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扫地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INDEMIND:扫地机器人,保“鲜”不保“熟”

2024-10-12 10:58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从家庭“必备”到边角“鸡肋”。

新鲜却不保“熟”

作为新时代的网红产品扫地机器人成为了很多装修攻略中的必备单品,但当年轻人真正使用后,心中却不免疑问,这真的是自己听到的那个“六边形战士”?

image.png

与所畅想的“甩手掌柜”不同,它即有还无的量子作业表现,于能用、难用中灵活切换,这与网络的吹嘘,产生了鸿沟式的割裂感,让久经骗场的年轻人们只想大呼,谁懂啊,又上当了。

作为行业从业者,对于这类现象,我们看到的更多,从家用到商用,从清洁到配送,类似的负面反馈早已屡见不鲜。但我们深入了解行业背后,会发现扫地机器人并没有因为漫天的吐槽而销声匿迹,反而在经历了市场寒潮后,开始重新焕发活力。

根据奥维数据显示,在家电整体市场环境低迷的背景下, 2023 年我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额 137 亿元,同比增长10%;零售量 458 万台,同比增长4%。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扫地机器人虽然表现不够稳定,但已经能发挥出实用价值,区别在于是 3 分还是 6 分( 10 分制);另一方面,随着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持续加快,新技术、新产品能够有效地解决用户痛点,为市场保持了正向反馈,企业有信心持续创新,用户也能有更多期待。

然而,虽然行业形势在回暖,我们对扫地机器人产品仍需要有清晰的认知。尽管扫地机器人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对于家电领域,依然是初出茅庐的“小鲜肉”,虽然保“鲜”却仍不保“熟”。想要做到“ 8 成熟”以上,还需要完善新的拼图。

从局部创新到全局升级

过去几年,扫地机器人在清洁系统,基站方面,都和最初的产品有了天壤之别,功能设计也趋于完善和成熟,然而,扫地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和设想的还差得很远。

作业效率是一个单独的指标,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除了硬件的提升,它还关系着多个方面,包括优化路径规划、提升避障能力,丰富清洁功能和策略,智能调度等等。

作为国内最领先的机器人AI技术公司之一,INDEMIND专注AI基础技术研发,历经多年研发,目前已掌握了高精度、高集成度的机器人立体视觉及融合导航技术,并基于智能视觉开发出一系列认知智能及决策智能技术,提升机器人产品的智能水平,为整个机器人行业提供通用、可靠且低成本的机器人AI技术。

与市面上的激光雷达方案不同,INDEMIND技术方案全部以视觉为核心,并推出了市面上首 款真正意义上的纯视觉家用机器人AI方案「家用机器人AI Kit」。该方案以INDEMIND自研的INDEMIND OS Lite家用机器人AGI系统为核心,搭配面向家用小型机器人专门研发的一体化立体视觉模组,可实现家用机器人导航定位、智能避障、路径规划、决策交互等核心功能,是包含软硬件的ALL IN ONE解决方案。

全栈自研,从头塑造技术链

为了有效提升机器人整体表现,INDEMIND不仅完全自研了适用消费级产品的轻量化VSLAM算法,还有路径规划算法、AI识别算法、智能避障算法、脏污识别算法等,并且开发了用于机器人决策的智能决策引擎及多种作业策略,实时决策控制机器人的作业逻辑,达到拟人化的作业方式。

在实际表现中,机器人可以识别物体、人、动物及空间语义,根据扫地机器人家庭应用场景需求,目前定义识别鞋、插线板等多种物体,且识别类别可根据特定需求调整和训练。同时配合智能决策引擎技术,机器人能够有策略的实现智能避障(如根据障碍物不同做出不同规避距离),且在交互上,可通过语音、手势、动作等自然语言指令,命令机器人进行安全、搜寻、跟随、自主寻路、定向清扫等多种智能逻辑。

值得特别提到的脏污识别,或许是当下扫地机器人最重要的新拼图。在真实场景中,地面的脏污分布和类型都不同,扫地机器人往往会引发更多的清洁问题。且在遇到重污区域时,也会出现清洁不干净的情况,若采用多遍清扫,又会导致重复清扫,耗能增加,整体清洁效率低下。

为此,INDEMIND自研脏污识别技术,经过多次算法迭代,已实现了平均脏污检出率99%以上(包含常见固体、液体脏污),支持任何地面材质、花色、光线下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液体及干涸污渍识别、颗粒状脏污识别、粉末状脏污识别,是目前行业极少成熟且性能优异的技术方案。

结合INDEMIND专门针对不同地面情况研发的清洁策略,能够支持机器人自主识别房间类型、脏污类型及分布、地面材质、障碍物类型等,并进一步判断决策清洁策略,如液体脏污,停止边刷和主刷,自动复拖,以防液体溅射。

随着时间发展,扫地机器人行业正在摆脱早先营销战的影响,技术创新在稳步推进,保“鲜”又保“熟”的扫地机器人产品或许离我们并不遥远。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避障也能预判?视觉黑科技让扫地机器人开启“先知”模式

    文章探讨了扫地机器人避障技术的演进与创新。传统激光导航存在探测盲区,而视觉技术通过双摄像头和AI算法实现了立体感知,能识别透明物体并预测动态障碍物轨迹。INDEMIND推出的纯视觉方案"家用机器人AI Kit"突破硬件限制,仅用两颗摄像头和轻量芯片就实现了三维语义建图、智能决策等功能,在精度和体验上超越激光雷达融合方案。该技术不仅能区分电线、宠物粪便等障碍属性,还能根据厨房油污区、卧室静音区等场景特性调整避障策略,实现"按需清洁"。视觉技术的成熟正在重新定义扫地机器人从工具到智能家居助手的角色转变。

  • 既是工具人也是情绪搭子,INDEMIND助力打造陪伴机器人新范式!

    陪伴机器人,不只是玩具!对“娱乐化”的过分追求,让陪伴机器人更像是一个玩具,以至于人们眼中它就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智商税。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他们的客观感受,但对于行业而言,“娱乐化”的背后更多是技术缺位的无奈抉择。图片来自网络“玩具化”的“基因”陪伴机器人的发展轨迹,天然埋下了“玩具化”的基因。初代产品诞生于消费电子领域,早期以索�

  • 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普渡机器人领航全球服务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普渡科技在江苏盐城建湖超级工厂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标志着其产品累计出货量达重要里程碑。该工厂占地4万平方米,年产能10万台,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公司业务覆盖60多个国家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超80%,其中商用服务机器人"贝拉"成为出海代表产品。普渡已构建配送、清洁、工业配送三大产品线,并率先完成专用、类人形、人形机器人全形态布局。2023年公司以23%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预计203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950亿美元。

  • 强强联手!华沿机器人与基恩士共同赋能工业检测升级

    6月5日,基恩士(KEYENCE)精密测量部门负责人到访华沿机器人,双方就全新"飞扫激光"测量技术展开深度交流。该技术采用电机扫描光切断方式,无需照明和编码器,0.2秒内即可完成尺寸、外观等检测,重复精度达0.3μm。双方在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联合展示了该智能检测方案,吸引众多电子制造行业客户关注。华沿机器人表示,其协作机器人可达到±0.02mm重复定位精度,与基恩士技术完美匹配,能实现1+1>2的效果。未来双方将深化合作,拓展更多行业应用场景。

  • 最高网络安全标准,追觅扫地机获UL Solutions钻石级安全认证

    追觅X50系列扫地机器人获得UL Solutions颁发的"钻石级网络安全认证证书",成为全球首个获此认证的扫地机器人品牌。该认证表明产品在设备端防护、应用层数据加密、云端数据管理等全链路安全体系均达到国际最高标准。追觅还获得TÜV南德消费类物联网安全认证,构建起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这些认证不仅验证了追觅产品的网络安全性能,更彰显了其在智能清洁赛道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物联网安全要求提高,追觅构建的"全链路安全解决方案"或将成为行业重要参考,推动智能家居产业安全标准升级。

  • 和机器人做工友?华为博士天团详解盘古具身智能的工业落地

    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25聚焦具身智能技术发展,多位专家围绕机器人智能化展开深度探讨。会议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基础运动控制,但需突破3D空间理解、长序列物理推理等核心技术。华为云推出CloudRobo平台,通过数字仿真、生成式AI等技术解决工业场景数据短缺问题,已应用于物流分拣等场景。专家预测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将率先落地,家庭陪护机器人仍需长期技术突破。会议特别强调需建立机器人伦理边界,确保技术发展与社会价值相协调。华为将持续探索AI与机器人融合,推动具身智能在千行百业的应用创新。

  • 老博会现场引围观!收获高关注的海尔外骨骼机器人有何黑科技?

    2025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开幕,海尔AI运动外骨骼机器人W1成为焦点。这款行业首款消费级AI外骨骼机器人运用AI步态算法和双擎独立助力技术,帮助老年人实现日常行走、运动等场景需求。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2030年将达4亿,行动能力成为老年生活主要障碍。海尔外骨骼机器人突破传统产品局限,实现"人机合一"体验,具备独立双擎单侧助力功能,满足康复训练精准干预需求。产品覆盖日常锻炼、登山等多场景,续航达12-15公里,穿戴舒适便捷。海尔还推出智能清洁解决方案,包括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产品,通过"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推动从"被动照护"向"主动健康"的养老模式升级。科技适老化产品正从概念走向刚需,成为支撑银发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 点猫科技:携手地瓜机器人,共筑具身智能教育新生态

    点猫科技与地瓜机器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覆盖K12的具身智能教育体系。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完成垃圾分类等实践任务,让学生获得沉浸式AI学习体验。双方整合资源开发了贯穿小学到高中的项目式课程体系,并开展教师AI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同时构建多层级科创赛事网络,设立具身智能专项赛道,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培养通道。这次合作既是技术革新,也是对AI教育本质的探索,将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AI人才,绘制具身智能教育新蓝图。

  • 外媒:亚马逊正在训练人形AI机器人,用来“送快递”!

    机器人不会疲劳、不需要福利、也无需加班费,对企业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低成本替代者……

  • 手速惊人!10分钟泡三道茶 南博会出现泡茶机器人

    今日,在云南昆明南博会上,一个泡茶机器人吸引众多参会者围观。 活动现场,只见机器人行云流水,毫无卡顿,精准还原传统泡茶步骤。 熟练完成装茶、洗茶、冲泡、出汤、分茶、清杯等一系列动作,10分钟便能连泡三道茶。 不少围观者表示:这是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同时,机器人泡好的茶也引得现场观众纷纷品尝,不少人表示很好喝。 据了解,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