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自主导航技术最新资讯  > 正文

INDEMIND机器人导航解决方案,让开发更简单,让机器人更高效

2024-04-11 16:59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随着机器人进入到越来越多的生产生活场景中,作业任务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机器人需要更精准、更稳定、更智能、更灵敏的自主导航能力。

自主导航技术作为机器人技术的核心,虽然经过了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较多难题,如面对特殊障碍物难以避障、复杂场景精度降低稳定性下降、智能交互支持不足等问题,且地图构建大多仍为传统的2D栅格地图、拓扑地图,缺乏机器人用于理解环境、人机交互等业务的高层次语义信息。然而迭代升级导航技术,却又存在算法研发难度高、软硬件一体化设计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导致开发进程并不顺利。

作为行业领先的AI技术供应商,INDEMIND已经深耕行业多年,基于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决策、AI交互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深层次积累,推出了面向10—100kg量级的商用机器人自主导航方案「商用机器人AI Kit」,基于高度自研的以视觉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导航架构及算法,导航的精度、稳定性和灵敏性均有着显著提升,同时在环境适应能力、智能作业、人机交互等方面也有着优秀表现。

image.png

「商用机器人AI Kit」以自研的INDEMIND OS Fusion AGI系统为基础,采用以双目立体相机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架构,可支持市面上不同品类的主流传感器,满足商用机器人导航定位、智能避障、路径规划、决策交互等核心功能的开发,能够广泛应用于商用清洁、酒店配送、送餐、巡检等商用服务机器人平台。在实际应用上,机器人在硬件选择和外形上可根据实际开发需求灵活适配,适用性大大提升。

多模态视觉多传感器融合架构,释放视觉潜力

和以多线激光雷达为主的融合方案不同,INDEMIND研发了一套以视觉为主的标准化、模块化的多传感器融合架构,通过遵循INDEMIND的标准定义接口,可快速加入IMU、里程计、单线激光雷达、GNSS等低成本传感器,实现“积木式”加装,基于INDEMIND对算法的多年迭代优化,无论面对普通环境,还是复杂动态环境,机器人均能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低成本的3D环境感知。

同时,视觉传感器与激光雷达相比,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且不会出现机械故障问题,运行过程中,一旦激光传感器或别的传感器出现问题,机器人仍能保持正常工作。

另外,由于传感器较多,视觉、激光、里程计、IMU等不同传感器产生的噪点,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影响较大,INDEMIND对于各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了野值判定及剔除,进一步增进系统对于原始传感器数据的容错能力,提升鲁棒性,保障最终的稳定性和精度。

为了优化视觉带来的算力问题,INDEMIND在算法上采用增量优化的方式,分段处理,并在区段间建立先验信息,有效降低了平台计算压力,提高计算效率。且在硬件上,对视觉处理采用neon加速、GPU加速、DSP加速等方式,提升计算性能,降低算力要求。这使得「商用机器人AI Kit」能够适配更多较低算力平台,开发出更高性价比的产品。

性能升级,让机器人更高效

• 自主实时3D建图,无需部署

基于独有的VSLAM融合算法,机器人支持实时构建全场景二维地图、三维地图及语义地图,且精度可达厘米级。同时还支持地图动态更新及智能禁区等。

image.png

目前大多数机器人无法自主建图,需要现场部署工程师进行部署建图后才能使用,而搭载「商用机器人AI Kit」的机器人借助它强大的自主实时建图能力,不再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无需部署,开机即可使用,同时不再担心场景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机器人还能够自主更新地图,大大提升机器人的使用体验。

• 多场景适配,拓展应用边界

INDEMIND拥有超过100个使用场景的海量数据,对于清洁、配送、导览、安防等多种工作场景有着深度理解,配合领先的自主导航,机器人具备跨场景适应能力,让机器人兼顾垂直和通用表现。

• 更智能,像“人”一样作业

为了模仿人脑的决策,INDEMIND基于设备端、云端智能决策平台、大数据平台三端专门建立的一套智能决策引擎,能够基于关键数据不断更新算法模型,持续提升场景处理和问题应对能力,为智能避障、主动安全、智能作业、智能交互、智能梯控智能化功能提供底层支持。

借助智能决策引擎,在避障上,机器人可做出类人规避动作的精细化操作,能够让机器人有策略的实现智能避障(如根据障碍物不同做出不同规避距离);在作业上,如清洁机器人根据不同场景特性,选择不同的清洁策略。

快速完成0-1,让产品开发更简单

「商用机器人AI Kit」作为通用化平台,搭建了适应机器人业务的硬件虚拟化、程序管理和服务平台,兼容市场主流机器人平台,同时方便应用层开发及部署,并最 大化利用嵌入式计算平台各个计算资源,确保系统程序运行的实时性及功能、性能指标。

在开发支持上,提供便捷的标准库,减少开发量,大量节省研发成本,提高研发速度,同时还具备动态的模块加载机制,分布式编译,大量节省编译时间,进一步提高研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调试效率。此外,完善的性能自监测系统,能够快速进行性能验证与性能优化。

目前,基于「商用机器人AI Kit」的方案优势,导航模块成本最 低可以下探到2千元以内,包含导航和电池的完整底盘成本则可以下探到5千元以内,相较激光雷达融合方案成本下降60-80%。同时,结合INDEMIND提供成熟的硬件参考设计和量产设计服务及相对成熟的作业单元技术,整机从立项到量产最快可以控制到2个月以内,大大降低企业的研发周期和投入成本。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京东宣布百亿大计划:这次是智能机器人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京东作为大会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宇树科技、智元等全球顶尖机器人品牌亮相。 京东现场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宣布投入超百亿资源,计划三年内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成交额破10亿,推动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 当前智能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预计202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千亿美元规模,但存在商业化缓

  • “与智同行,共启新元”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暨 “IT老友会走进智元机器人”系列活动圆满举办

    2025年8月21日,智元机器人在上海成功举办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主题为“与智同行,共启新元”。大会同步开展“IT老友会走进智元机器人”系列活动,汇聚多领域精英探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边界与产业生态构建。活动展示超100台智能机器人,呈现工业智造、商业服务等多场景应用实效,并深入交流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加速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各领域的规模化商用与生态发展。

  • 普渡机器人发布3D感知AI扫地机器人PUDU MT1 Max,重塑智能清洁新高度

    普渡机器人于2025年8月20日发布3D感知AI扫地机器人PUDU MT1Max。该产品在MT1基础上大幅升级,搭载3D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显著增强复杂场景感知与避障能力。通过AI技术实现自适应清洁、垃圾识别、巡检清洁等功能,支持10万平方米以上大场景作业。具备自动振尘过滤和智能避雨机制,提升安全性与运维效率,重塑智能清洁行业新标准。

  • 世界机器人大会|远东股份助力机器人产业实力出圈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落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历史性跨越。以优必选Walker S2为代表的中国整机产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实用潜力,其突破性技术实现了机器人运行的"柔性神经"。远东南缆等企业构建的国产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为行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大会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件前沿展品,其中100余款全球新品集中亮相,勾勒出机器人深度融入人类生活的图景。从2024年"概念元年"到2025年"落地打工",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远东南缆研发的机器人专用线缆实现千万次弯折寿命,通过材料创新赋予电缆卓越柔韧性,其专项实验室获CNAS国家认证,为产品可靠性保驾护航。随着AI技术发展,机器人群体智能将推动生产效率跃升,具备综合优势的国产供应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投资热度攀升,阿里/京东/微美全息齐上阵探寻长期发展潜力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融资热潮,京东、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5万亿美元。国内政策大力支持,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70%,今年产业规模有望达379亿元。微美全息(WIMI.US)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布局关键组件研发。行业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养老等场景实现应用落地。未来3-5年有望实现商业化突破,逐步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

  • 重识vivo:做MR和家用机器人的隐性逻辑

    尽管苹果Vision Pro在发布一年后,市场表现并不如其它同门那样好,但2024年它仍以3499美元的高价拿下全球5.2%的市场份额,紧随Meta和索尼之后。 当然重要的不是份额,而是苹果对于空间计算的引领,以及对于智能头显市场的推波助澜。 IDC预计,在软硬件技术革新、AI大模型快速发展、交互技术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下,2025年全球智能头显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6%至1280万台,其中�

  • 智能“机器狗”亮相广博会 视源股份四足机器人提供展会、赛事安保新思路

    广州博览会上,本土企业视源股份自主研发的四足机器人MAXHUB+X7引发关注。该机器人具备全地形适应能力,可稳定穿越35°斜坡、台阶及沙石路面,支持自主导航、自动执行任务。搭载双摄像头、气体传感器等模块,能替代人工在复杂环境中执行巡检、灭火等任务,适用于展会安保、救援等多场景。其核心价值在于动态风险预测与人机协同响应,已在北京等地的实战中验证能力。产品未来将在广州多个城市管理场景部署,提升生产效率。

  • 从24小时直播到破界进化:智元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图景

    智元机器人远航A2在上海浦东新区完成全球首次24小时户外行走直播挑战,成功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在高温、弱光等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行走能力。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圆桌论坛,探讨AI与机器人融合的技术突破与未来形态。专家指出,通用智能的核心在于泛化能力,需突破传统自动化规则式弱AI的限制。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养老护理、太空建设等场景实现突破,逐步成为人类生活的延伸工具。安全是商业化前提,需构建覆盖硬件、软件、算法的全链路冗余体系。当前技术瓶颈在于小脑与大脑的协同,需上下游生态伙伴共同攻克。

  • 扫地机器人公司追觅官宣造车:预计2027年亮相

    今日,全球清洁领域领军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进军汽车制造领域,提出"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的宏伟目标。这场跨界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源于2013年清华天空工场的一份造车计划书——历经十二年技术沉淀与市场淬炼,追觅认为已迎来"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时机"。 面对被称作"工业王冠"的汽车产业,追觅展现出敬畏与雄心并存的姿态。企业坦言,当�

  • 起猛了 看到“兵马俑”跳舞了:人形机器人“光子”惊艳亮相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正酣,8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群体舞蹈赛吸引了全球目光。来自武汉的人形机器人“光子”凭借出色表现,一举夺得该赛事冠军,成为赛场上的耀眼明星。 在这场比赛中,9台由光谷东智精心研发的“光子”人形机器人与一名专业舞者携手共舞,演绎了经典曲目《秦俑魂》。舞者身着华服,饰演威风凛凛的“将军俑”,而“光子”机器人则�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