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机器人自主移动的第 一步,SLAM尤为重要

2023-11-16 13:38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SLAM

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原理是使用相机、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来收集环境信息,然后用算法将这些信息融合起来,以确定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位置,并构建一张环境地图。

SLAM是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和后续交互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畅谈机器人技术之前,小岚想先跟大家聊聊,做好机器人的第 一步:自主定位导航技术尤其重要。同时,作为自主定位导航技术的重要突破口,SLAM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机器人在环境中的建图、定位和后续的运动能力。

SLAM与各领域关系图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道理,SLAM≠自主移动导航,不解决行动问题。SLAM只解决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问题。就跟人出行需要地图参考一样,机器人也如此。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机器人,第 一步,就是要先做好SLAM。

1、机器人路径规划时需要地图作为参考;

2、定位时,为消除里程计的累加误差造成的干扰做参考;

但在实际商用SLAM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一个优秀的SLAM该怎么去打破重重壁垒,实现灵活应用呢?

SLAM难点

大场景建图难

机器人开展行动的第 一步就需要地图的帮助,实际场景应用中,机器人会遇到几百、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工作场景,这时候来看,大地图场景构建确实是一个“拦路虎”。

1、 大场景建图费时费力,效率低;

2、 相似场景特征点少,难以形成有效的全局匹配参考 ;

3、 大场景建图难以闭环;

由于环境场景大且多为长直走廊,导致SLAM建图出现环路闭合失败

为了解决上述这一难题,思岚科技优化了软件算法、强化了建图引擎,给了行业一个较为满意和稳定的解决方案—— SLAM3.0

相比较粒子滤波每次直接将传感器数据更新进入栅格地图进行增量式构建的做法,基于图优化的SLAM3.0 摒弃固定的栅格地图,能实现超大场景地图构建,同时拥有主动式回环闭合纠正能力,让地图有个很好的闭环的过程,成为目前行业中最 受欢迎的建图方式。

SLAM难点

建图细节不平整,有毛刺

目前,市面上利用开源或者自主优化的SLAM算法建出来的地图通常会存在建图细节不平整,边角有毛刺,有噪点干扰。因此,在实际投入使用的时候,无法为机器人提供良好的定位和导航能力,产品的落地应用速度和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传统SLAM建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基于思岚的SharpEdge™精细化构图技术构建高精度、厘米级别地图,超高分辨率。同时,构建的地图规则、精细,进一步提升了定位的比较准确性。无需二次优化修饰,直接满足用户预期。

SharpEdge™技术构建的地图效果,可让机器人直接使用

SLAM难点

环境变化后,机器人无所适从

除了建图闭环问题之外,机器人的定位问题也非常重要。因为定位一旦偏了,那后续的导航也就歇菜了。

机器人应用场景的环境变化无非包含以下几种:

1、环境结构性不强:长直走廊

2、环境易变:现场随时变

3、动态障碍物多:人群不断移动

4、光照影响:黑色物体、灯光、玻璃等

针对以上这些常见的可能会让机器人发生“定位偏”的这些问题,单靠单一的传感器肯定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现在常见的解决方案有依靠多传感器融合,激光+Vslam等多种方式融合,即使环境变化高达50%,机器人也能灵活应对,长时间工作,不需要重复多次建图。

SLAM难点

算力负担重

SLAM 算法本身是一个对于外部系统有着诸多依赖的算法,这是一个切实的工程问题,所以运算消耗是巨大的。虽然并没有达到像训练神经网络动用服务器集群那种地步,但传统上需要PC级别的处理器。但是对于很多机器人,比如扫地机是不可能装一个PC级别的处理器进去的,因此,为了让 SLAM 能在这类设备里运行,除了解决激光雷达成本外,还要对 SLAM 算法做出很好的优化。

另外提一嘴,现在很多的优化都是牺牲了SLAM的性能做出的,为了寻求在够用和成本之间做了妥协,但面对现实复杂环境时,这种优化可能会出现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复杂环境,还需要对算法本身做出优化。

目前,SLAM 的开源实现代表多为学术界,实际应用有很多“坑”要处理,需要传感器、系统参数、其他辅助设备的联合调优。基于过去 10 年的技术和产品积累,思岚科技在过去陆续推出SLAMWARE Core、SLAM Cube甚至机器人底盘开发产品来为机器人解决SLAM和运动控制的问题。但是对于很多机器人开发者来说,为了让 SLAM 能在应用中运行,除了解决激光雷达成本外,还要对 SLAM 本身做出很好的优化来解决上述SLAM过程中遇到的大场景建图闭环、噪点等难题。思岚也深知这一需求,应运而生了一款产品。

至于是什么产品?

这里先狠狠卖个关子!敬请期待。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酒店机器人3年亏了8个亿:机器人实际配送效率低下

    酒店机器人近年成为行业标配产品,但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某酒店管理人员坦言,实际运营中发现机器人配送效率低下,无法真正节约人工成本,最终选择弃用。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变化,九号机器人、擎朗智能等新兴企业通过多场景适配和人机协同等差异化策略,逐步蚕食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市场前五名企业份额差距已不足8个百分点。

  •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诞生: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天上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据央视新闻官微介绍,目前天工机器人以36分54秒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据悉,天工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是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

  • 宇树G1机器人比赛摔倒后自主站起 遗憾未获半马名次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日上午,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于北京亦庄鸣枪起跑。在本次赛事中,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比赛过程中,G1的表现可谓跌宕起伏。起跑阶段和赛程中,它多次摔倒在地,然而,凭借先进的强化学习算法和精心进行的适赛化改造,它总能迅速自主站立,重新投入比赛。令人惊喜的是,摔倒起身后,G1还会向观众挥手致意,这一拟人化的互动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还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据了解,宇树科技G1机器人是作为城市之间科技队选手的身份亮相赛场的。为了助力G1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 刘慈欣谈机器人跑半马:具身机器人将给社会带来颠覆性影响

    快科技4月20日消息,日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经过21公里的比拼后,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钟的成绩率先完赛,夺得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据央视财经报道,在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前夕,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接受专访。刘慈欣表示,赛事更多的是一种展示,机器人跑步表现它很平衡的跑步移动功能,就像春晚上跳秧歌�

  • 港仔机器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布局多个应用场景

    4月21日,港仔机器人公司与国华达闼战略合作签约暨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该公司将专注定制化机器人开发制造,瞄准教育、医疗健康、长者照护、物业管理等多元场景需求,打造一站式MaaS解决方案。同时成立研究院推动跨学科研究及商业化应用,并在香港建立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目前已在康养、智能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其养老机器人已获市场认可。公司计划到2035年生产2亿台家庭保姆机器人,服务4亿老人。与南通市政府合作的康养示范区项目将服务3000名用户,预计带来可观订单。据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3亿元,2029年或突破750亿元。公司将持续发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抢占行业先机。

  • 人形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最后的归宿

    文章回顾了机器人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早期科幻作品中的机器形象到现代多功能人形机器人,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文中提到机器人正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未来将与人类形成更自然的互动,展现出更高的智能水平和社会价值。

  • 成都汇阳投资关于外骨骼机器人

    杭州智元研究院宣布髋部助行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踏山】将于 5 月 1 日正式发布,【踏山】具备智能算法实时感知+轻量化穿戴+多重安全保护机制等特点。

  • 为什么非要让机器人跑马拉松?

    2025年4月19日清晨,北京亦庄的赛道上,20台人形机器人以“跌跌撞撞”的姿态,完成了人类马拉松史上最特殊的起跑。这场名为“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最终以冠军机器人“天工Ultra”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落幕——这个时间,仅相当于人类业余跑者的中游水平。这场看似莽撞的赛事吸纳了全网上亿的关注度,也让科技行业、投资圈乃至公众陷入了一场关于未来的激烈讨论:为

  • 流畅丝滑不卡顿!特斯拉机器人跳舞首秀:芭蕾鬼样样精通

    SpaceX官方账号发布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跳舞视频,展示其灵活舞姿,包括鬼步舞和芭蕾等动作。视频引发网友质疑是否为AI合成,特斯拉官方回应称是真实拍摄。马斯克透露该机器人今年将进入试生产阶段,售价约2-3万美元(14.5-21.7万人民币)。擎天柱不仅能完成日常家务如遛狗、购物,还能进行端咖啡、调酒等技术性工作,并具备AI语音交互功能,可应对儿童各种问题。特斯拉已申请"TESLA OPTIMUS"商标。

  • 苹果重组 AI 部门:Siri 和机器人团队迎来新领导

    苹果公司希望将机器人技术与硬件工程相结合,开发出新的产品类别,实现 AI 与实体产品的融合……