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产业发展最新资讯  > 正文

攀登启“杭”,向“世界视谷”加速起飞

2024-04-26 10:39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文/《浙商》杂志 苏会会

近日,浙江经济一季报火热“出炉”,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37亿元,同比增长6.1%。这项亮眼的数据背后不难看出,主要支撑行业的“硬”与经济运行的“稳”息息相关。

为进一步“刺激”产业脉动“跑出”上扬曲线,杭州率先从政策发力,重磅发布了《“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加速提效核心视觉智能产业,酝酿冲刺世界知名 “视觉智能首先城”的“上行”攻势。紧随其后,市、区相关部门围绕2024年“中国视谷”建设工作相继发布《工作要点》。

这幅比较新绘制的产业蓝图,杭州全面对标了先进制造业集群指标体系,为与时俱进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视觉智能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准确“导航”,势以先锋之姿开展“双新”提能攀登行动,探索更高层次的城市升级之路。这亦标志着“中国视谷”进入了向“世界视谷”加速起飞的发展新阶段,映现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愈发大气开放的“世界之杭州”。

部省共建 聚力万亿级产业规模

自正式纳入工信部、浙江省新一轮整体合作协议以来,“中国视谷”已踏过500多个日夜征途,在之江大地、湘湖之畔奏响磅礴的时代足音。该《规划》正是为深入落实“中国视谷”部省共建协议应运而生,将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指导“中国视谷”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总体来看,《规划》提出了三“新”战略定位,三“期”发展目标,升级擘画了“三层七端多元”产业体系,深化“一园窗口、双核引领、四区协同、全域联动”总体格局,推动实施8大关键工程,完善4个维度的保障措施,并附产业细分赛道、重点产业平台、重点创新平台等3项发展清单。

以此为导向,首要任务即是持续放大部省共建效应,向上争取部省优势资源对“中国视谷”建设的全方位支持。

据配套的市、区《工作要点》显示,杭州将争取召开“中国视谷”建设部省(省市)联席会议,明确部省共同支持“中国视谷”建设细化内容,争取部省在发展规划、重大活动、国际合作、项目协调、载体建设、专项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同时,加快组建国家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省级层面制定支持“中国视谷”专项政策。

回看2023年,杭州市视觉智能产业已实现营收7763亿元,同比增长7.1%。相较而言,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光谷”,去年产值为2715亿元,如今11岁的“中国声谷”,在2022年产值超过2000亿,如果按其早期的《行动计划》顺利推进,2023年的产值也刚刚超过3000亿元。由此可见,聚焦产业规模,“中国视谷”在全国“三谷”中起步虽晚,但力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雄心却不容小觑。

为此,市《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2024年力争全市视觉智能产业营收超8000亿元,并在视觉智能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上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也就是说,浙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为8.26万亿元,视觉智能产值要达到去年省生产总值十分之一。这表明了杭州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中国视谷”产业规模的决心、力度和执行力,也彰显了“中国视谷”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

建设“中国视谷”的短期目标奋发有为,长期目标更是气贯长虹。预计到2025年为建设加速器,“中国视谷”产业规模达8500亿元,形成产业名片;到2027年为深化完善期,产业总规模突破万亿元,形成全球视觉智能新地标;到2035年为全面建设期,形成数字产业新集群。

瞄准未来 聚焦全球价值链高端

杭州面向新一轮产业变革前沿,瞄准未来产业赛道、聚焦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在《规划》中明确了重点发展“三层七端多元”的“中国视谷”产业体系。

文件指出,要全面夯实“三层”支撑,主攻“七端”应用方向,着力拓展“多元”领域。突出产业核心优势和基础支撑,打造数字安防一个基础产业;加强重点领域应用创新,做大工业视觉、智能网联汽车、医学影像、智能生活及办公四个特色产业;拓展新兴领域增长潜力,培育虚拟现实及元宇宙、特殊成像两个新兴产业。

与以往相比,“多元”是此次文件中紧扣未来发展制胜点的升级部分。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中国视谷”建设,杭州将围绕视觉智能未来技术产业化和视觉智能技术助力传统产业未来化,持续拓展多元未来产业,推动视觉智能产业向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渗透扩散。

按照该项布局,6G技术、仿生机器人、类脑计算、低空视觉、智慧生活及办公、虚拟现实及元宇宙、特殊成像等未来技术将在杭州全域开展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视觉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形成应用场景驱动、算法技术支撑、硬件和系统集成联动的“视觉+”“+视觉”赋能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网联汽车和低空视觉这两大亮点蓄势待发,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规划》指出,要加强视觉感知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与试点示范中的应用,扩大低空视觉应用,推动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无人机末端智能配送等发展。

与此相应,杭州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和推广试点城市、国家5G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国家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已正式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提到,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物联和高端装备两大产业生态圈集合体,是“中国视谷”产业地标的金名片。

作为总规模30亿元的“中国视谷”产业投资基金发起单位之一,杭实集团则计划联合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华数集团组建国有平台,统合公域流量,聚焦低空经济领域数字及物理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政府与低空飞行公司之间的桥梁,助力杭州加速打上“飞的”。

特色协同 有界无域强化“新打法”

回顾浙江经济发展历程,一个经常为人津津乐道的模式就是块状经济,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产业集中、专业性强、地域特色鲜明。“中国视谷”正是杭州视觉智能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具有辨识度的产业新地标。

如果要进一步定义块状经济的蝶变升级版本,那么“中国视谷”的四区特色协同、全域联动模式便是一次创新尝试。

《规划》显示,全市强化“一盘棋”统筹,全域“一张网”建设,推动城市设计、控规编制和产业规划有机融合,构建了“一园窗口、双核引领、四区协同、全域联动”的“中国视谷”空间布局。其中,以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为先行示范窗口,萧山区、滨江区为核心引领区,强化萧山、滨江与余杭、钱塘四区协同共进,辐射带动杭州全域发展,探索有界无域的区域联动“新打法”。

《规划》文件中的“中国视谷”空间布局图

这个空间格局延续了最初的蓝图思路,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细则上更加强调双核引领、四区特色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各区特色“分角演绎”不同的目标靶向。

譬如,萧山、滨江勇挑“双核”重担,突出总部研发、数据服务、产业引领、场景应用等核心功能。萧山区强化产业承载空间、开放枢纽功能、标杆性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打造视觉智能产业核心增长极,滨江区则着重龙头引领、平台建设,打造视觉智能产业核心集聚地。余杭区打造视觉智能产业创新策源地,钱塘区打造视觉智能产业智造新高地。四区各展所长,齐力推动区域优势转化为杭州整体视觉智能产业的现实生产力。

风助潮势,潮涨风涌。“中国视谷”自钱塘江南岸出发,“有界无域”的跨区域合作模式日益拓展延伸,既发挥核心区创新能力领先、规模效益显著、知名企业集聚等优势,又持续强化核心区、协同区联动,推动各区、县(市)产业链共建、创新链互促、供应链协同,正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合作共赢的联动发展格局。

伴随着“天下首先潮”的如雷鸣声,“中国视谷”汇聚全市合力奔涌向前,与世界相交相融,相互激荡。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长城汽车与中汽中心协同创新,紧跟产业发展新机遇

    2025年9月4日,长城汽车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中心)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标准、技术、国际化等领域加强合作。中汽中心将整合全价值链资源赋能长城汽车,助力其实现“造好车、造高质量车”的目标。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和产业转型,此次合作有助于双方优势互补,提升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考拉悠然开源悠然无界大模型BLM-1.0,以空间智能引擎驱动产业变革

    9月28日,在成都举行的“2025天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上,考拉悠然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悠然无界大模型BLM-1.0”完成迭代升级并全面开源,同时发布基于该模型的UU Holo Glass O1 AR工业眼镜。此举标志着公司以“技术开源+场景落地”双轮驱动策略,推动空间智能产业生态共建。BLM-1.0突破传统模型局限,具备跨空间、跨任务、跨本体的“三跨”统一能力,在空间理解、推理与执行三大核心能力上刷新行业纪录。配套AR眼镜深度融合空间感知与多模态交互,实现工业运维、安装巡检等场景的全程自动化与智能辅助,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 高频科技携多元化业务亮相IC WORLD 2025,为产业发展注入“芯”活力

    2025年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于9月24日在北京亦庄开幕。高频科技携超纯水工艺及多元化业务亮相,成为全场焦点。其超纯水系统以高水质、稳定供应和高效节水为核心优势,覆盖半导体超纯水供应、运维服务、水处理专用药剂等全链条解决方案。现场通过3D沙盘、数字化平台等互动形式生动展示技术实力,吸引大量观众咨询交流。高频科技致力于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高效衔接,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大价值。

  • 途鸽科技创始人张衡IOTE 2025最新演讲:AI赋能智能产业下的全球新范式

    2025年8月27日,IOTE国际物联网展期间在深圳举办“世界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创新应用生态大会”。途鸽科技创始人张衡受邀发表主题演讲,分享AI与物联网深度融合趋势下,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全球化三大关键发展方向。他指出,未来通信将从实体SIM卡向eSIM卡转变,5G向6G跨越,人工智能将成为通信架构核心,助力端到端网络革新。途鸽科技作为全球云通信服务平台,以平台化�

  • 腾讯云:扎根产业,出海破圈

    与产业共生共长,一直是腾讯云的愿景。 2025年9月16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如期举行,其间腾讯云展现了多项新产品的进展和能力升级,并全面开放AI能力。 这意味着,腾讯云的产数融合又进了一步。 当下,腾讯云正在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拥抱“智能化”与“全球化”,进而推动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增长。 毋庸置疑,腾讯云“智向远大”。

  • 灵犀互娱多元产品亮相CICF,展现广东游戏产业竞争力

    2025年CICF×AGF动漫游戏盛典在广州举办,汇聚超1000个全球顶尖动漫游戏IP,展出周边产品超7000款。育碧、腾讯游戏、灵犀互娱等厂商参展,提供新作试玩。展会凸显广东游戏产业活力,2024年营收达2604亿元,海外收入增长9.9%。灵犀互娱等企业凭借多元化产品及出海表现,展现中国游戏全球竞争力与传统文化传播新路径。

  • 十方融海:以开源生态为基,绘就“人工智能 +”产业融合新蓝图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圳企业十方融海凭借AI大模型研发、产品创新及开源生态构建等领域的卓越实践,成为行业先锋。其开源模型如OpenBuddy、小智AI等突破传统技术局限,实现多模态交互与跨领域知识融合,覆盖教育、办公、养老、文体等多元场景。通过开放共享模式,十方融海有效降低AI应用门槛,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征程。

  • 当IP商业化进入AI时代,“智能潮玩”正在重写粉丝经济逻辑

    全球IP产业链已成为文化娱乐消费的重要增长点,2024年衍生品市场规模超3200亿美元,其中潮玩产业高速增长。传统IP商业化面临用户互动单向、消费一次性等瓶颈。智能潮玩通过"平台化硬件+可替换IP角色+UGC社区"模式,实现从静态收藏到动态共生的转型,以乐森机器人等产品为例,用户可自定义角色动作并参与内容共创,形成"硬件+内容+社区"的长期运营生态。这标志着IP商业化从单向衍生迈向双向互动,推动产业从"衍生"进入"共生"新阶段。

  • 王忠林赴格创东智调研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9月11日,湖北省领导王忠林一行调研格创东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公司CEO何军汇报了自主研发的工业智能平台、能碳管理系统等应用成果。王忠林强调要深化人工智能在工业研发、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促进全要素智能联动,更好服务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 每日互动参与发起《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 守护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9月17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在昆明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该倡议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联合多家科研院所、互联网头部企业、网络安全厂商及人工智能企业共同发起,提出筑牢安全根基、强化技管结合、深化协同共治等七方面共识,旨在推动构建可控、可信、可靠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