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自主科技创新最新资讯  > 正文

同盾蒋韬阐述自主科技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愿景

2024-03-22 15:15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自主科技创新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近日,同盾科技蒋韬先生阐述了公司在自主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愿景。同盾科技始终坚持自主研发,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迭代客户体验  打造安全中枢

《中国金融家》:同盾科技“面向信创的智能决策平台”获评“2022年金融业风险管控突出贡献”奖,请您谈谈同盾科技为金融业风险管控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蒋韬:数字经济在推动银行金融服务往更加全面、深入、便捷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形态。平台化、场景化、批量化、线上化的获客方式具有业务复杂性高、风险传播速度快、对风险预判时效要求高的特点。而风控领域传统手段存在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要求,于是各银行积极转型,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搭建全新的智能风控系统,提升风控效率、降低风控成本。同盾科技持续的研发和探索成果为银行构建有效能、持续安全的风控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比如,银行实践智能风控过程中面临以下典型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挑战:

第 一,风险数据基础亟待夯实。银行内部数据由于在IT建设前期缺乏科学规划和数据治理而分散在不同系统中,虽然近几年经过数据集市、数据仓库的建设和数据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分散问题,数据质量也有所提升,但因为数据提取流程较长、加工运算能力较低以及缺乏便捷、有效的数据管理工具等原因,导致风险数据利用效率不高,数据活力没有完全释放。

第二,风险模型的管理与开发应用有待加强。随着线上业务的迅猛发展,对风险模型的开发速度和模型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银行的模型迭代能力不足、部署流程繁琐,缺乏统一的风险模型管理平台和风险预警体系,预警信号命中率较低,难以适应业务快速发展需要。

第三,缺乏多级处置方式,客户体验有待提升。风险管理的思路需从以往的“被动防范”转向“主动防御”。同时,应该根据不同业务、不同客群的风险情况和风险敏感度打造多级处置措施,提升客户体验,而不应将安全与体验的平衡“一刀切”。

针对这些挑战,同盾科技基于多年在风控技术上的积累,提出了“新一代智能业务安全中枢”的概念,希望能够助力银行建立一个适应技术、业务、风险管理不断发展迭代的业务安全中枢。可根据不同业务场景、不同触点的风险情况、攻击敏感度,主动感知网络攻击泄露点,实时收集数据,针对性制定自适应的策略,打造多级处置措施,提升客户体验。从风险感知、风险决策、风险处置到风险运营,形成业务安全闭环;同时,应用实时计算、决策引擎、知识图谱、终端态势感知等技术,结合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形成一个快速响应的正反馈系统和纵深的运营服务体系,不断迭代提升银行的风控能力。让银行业务创新和发展免除后顾之忧,让客户体验和运营效能得到可靠保障。

准确场景刻画  实现全程防控

《中国金融家》: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线上金融服务模式和多元化场景应用加速,在给客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组织化、专业化的欺诈风险。同盾科技如何运用决策智能,为金融机构筑牢欺诈防护墙,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

蒋韬: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和金融欺诈手法持续翻新,新型、复合型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常见的金融欺诈形式有虚假理财类、刷单返利类、杀猪盘类、虚假征信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充值红包返利等等。

同盾科技结合多年来助力金融机构积累的反电诈实操经验,提出电信诈骗风险防御全场景解决方案。该方案从金融业受诈者及欺诈者双视角出发进行双轨识别,准确刻画电诈风险画像,围绕数据体系整合、平台体系规划、决策体系设计、运营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建立健全覆盖多层次的电信诈骗风险防控体系。

电信诈骗风险防御全场景解决方案覆盖了借记卡、贷记卡、信用卡、信贷、对公等多个业务场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策略部署、账户管控、全流程风险核查、量化评估及运营、案件分析挖掘等。

事前预警:对已发涉案账户开展全方位分析,有效识别总结出涉诈账户的客户特征、开户特征和交易特征,基于大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风险量化预测,对当前的风险快速地进行侦测、识别和管控。

事中拦截:通过丰富的反电诈策略、时序分析及实时反诈模型,识别可疑交易,提升事中风险监测识别能力。对于高、中、低级别疑似欺诈风险,分别通过拦截或实时阻断、二次认证处置、电话银行外呼提醒客户等方式进行处置。

事后监测:首先定期开展涉案账户倒查,及时发现涉案账户风险变化趋势,并结合风险特征开展排查管控。其次构建智能运营体系,快速感知异常波动风险,解决策略不佳、效果衰减等问题,及时调优策略,实现对账户全生命周期风险监控。

聚力风险防控  不负民企担当

《中国金融家》:同盾科技在自主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请谈谈您未来的规划和愿景。

蒋韬:今年两会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一定大有可为。时代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

同盾科技始终以科技赋能为使命,不断强化对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基础知识的研究。在业内顶 尖人才加盟及多年研发费用高投入的支持下,同盾科技在决策智能、云原生、安全应用、隐私计算等多个领域构建了核心技术壁垒,多项算法和软件系统已达全球领先水平。截至2023年2月,同盾科技专利申请数近千件,其中不乏多个核心技术领域的国际专利;软件著作权已注册近五百件;主导并参与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工作超20余项。为了保持创新的动力,公司在人员投入上不计成本,构建了一支由人工智能、云计算、风险管理、反欺诈等领域资 深专家组成的人才队伍,近一半人员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双硕士学历近百人。

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着经济社会从“量增”到“质变”,在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重要阶段,科技企业应从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把数字技术创新落实到产业发展的实际场景之中,提升产业效率,赋能实体经济。决策智能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有关市场调研咨询公司评估,决策智能目前占有总体人工智能应用领域20.9%的份额,覆盖众多的行业和场景。作为先发启动的决策智能技术方案提供者,同盾科技将持续积极探索相关AI前沿技术和服务模式,将已具备的数据要素价值挖掘能力、定向算力管理能力以及场景算法产品的综合能力不断扩充,并建立开放创新的生态合作平台,为多行业大量的场景化决策智能应用提供越来越容易获取和部署的“上架”产品与服务。在国家数字新基建发展过程中,同盾科技致力成为丰富、有效、高价值、易获取的决策智能场景应用方案提供者和运营者,赋能更多行业客户,释放数字智能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创新价值潜力。

同盾科技蒋韬先生的阐述充分展示了企业在自主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展望未来,同盾科技将继续深耕技术领域,不断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同盾科技等企业的引领下,自主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中国足球环境及未来发展白皮书(2025)》发布:100吋大屏电视成球迷客厅新标配

    2025年世俱杯与中国品牌海信共同掀起足球热潮。《中国足球环境及未来发展白皮书》显示,近四成球迷为提升观赛体验选择更换大屏电视,100吋巨幕电视正成为新标配。海信凭借自研AI芯片、Mini LED等技术突破,有效解决体育直播拖影、卡顿等问题,其超低反射率黑曜屏和RGB-MiniLED技术带来"赏球"级体验。报告指出,61.56%球迷认可VAR技术保障赛事公平,海信作为官方VAR显示合作伙伴亮相欧洲杯等顶级赛事。72.83%受访者对海信足球赞助印象深刻,显示中国品牌通过长期绑定顶级体育IP成功建立情感连接。Omdia预测2025年全球百吋电视销量将首破百万台,海信借世俱杯赞助实现国内外销量大幅增长,展现中国技术实力与品牌价值。

  • EAGLE闪耀亚太影展 以创新科技重塑影视产业未来

    第62届亚太影展暨2025亚太国际电影节于7月9日在香港嘉里酒店圆满落幕。这场汇聚全球30余国、超千名电影精英的盛会,见证了亚太电影的辉煌成就,更成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前沿舞台。EAGLE作为构建下一代影视+裸眼3D技术的领军企业,受邀出席闭幕典礼,展示其推动现实与数字世界价值连接的革命性技术。陶明喜执导的《云上有山》斩获年度最佳主旋律电影奖,杨骐荣获"年度最佳男演员"。吕良伟获颁"华语电影常青树大奖",表彰其跨越半个世纪仍保持巅峰表演状态的卓越成就。影展以"跨越边界·光影共生"为主题,与EAGLE的3D影视系统愿景深度契合,重点展示了虹膜加密、裸眼3D显示和MR智能眼镜三大颠覆性技术矩阵。EAGLE致力于构建全球裸眼3D影视生态系统,计划通过内容驱动、技术创新、硬件部署和"新基建"融合,重新定义人们的娱乐方式,为亚太影视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驱动力。

  • 科技创新的力量:安吉尔研发平衡泵,破解反渗透净水器的行业瓶颈

    安吉尔研发团队历时6年攻克净水器核心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对置平衡泵"技术,突破传统高压水泵"低噪音、大流量、长寿命"的不可能三角。该技术采用桥式对置布局实现三平衡原理,使噪音降至43分贝(图书馆级别),同时实现1600G超大通量,获得两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产品已应用于安吉尔A7 Pro等新品,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填补了我国在净水核心部件领域的技术空白,标志着中国净水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全球市场的重要突破。(140字)

  • 二十年深耕,从站长服务到拥抱AI 享联科技20周年发展历程

    享联科技迎来20周年华诞,作为国内最早聚焦站长工具与服务领域的创新企业,已从互联网服务公司发展为AI时代积极创新的科技企业。旗下"站长之家"服务覆盖网站运营、SEO/SEM、云计算等8大领域,累计服务2.5亿互联网从业者,日均访问超50万次。核心产品"站长工具"是国内TOP3的SEO/网站运维平台,提供200+款免费工具。近年布局AI领域,推出AIBase平台,聚合超1万AI�

  • 复星国际轻装上阵 聚焦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复星国际在郭广昌掌舵下持续推进战略转型,通过"有进有退"策略优化资产结构:2020年以来累计退出750亿元非核心资产,2024年完成175亿元集团层面资产处置。同时聚焦科技创新领域,计划未来五年将产业运营利润从5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公司高度重视AI技术应用,将其视为核心驱动力。尽管面临菜鸟项目账面价值重估带来的43.49亿元账面亏损,但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实际归母净利润为7.5亿元。郭广昌强调复星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已完成从"瘦身健体"到"进退平衡"的关键转型,展现出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

  • 明略科技研究成果被ACM MM 2025接收,攻克个性化注视点预测难题

    明略科技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合作研发的PRE-MAP模型被ACM MM2025接收。该研究针对现有视觉注意力模型在个性化注视点预测中的局限性,提出新方法PRE-MAP和大规模多模态数据集SPA-ADV,能更好捕捉个体差异并提升高分辨率视频中的多属性注视点预测精度。该成果是明略科技在AI大模型应用领域的又一突破,此前其超图多模态大模型(HMLLM)曾获ACM MM2024最佳论文提名。研究团队通过4500名不同背景用户的真实视觉行为数据,结合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实现了"某类人会看哪里"的精准预测,为广告创意优化和投放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君乐宝再登全球独角兽榜:科技创新引领乳业新质生产力

    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国343家企业上榜居全球第二。君乐宝乳业凭借科技创新连续两年入选,成为行业唯一蝉联企业。该榜单衡量企业创新活力,君乐宝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智能体系,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99.88%,获评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企业拥有1000余株优质乳酸菌菌种库,自主研发副干酪乳杆菌N1115等核心菌株,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乳制品创新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低温酸奶领域,君乐宝简醇品牌市占率第一,鲜奶产品通过INF0.09秒杀菌技术获得"特优级生乳原料认证"。未来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乳业向高科技、高品质方向发展。

  • 绿源7·3品牌日: 以初心致未来,科技创造美好轻出行

    绿源电动车28周年品牌日提出"全场景轻出行解决方案",从行业拓荒者转型为出行生态引领者。28年来,绿源坚持"信任"核心价值观,以"硬件+软件+服务"构建一体化出行方案,累计获1200多项专利。品牌通过液冷电机、数字化电池等技术突破,实现超百公里续航;建立13000家智慧门店网络,打造"3公里服务圈";推出LYVA品牌G01产品满足户外骑行需求。绿源倡导轻量生活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让出行成为生活美好延伸。未来将持续以用户场景为核心,提供更便捷、绿色、智慧的出行体验。

  • 三下乡投稿|山东媒体全清单!让你的实践成果刷屏齐鲁

    本文为山东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提供投稿指南。文章指出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可通过权威媒体平台发表,并详细列出四类推荐投稿渠道:1)中央级媒体山东站;2)省级权威门户;3)地市直达平台;4)商业门户。同时强调投稿内容需原创真实,聚焦2025年"三下乡"主题,建议包含实践纪实、人物访谈、心得体会等,字数800-2000字,配清晰现场照片。最后提醒避

  • 曝马斯克已放弃殖民火星的政治愿景 只剩科技意义

    据报道,美国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透露,美国企业家、特斯拉和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已经放弃了殖民火星的政治愿景。 蒂尔在采访中表示,2024年是埃隆不再相信火星的一年”,埃隆已经不再认为火星殖民是一个能帮助人类建立新社会的可行政治方案。 长期以来,马斯克一直把人类星际扩张视为目标,但蒂尔指出,他的计划曾经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如今仅剩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