码"主题,探讨前沿技术在行业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趋势。葡萄城展示了自研RAG系统及多款产品在AI领域的新功能,并分享了多个行业数字化实践案例。现场还举行了应用示范单位授牌仪式,表彰6家在数字化转型中表现突出的企业。活动将持续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覆盖金融、零售、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AI与低代码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

  • 阿里云全栈AI技术引擎驱动SaaS企业全球化升级 构建出海新范式

    全球SaaS市场正以16.4%的年复合增长率迈向万亿规模,中国企业引领的智能化升级正在改写行业全球化叙事。阿里云发布"全栈AI+全球化"技术体系,通过端到端技术栈重构打造可扩展、低门槛的全球化智能基座,释放技术红利。通义千问大模型通过参数效率优化突破AI规模化应用的经济性瓶颈,支持119种语言适配不同市场。e签宝推出行业首个智能合同Agent,实现合同全生命

  • B端制胜:商业大数据行业的未来战场

    中国商业大数据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3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06.2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104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7%。当前行业面临关键转折:虽然C端服务因用户基数庞大成为流量入口,但未来决胜点在于B端企业级市场。企业需从工具提供转向解决方案交付,深入垂直行业痛点场景,如供应链安全数字化管理等刚需领域。唯有通过标准化、智能化方案解决企业核心业务痛点,服务商才能在这片蓝海中赢得未来。行业终局将属于那些真正赋能企业、让数据创造价值的深耕者。

  • 360荣膺“杰出生态伙伴奖”,与华为共建数字安全新范式

    360漏洞研究院凭借全链路漏洞攻防技术优势,荣获2024年度华为终端安全杰出生态伙伴奖,彰显其在全球数字安全领域的标杆地位。作为华为终端安全生态战略技术伙伴,360通过"AI+安全"双轮驱动构建深度协同模式,双方共建AI赋能的漏洞挖掘、威胁研判和应急响应闭环机制,显著提升高危漏洞挖掘效率和应急响应准确率。自2018年起,360已连续多年获得华为安全奖项,并持续刷新国际安全领域纪录,包括十余次登上BlackHat全球顶级安全峰会发布前沿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微软MSRC、天府杯等国际奖项。360将持续深化与产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协同,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安全新生态。

  • BBA开启驾驶培训 雷军:小米愿和同行一起推动中国汽车文化普及

    近日,汽车界掀起一阵驾驶培训热潮,奔驰、奥迪、宝马这三大传统豪华汽车品牌纷纷宣布开启精英驾驶培训项目。 在这场汽车行业的培训风潮中,新入局的小米汽车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高阶驾驶培训。 小米计划在全国10多座城市,免费为一万名车主提供培训服务,旨在提升车主的安全意识和控车能力。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北京的车主培训已顺利完成,成都的报名工作也已

  • 芯片界“变形金刚”:清微智能超2000万颗出货,重构AI算力新范式

    第七届北京智源大会成功举办,清微智能作为国产可重构芯片架构领导者受邀出席,展示前沿国产算力技术成果。公司首次官宣可重构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2000万颗,成为全球销量领先的可重构芯片厂商。清微依托清华20年技术积淀,坚持高阶国产替代路径,已量产TX8与TX5两大系列十余款芯片,为AI智算中心、大模型等场景提供算力支持。公司还与智源研究院深化合作共建FlagOS生态,并与华为同期加入FlagTree,共同打造统一自主的国产AI芯片软件生态。清微通过"芯片+模型"软硬协同模式重构国内AI生态,成为高阶国产替代赛道的长期主义样本。

  • 行业首个!海尔智家ESG实践成复旦MBA研究课题

    6月17日,复旦MBA iLab项目举行终期汇报,28个项目涵盖科创管理、ESG等四大领域。海尔智家作为家电行业首个入选案例,其ESG实践获师生高度评价。海尔通过绿色产品创新、全球公益联动和投资者沟通等举措,连续四年稳居《财富》中国ESG影响力行业榜首。未来,海尔将持续深化ESG战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 AIBASE.CN:解码智能时代的技术枢纽,引领AI生态全维度进化

    AIBASE.CN是一个AI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平台提供三大核心服务:1)前沿资讯雷达,实时追踪全球AI巨头动态与技术趋势;2)工具资源库,整合开发工具与应用方案,降低技术门槛;3)商业孵化器,通过案例库和方法论帮助实现技术变现。平台采用智能算法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平衡开源生态与商业市场,同时关注绿色AI等可持续发展技术。面向开发者、企业和创作者,AIBASE.CN提供从技术探索到商业落地的全链条服务,助力用户把握AI时代机遇。

  • 360携手广州软件学院共建网安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6月12日,360与广州软件学院合作成立网络安全产业学院,这是360在全国首个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产业学院。双方将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原则,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学院计划2025年启动"360数智安全创新实验班",重点培养适应数字化与智能化产业需求的应用型网络安全人才。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协会表示,该学院将填补行业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之间的鸿沟。360将依托下设的人才培养中心、数智安全运营中心等机构,重点培养网络安全运维、攻防测试、安全智能体开发三类核心人才。双方将通过打造示范性师资团队、共建课程体系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网络安全精英,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 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展会启幕,微美全息(WIMI.US)AI+具身智能产业跃迁新范式

    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技术展览会将在浙江举办,聚焦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路径。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的专业展会,为期3天,汇聚全球200余家企业及专家,覆盖从零部件到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展示仿生驱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特斯拉、阿里云等领军企业参展,分享技术产品与场景应用。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6万亿元,总量5900万台。微美全息等企业加速技术落地,推动产业升级。展会将成为行业风向标,促进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