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能源储存最新资讯  > 正文

中成空间“气墩墩”:二氧化碳储能气膜仓的创新之选

2024-05-27 17:13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不断演进和新型储能技术的持续革新,二氧化碳储能在众多储能技术中崭露头角。中成空间充气膜可用于其低压储气系统,为二氧化碳的大规模、低成本储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有效缓解清洁能源供应的波动性问题,为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CO2储能气膜仓效果图

在二氧化碳储能领域,中成空间的双层柔性充气膜因其具有的多重技术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外膜采用特殊表面覆膜膜材,内含有效紫外线阻隔成分,延缓膜材老化,使用寿命可长达25年以上。内囊膜材添加特殊气密层,实现低水透、氧透、高耐揉搓等性能,大大增强了储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膜材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搭配特殊气密处理,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在储存过程中的衰减与泄漏,而且充气式结构使得储气系统能够迅速搭建和拆卸,提高了储能系统的灵活便捷性和储能效率。

CO2储能气囊剖面示意图

结构安全方面,中成空间采用不同的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准确建模受力分析及相互验证,并基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细致的风振响应分析和评估,对结构的安全性设计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气膜储气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安全运行。

更值一提的是,中成空间环保充气膜产品不受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相较传统的刚性储气设施,充气膜储气系统无需复杂的基础施工,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降低了建设成本,拓展了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二氧化碳储能气囊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二氧化碳常压大规模存储问题,更为新型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能源波动较大的背景下,二氧化碳储能气膜仓技术能够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储存,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中成空间将持续深耕环保气膜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二氧化碳储能气膜仓技术的性能和效率,助力能源系统实现更为绿色、有效的能源利用新阶段。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长时储能赛道爆发!海辰储能以11%全球份额领跑千亿市场

    全球储能市场快速发展,2024年锂离子储能电池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其中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占比15.4%,预计2030年将提升至50%。中国作为最大储能市场,"十四五"规划新型储能装机目标30GW,长时储能占比不低于20%。海辰储能聚焦长时储能,推出1175Ah专用电芯和6.25MWh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直流侧系统降本15%以上。2024年其海外收入达37亿元,同比增长366%,全球专利超3900项,在欧美建立研发中心和产能基地。海辰通过"技术-产能-市场"闭环生态布局,正成为定义长时储能时代的关键力量。

  • 沙漠风电遇上 “中国心脏” ,海辰储能以绿色技术激活中东风能

    厦门海辰储能在中东沙漠部署"沙漠之鹰"储能系统,与风电项目一体化运行,可在50℃高温下稳定工作,将间歇性风电转化为持续供电。作为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三的企业,海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零碳工厂,能源利用效率提升30%。其"HIMPACT203"战略规划到2037年研发长效储能技术、推动产业链碳中和等目标。公司产品覆盖全球,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0.1%跃升至2024年28.6%,并针对能源贫困地区推出适配产品。海辰以167%的出货量增速领跑行业,其长时储能和钠离子电池技术正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痛点,为全球碳中和提供可行路径。

  • 全球权威榜单发布:海辰储能2025上半年储能出货量位列全球Top 2

    海辰储能凭借定制化解决方案和全球化交付能力,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中跃居第二,电力储能出货量同样位列全球第二。其产品已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度参与国内外大型储能项目。公司持续技术创新,发布多款长时储能电池系统,完善不同场景解决方案。未来将继续专注储能赛道,以技术驱动全球布局,为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 远东电缆石墨烯材料技术赋能新能源转型

    石墨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核心,被誉为能源革命的“梦幻材料”。凭借超强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直击新能源效率与寿命痛点。国内企业远东电缆率先突破分子级焊接技术,开发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大幅提升导电与散热性能。该材料已通过权威认证,未来将应用于5G基站、新能源车电控系统等高功率场景,重塑能源存储与传输规则。

  • 司机中毒失去意识前拼命向警车开去 一氧化碳中毒两人转危为安

    ​7 月 4 日,浙江金华发生一起惊心动魄的救援事件。一辆蒙B车牌的轿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减速并停在路中央,紧跟其后的浙J牌照车辆司机察觉异常,立即靠边停车并上前查看。透过车窗,这位司机发现车内驾驶员与乘客均已陷入昏迷状态,情况万分危急。 面对紧急状况,浙J司机迅速拨打报警电话,同时向恰好路过的警车挥手求助。在多次拍打车窗试图唤醒车内人员未果后�

  • 持续领跑行业!海辰储能背后的故事:专注只做一件事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成立五年即实现跨越式发展:2019年成立后,2023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跃居全球前三,2024年上半年升至全球第二。其成功源于专注储能赛道的差异化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全产业链研发体系(全球专利超3900项),推出314Ah电池、∞Cell1175Ah等标杆产品,并首创循环寿命超2万次的钠离子电池。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海外收入从2022年33万元飙升至2024年37亿元,美国得州工厂投产加速本土化。海辰以"极致专注"重塑行业格局,在长时储能、钠电等领域的持续投入,正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 AI无界:创维光伏“羲寰”平台开启智慧能源新生态

    创维光伏发布“萤晷”生态平台,通过AI技术赋能能源领域,实现智慧运维与全链路数字化管理。该平台整合发电预测、异常诊断等功能,优化光储配置,提升能源效率。未来将推动光伏产业从设备竞争转向生态协同,助力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

  • 专利铸就护城河:海辰储能3900+专利背后的产品定义权

    海辰储能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凭借3900多项专利构建技术壁垒,稳居行业前列。其专利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包括314Ah电池量产等突破性产品,能量密度达159Wh/kg,循环寿命超1万次。公司首创循环寿命超2万次的钠离子电池,并推出行业首款千安时级∞Cell长时储能电池。系统层面,5MWh液冷储能系统已成为行业通用规格,能量效率超95%。2024年以35.1GWh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市占率达11%。3900+专利不仅保障当前市场地位,更锁定未来产品定义权,推动中国企业在技术竞争中突围。

  • 创维光伏发布“羲寰”生态平台 构建智慧能源新生态

    创维光伏在深圳发布"SKYLINK光晖共生"生态级平台"羲晖",推动能源转型。该平台整合光伏、储能、智能终端,通过AI算法实现最优调度,构建"稳智通碳"能源新生态。发布会上,政企学研多方代表探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维集团表示,未来五年将从能源管理迈向能量管理,助力"双碳"目标。平台将聚合分散能源节点,�

  • 第二届脑机接口(技术)开发者大会在成都举办!

    第二届脑机接口开发者大会于2025年8月16日在成都锦江举办,由姬动机科技集团发起,成都锦江科技局支持。大会聚焦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技术,邀请麻省理工、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专家分享前沿进展,涵盖侵入式芯片设计、神经健康监测、康复应用等主题。会议发布了《脑机接口技术手册》及产业协同框架,推动技术标准化与跨领域合作,吸引近千人参与,展示脑机接口在医疗和科研领域的突破与应用前景。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