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名爵MG5 2023款品质升级,引领出行新时代

2023-12-21 10:5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名爵MG52023 款以品质提升为主题,引领了出行体验的新时代。作为一款备受期待的新型轿车,名爵MG52023 款采用了“双十佳”动力组合,全面提升了性能,可谓同级车型中的佼佼者。

名爵MG52023 款的动力系统实现了技术飞跃,搭载了上汽蓝芯2.0 MEGA Tech引擎,展现出卓越的燃油经济性和强劲的动力表现。这款先进的缸内直喷自然吸气发动机配备了350bar超高压燃油直喷系统、智能热管理系统和废气再循环系统,不仅提高了燃油利用率,降低了排放,还实现了百公里油耗仅为5. 98 升的出色表现,为驾驶者带来更加经济、环保的出行体验。

名爵MG52023 款的最 大马力达到 129 匹马力,最 大扭矩达到 158 牛·米,成为同级车型中的性能优选。配备模拟 8 速CVT智能无级变速箱,确保动力输出平顺稳定,无论是急加速还是高速巡航,都能带给驾驶者稳定而充沛的动力感受。

名爵MG52023 款首 次推出了1.5T双十佳动力科技版本,搭载了MEGA Tech 1.5T高压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通过350bar超高压燃油直喷技术和ePower Control电控涡轮技术的加持,最 大马力提升至 181 匹,峰值扭矩提升了20%以上,达到 285 牛·米。

名爵MG52023 款不仅在动力表现上引人注目,其外观和内饰设计也赋予了它独特的个性。这款车型采用了时尚动感的外观设计,线条流畅,造型独特,展现出强烈的运动气息。内饰方面,名爵MG52023 款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采用高品质材料和精湛工艺,营造出豪华舒适的驾乘空间。

名爵MG52023 款秉承欧洲经典设计美学,采用Fastback溜背设计,展现出卓越的颜值。车身宽度达到 1842 毫米,轴距为同级最长,车身长度为 2680 毫米,为乘客提供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后排乘客腿部空间宽敞,为他们创造了知名的乘坐体验。

名爵MG52023 款提供丰富实用的配置,包括超大尺寸天窗、零重力全环抱座椅、360°高清全景影像系统+180°透明底盘和智能无钥匙进入系统等,全面提升用户高价值用车的体验。

名爵MG52023 款以上汽集团全球体系为基础,采用世界 级供应链体系,并通过欧标E-MARK认证和 500 万公里综合路况测试,确保了产品的品质和耐久性。

在中国汽车市场,名爵MG52023 款表现出色,获得了《 2021 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报告》自主品牌紧凑型轿车产品质量排名领先的荣誉。此外,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 2023 年 5 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名爵MG5 以74.0%的一年保值率位列 10 万内自主紧凑型车保值率排名领先,证明了它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保值能力。

名爵MG52023 款以进一步提升的姿态闪耀登场,凭借出色品质、卓越性能和超值价格的组合,成为用户购车的不二之选。无论您追求驾驶激情还是注重舒适出行,名爵MG52023 款都能满足您多样化的需求。作为一款实现有效燃油经济性的理想座驾,名爵MG52023 款为用户提供了超乎想象的驾车体验,让用户在购车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价值和满足。随着名爵MG52023 款的问世,美好出行的新时代已经开启。让我们一起驾驶这辆充满激情和品质的座驾,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出行新篇章。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苹果AI落后原因曝光!2023年关键决策失误

    苹果在AI领域的滞后发展,可以追溯到2023年的一次关键决策失误。苹果AI团队在2023年向CEO蒂姆库克提交了加倍预算的提案,希望购置更多GPU以加速AI开发。导致苹果在AI领域发展滞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出在库克身上,库克被指不愿为产品团队提供清晰方向。

  • 九号电动2024年再创佳绩:以新质生产力领跑智能出行新时代

    2024年九号公司电动两轮车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全年营收142亿元(+39%),净利润10.8亿元(+81%),均创历史新高。中国市场销量达259万台(+77%),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智能电动车销量冠军,高端车型市占率持续领先。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8.3亿元,+34%),累计申请专利超7400项,构建起覆盖智能控制、三电系统的核心技术壁垒。通过"产品智能化+渠道多元化+品牌年轻化"战略,九号重新定义两轮出行标准,其"让出行更便捷有趣"的品牌理念正推动行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全球化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短交通智造标杆。

  • 首部45.44亿夺2023年票房冠军!张艺谋执导《满江红2》来了 2026年见

    据欢喜传媒发布的公告显示,正在筹划张艺谋执导的新作品《满江红2》。公告中指出,《满江红2》将于2025年下半年筹备,年底开拍,2026年与观众见面。在张艺谋看来,电影《满江红》也在表达一种传承,把一种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传递给大家。

  • 喜临门2024年营收87.29亿元 以AI为引擎开启智慧睡眠新时代

    喜临门2024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87.29亿元,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展现韧性。作为智能睡眠领域领军企业,公司在AI助眠技术、环保材料研发等方面持续突破,构建起1568项专利的技术壁垒。其核心产品AI智能床垫搭载"云动系统",通过动态调节支撑力显著提升睡眠质量,经测试用户入睡效率提升20.5%。公司近十年研发投入超12亿元,与清华大学共建"智慧睡眠联合研究中心",推动技术从"AI助眠"升级为"AI陪伴"模式。在材料创新方面,抗菌防螨床垫获多项国际认证,环保型"0胶床垫"满足高端需求。凭借完善的"研发-转化-验证"创新链条,喜临门正逐步实现从产品制造商向睡眠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 通化东宝:创新驱动,引领糖尿病治疗新时代

    通化东宝(600867)作为国内糖尿病治疗领域领军企业,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公司近期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突破,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该产品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胰岛素/GLP-1复方制剂,已被纳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公司围绕GLP-1受体激动剂构建了多靶点、多剂型产品矩阵,包括利拉鲁肽、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等。2022-2024年,诺和益中国区销售收入从0.45亿元快速增长至14.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63%。通化东宝将持续深化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领域研发布局,优化创新研发体系,对标国际标准,满足多样化临床用药需求。

  • 祥承科技四产品荣获2025德国iF设计奖

    祥承科技四款产品荣获国际设计大奖“2025年度德国iF设计奖”。全球工业设计领域权威奖项——德国iF设计奖2025年度获奖名单正式揭晓。祥承科技将持续深化绿色技术研发,优化全生命周期环保性能标准,以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商户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低碳数字化生态提供技术支撑。

  • 英特尔亮相超聚变探索者大会2025,共建智能体时代

    2025年4月16日,郑州将举办"超聚变探索者大会",主题为"共建智能体时代"。大会汇聚2500余名行业领袖、专家及合作伙伴,探讨智能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英特尔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重点展示其至强6处理器家族,该系列采用性能核(P-core)与能效核(E-core)混合架构,支持AI加速、高密度计算等多样化业务需求。性能核专为AI、浮点运算等密集型场景设计,支持128核504MB三级缓存;能效核侧重高密度与能效比,单路支持288核216MB三级缓存。双方还将深化技术合作,基于至强6处理器升级服务器解决方案,为各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高性能算力支持。

  • 共建智能体时代 伟仕佳杰亮相超聚变探索者大会2025载誉而归

    (2025年4月16日 郑州)超聚变探索者大会 2025 在郑州成功举行。大会以“共建智能体时代”为主题,汇聚 2500 余名行业领袖、专家、媒体等客户及伙伴,围绕智能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开展生态共建与路径探索。

  • 探索不止,共建智能体时代,超聚变探索者大会2025成功举办

    【中国·郑州, 2025 年 4 月1 6 日】以“共建智能体时代”为主题的超聚变探索者大会2025 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大会汇聚 2500 余名行业领袖、专家、媒体等伙伴及客户,提出并深入探讨智能体时代的发展趋势、驱动要素与价值应用,重磅发布超聚变算力业务、城企数智业务、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三大业务领域的全新产品矩阵,共同聚焦技术创新的广阔应用,与全球生态伙伴积极拥

  • 森赛睿科技亮相 VisionCon 2025:视觉 AI 生态链赋能工业视觉检测快速落地,引领智造升级新范式

    雅时国际商讯主办的“VisionCon视界系统设计技术大会”在武汉光谷盛大召开,聚焦工业视觉人工智能领域,展示其在视觉AI生态构建上的战略部署与创新成果,推动“AI+制造”深度融合,为全球工业视觉行业提供可复刻的智能解决方案,突破传统视觉系统的科技壁垒,打造“云-边-端”协同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